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赖QQ讨论组手段下的家校合作小团体建设

2019-01-11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赵亚琴

小学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群组家校分组

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 赵亚琴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更没有复制粘贴出来的家庭。然而,老师面对的是四十多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如何有效地聚集家校共同教育新的合力,开展和谐的家校共育活动呢?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用好QQ,依赖QQ讨论组的家校合作小团体建设无疑是一条出路。

一、分组的必要性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的产物。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成为学校中一支强大的队伍。同时,一个班集体的人数也在急剧上升。一个新生班级:47个人,女生17名。本地生4名,来自12个省的外地孩子43人。来自公办幼儿园的16人,26名来自民办幼儿园,其中5名来自老家,幼儿园只上到不足一年。识字量超过50个的7人,不足20个字的20人。这些数字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学情复杂,地域文化、家庭文化交织在一起,迫于生计下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反馈交流这么简单。但是,老师面对的是众多家庭的孩子,如果一个个家庭分散指导,时间不够用,指导也单薄,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断断续续的指导,零碎而又分散,等到问题暴露再来解决难度也大。因此,科学分组的家校沟通能更有针对性,同时,QQ和微信是最具有实效性的网上交流方式,微信更具有私密性。因此,依赖QQ讨论组进行的家校合作小团体建设应运而生。

二、如何确定组别

班级有四十多个孩子,背后就是四十多个家庭。如何科学地分组,如果人数太多,起不到指导性作用,如果人数太少,教师的精力又不够,浮光掠影就难以开展好工作。同时,孩子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尝试着将长期的固定分组和临时的非固定分组结合起来。

1.相似类型的固定分组

家长的分组和学生的不一样,成年人更希望从同伴中寻找相似的同伴,以减少自己的焦虑。当起点一致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也会变得易于接受,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老师找就战战兢兢。因此,我们在掌握班级实际情况下对孩子最大问题进行分组。第一,分组的时候,可以先在班级中进行一个摸底调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第二,与家长沟通,寻找孩子本学期亟须改变的方向。第三,征求进入讨论组意见。为了更有针对性,可以给这些家庭的分组取一些有意思的名字:“学业帮帮团”——针对学业能力弱或者学习习惯差的孩子;“家有独生子”——针对班级的独生子女或者二胎来临后心理落差的孩子;“太仓新人帮”——刚从老家来太仓的孩子;“家有好儿女”——针对各方面都很突出的孩子,如何来共享资源,提升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这些分组尽量不要重复,同时间形成,以学期为时间单位进行调整。

2.临时分组的必要

做班主任多年,我们发现孩子在某一个时间段很容易发生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低年段孩子不记作业,不会整理书包,默写不过关,甚至是短时间内的成绩下滑等问题。在这些时候,我们可以组建一些临时的讨论组,组建时间不统一,解散时间也可以随机,甚至可以完成任务就退出。总之,临时讨论组是一个随时可以调整的组群,每次临时组建前,要和家长说明临时组建的必要性,并及时调整,减少家长焦虑,还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不管是哪类组的创建,不能全由老师决定,征求家长的意见非常重要。提优组别一般比较好形成,补差的组别就要谨慎。否则,引起家长的反感,反而容易在群中制造舆论恐慌,不利于班级家长群的风气营造。

三、讨论组的建设

QQ讨论组是网络社交工具,在群组中既有老师和家长的对话,也有家长与家长的沟通。一方面,通过更多和家长的沟通实现家校沟通的高效性。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很多家长本身就是更好的教育者,可以为群组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因此,在组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关注组的引导,当学习的氛围营造好,我们的家长能主动参与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观望”了。

1.拉近距离造氛围

我们班级除了4位同学,剩下来的都是外来务工子弟,对于这个城市,他们有距离,出门在外更是有很大的戒心。因此,在一个组的建立之初,除了要征求各位组员的意见之外,对于拉近组员的距离,也需要后期的努力。尤其是我们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家长不会熟练地在手机、电脑上打字,在借助网络沟通的时候,有的家长不能有效地、完整地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在组建之后,大家的“家长里短”时间必须要有,成为热络的一个过渡期。老师适当制造一些说话的话题,比如,父母不好当,孩子真难管教,哪些是让大家最头疼的,引导家长把问题说具体、说清楚。一开始大家不适应,老师可以先通过私聊的方式和一位家长沟通好。让这位家长“抛砖引玉”,慢慢地代替老师去挑起有意义的积极话题。家长们主动聊话题,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家长们也更容易去思考寻找。同时,这样的话题多了,家长就会主动去尝试,主动去反馈,为今后大家努力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分享学习提能力

群组交流固然有效,但是群组中的任务跟进未必是最恰当、最有效的。现在很多家长有育儿的意识,但无从下手,听信一些“专家”的极端的成功学断章取义,对于孩子的成长往往是阻碍。因此,老师要针对孩子年龄段的特点,分享一些比较权威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文章链接。同时,针对文章中的理念和策略,老师可以组织短时间的“网上沙龙”,这样的沙龙放在周末更合适。当家长们的眼界变高变宽,那么对于孩子的很多问题的出现就不会感到那么焦虑,寻找对策会成为新的动力,让他们去展开新的学习和阅读。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让家长进行分享,一周一位家长分享,组织讨论起来。对于那些走得慢的家长,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得不去学习,等尝到快乐的时候,育儿意识会提升,同时提升的还有他的能力。

3.示范指导要完整

当有了一个融洽的氛围,就要摒弃“家长里短”的时间,集中QQ群组的力量来解决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家有独生子”群组为例。第一,找一个社会热点“小皇帝”现象,让家长来找找小皇帝的特点,然后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孩子“摊”上了几个特点。第二,大家寻找原因,哪些因素造就自己家的“小皇帝”。第三,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小经验,互相交流,形成一个短时间的几个策略点:整理书包、整理房间、不发脾气、多做一点点。“多做一点点”是在两个必要任务下的弹性任务,毕竟孩子个体不同,“最近发展区”也不尽相同。第四,用两三周的时间让各家孩子比个赛,晒个图,发个文,大家互相提醒督促,因为是简单的同一起点的任务,爸爸妈妈很容易操作,成效也是立竿见影。第五,短期目标后,大家再来个小小的反思,从“多做一点点”中寻找下一阶段的任务,为“小皇帝”们增加难度。当家长习惯于这样的模式之后,就可以自觉开展这样有条理的实践尝试,为小组的自主交流发展提供方向。

4.评价反馈促发展

一个完整的学习构建,如果缺少了评价,一切就都是空谈。在QQ讨论组建设中,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孩子,更是这个组别的家长。但是我们的评价方式还是建立在孩子身上,用及时评价的方式促进讨论组活动的开展。比如书写习惯的养成,家长跟进回家作业书写拍照,老师也可以将学校的课堂作业进行书写拍照。这样学校的写字指导和家庭的习惯养成就有了无缝对接,避免了老师布置任务给家长的尴尬局面;再比如自立能力的培养,家长能坚持每日打卡,教师就可以进行抽查,将孩子课间的活动不定期地反馈,防止打卡和实际“两张皮”的现象。同时,我们的QQ讨论小团体是要向大群这个大集体靠拢,用优秀展示的方式促进讨论组优化。一段时间后,就某一个问题取得实效后整理成小报告反馈在大群中,作为优秀展示。比如由小顾等六个家庭组成的“自理能力组”,在坚持了一个月后,终于实现了书包整理自主化。由一位家长整理好一个月的流程:示范指导两天——当周练习——计时整理一周——主动整理强化一周——家校反馈巩固一周。同时,附上孩子们前后变化的照片以及注意点:讲清必要性,示范要清楚,家校反馈不提醒等。这个展示评价一定要兼顾每一小组,也是一种督促机制。

当然群QQ讨论组的建设中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如家长的被动,家长之间交流的碰撞失控。此时,就需要老师的介入调解。做好群组的建设需要老师做好引领者和润滑剂,为家校合作教育添砖加瓦,为孩子的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群组家校分组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Boids算法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模拟生物群组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