APP下载

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2019-01-11袁东林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设意识目标

○袁东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用教。”这句话有着极为深刻的含义,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入手,坚持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兴趣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养成自主学习、探索的良好习惯,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教师应有效地加工教材内容,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坚持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并获取相关知识为目的。

(1)开放探究目标。把学习目标分成三个层次:基础目标,即达到教材基础学习目标;弹性目标,即对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目标;发展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开放探究内容。提倡灵活驾驭教材,展开多方面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与新科技成果相联系,与校本课程相联系。

(3)开放探究过程。注重自主发现、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探究的精神。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增强发展意识,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良好习惯,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意识目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