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打造魅力动感课堂

2019-01-11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节奏情感音乐

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 李 璐

我记得林语堂老先生曾经说过:“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而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每首乐曲都是由灵感的集聚到情感的催发最后达到作者和欣赏者想象力的激活,每处细节无一不体现了“动”的魅力。我们小学音乐教育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首先应该是对儿童通过音乐节拍与身体节奏运动相结合的音乐本能,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带着这一目的,我做了一些研究,这几年也有了一些心得体验,在此抛砖引玉,与诸位同行探讨。

一、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动”的欲望

音乐是一种激发情感的艺术,也是一种善于表现的艺术。所以适度的情感导入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而学生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之时就全情投入到课堂中来,积极参与课堂中老师设定的音乐活动是一节课能否完美完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一个充满生动活泼气氛的课堂中,学生才会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从而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才能主动接受老师设置的学习环节,学习效率才会提高,那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气氛热烈,学生乐于参与,积极自主学习的音乐课堂呢?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乐意走进你的课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种需求交换,师生关系也不外乎如此。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不外乎如是。学生只有亲其师以后才能够很好地接受老师的影响,接受老师的教育,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配合老师改正自己错误的目的。

其次,可以采取多种座位模式。横平竖直的传统座位强调了学生课堂的纪律性,所谓“站如松,坐如钟”。这种座位分布法实际上是无法做到很好的师生互动的,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和状态。因为坐得端端正正往往会抑制学生“动”起来的欲望,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本性,不足以满足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地采用各种模式布置音乐教室,各种灵活多变的座位模式会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觉得今天的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从而对今天的课程充满了“新奇”感,而“新奇”感则是学生“动”起来的动力。

二、利用音乐的语言,让学生沉浸于“动”的氛围

教育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更是艺术中的“美”的艺术。艺术教育的宗旨其实就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所以,所有种类的艺术教育到最后都是要“动”起来。为了让学生能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跟上老师的节奏并能充分地自我表现,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在形式上区别于其他课程,在教学语言上也要区别于其他课程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的优势,在进出教室、上下课、师生问好、表扬批评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都配上特有的音乐元素,用音乐的语言来完成各种课堂表达。

例如:在表示夸奖时,我采用一串上行音阶,上扬的音符让学生的心情也跟着飞扬起来;在表示对学生进行鼓励时,我采用一段节奏型,铿锵的节奏鼓舞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在表示需要学生安静聆听时,我采用肢体语言加面部表情,让学生明白此时应该静静聆听,慢慢体会。让音乐语言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一直沉醉在音乐的欢乐气氛中,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师跟着音乐“动”起来。

三、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音乐教学的开放性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也就是音乐教学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的一种认识和对音乐的实践过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运用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打击乐器的教学将贯穿整个低年级段。而低幼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是相当强的,当一件新奇的乐器摆放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一定会充满好奇心,一定会跃跃欲试。此时,老师可以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不妨让学生自己玩,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发现各种打击乐器声音的不同,按照声音的不同再以歌曲节奏打击各类乐器,可以由简入繁逐步增加打击乐器的数量和种类。通过学生对打击乐器的掌握,既可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在自创的舞蹈动作中表现音乐美。舞蹈是人类最初的本能。经研究表明,原始人类就会在狩猎成功和祭祀等重大活动中载歌载舞,所以跳舞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与生俱来的一些动作而已。而通过动作幅度的不同,节奏快慢的表现等等是可以很好地表达音乐的情绪的。这种直观的感受更容易被低幼年龄的小学生所接受。通过欣赏音乐并自创动作的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演达到对乐曲的全方位的体验,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让学生在戏剧、绘画、游戏、故事中更好地体会音乐艺术感染力。我在音乐教学中发现,有的歌曲学生难以体会其中的音乐情趣,或是对情感的把握略显吃力,这时可充分发挥姐妹学科的辅助作用,让看似枯燥的内容变活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游子吟》一课教学中,因为孩子们年龄太小,不能体会到那种游子离别思念母亲的感情。在教学准备中,我收集了有关视频片段、故事,采用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参与表演,最后集体朗诵古诗,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歌曲。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可发挥的一定空间中创造性地“动”起来,就一定能更好地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也能更好地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的美。

猜你喜欢

节奏情感音乐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轻快漫舞
台上
音乐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