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

2019-01-11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大仪中心小学陈文林

小学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国学语文课程文字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大仪中心小学 陈文林

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促进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即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学素养作为科学文化素养的主要内容,成为了目前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文学素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理念紧跟社会主义发展的潮流,有助于提高其教学能力,在文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技巧水平的掌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技巧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写作能力的优秀与否能够表现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教师评估学生文字使用技巧和学习能力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途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中,灵活地加入文学素养的相关教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以及理解能力的制约,文字理解能力的好坏能够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而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为其打下坚实的文字基础,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技巧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创作能力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

3.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不断完善

小学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而小学课程的设立往往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确立良好的思维认知方式为目的的,也是学生思维模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常规的汉字语言教学,在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学习过程当中,慢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升其思想素质。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中的真、善、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习文章中的正确思想,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学素养培养意识的有效策略

1.在基础知识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学素养培养意识

(1)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学生在进入小学前,只接触过简单的语言文字,对于语言中的概念、含义等知识并不够了解,而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立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其启蒙意义。进入小学后,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于语文课程中的知识了解越来越深,从对文学茫然无知逐渐过渡到基础的文学认知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语文教师则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提高对文学的理解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文学功底,为其文学素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指明学生文学素养发展的正确方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习文学作品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即在开展基础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把握好正确的引导方向,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观念和价值观念。但是,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想法,若学生在主观思维上出现偏差时,应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引导,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想方向。总的来说,教师要想在基础知识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学素养的培养方案,则需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倡导学生体会文学艺术中的真、善、美。

2.在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学素养培养意识

国学经典是小学语文领域体现文学价值的重要形式,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学素质培养意识离不开国学经典的教学模式。在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学素养培养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课前三分钟诵读。在上课前,教师可给出三分钟的诵读时间,让学生们大声朗读指定的国学经典内容。良好的诵读环境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在诵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文字内容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诵读内容可以规定在唐宋诗词和四书五经中,但不局限于此类题材。长期反复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逐渐领悟到文字中的奥妙,了解文章用意,深刻理解文章中的遣词造句,形成良好的语感;反复的诵读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在日积月累的素材积累中,不断提高其文字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作者的人生经历渗透文学素养培养。一般来说,国学经典的作者都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古诗词的作者,都是将自身经历和感悟浓缩成短小精悍的文字。不同的人生阅历,能够让作者产生不同的人生感悟,因此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创作灵感。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作者用字、词、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重要形式。教师在教学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创作的背景,以此提高学生对文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3)以作者的写作方式渗透文学素养培养。国学经典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知识的结合与浓缩,其写作方式在于以一段故事来表达礼义廉耻中的某种内涵。教师在国学经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观,让学生学会仁、义、礼、智、信,懂得真诚与谦卑。而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创作对文字、句式反复斟酌和推敲,以达到引起读者共鸣的目的。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也应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进一步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作者用词、选词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内涵,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更多的是从学科知识向文学素养的方向进行转变,开启了以重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为重点的教育计划。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灵活设置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的理解能力,在提高学生写作技巧、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渗透文学素养的培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以基础知识教学活动和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文学素养渗透培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水平,以达到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国学语文课程文字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垂”改成“掉”,好不好?
文字的前世今生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