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9-01-11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第二小学郑华丽

小学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评价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第二小学 郑华丽

从小,老师便在语文课堂上带领我们对教材进行朗读,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语言基础技能。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锻炼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朗读教学方式上面进行创新,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欲望,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朗读训练,从而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实质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存在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也一直在改革当中,朗读教学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对朗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其重要性,教学成果也不多,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当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朗读教学时间不充分。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并没有把朗读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朗读在语文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该专门分配朗读时间,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老师会在课堂上专门组织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学习。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上,通常朗读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比如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巩固时,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小学语文老师也没有在教学中将朗读教学摆在较为重要的地位,没有真正在朗读方面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也使得小学生没有培养起提升朗读能力的意识,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朗读水平。

2.朗读教学内容简单、主体单一。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授课方式之一。教师在尊重每位小学生的前提下,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小学生对朗读的热情,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感受朗读过程的美好,提高自身语文整体水平。然而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这一“方法”常常被教师作为“目的”,用来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或者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做朗读练习。很多教师把朗读书本知识作为教育目的,狭隘地限定了学生朗读对象,不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及开展多元化教学。另外,在朗读环节,为了让教学活动进行更为顺畅,教师通常会选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朗读学习需求;只让少数同学学习和展示朗读能力,虽加快了教学进度,但不能公平地保证每一位同学的朗读权利,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不利于公平教学的要求。

3.朗读评价不够灵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朗读做出的评价,直接关系着他们对朗读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当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会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朗读练习。但是当学生朗读完毕时,老师会采用一些较为平淡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估,比如“你读得挺好”“读得不错”等语言,这些语言都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受到鼓舞,在新课标环境下必须要进行优化和改进。老师在评价时,没有从学生朗读时的节奏、语气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不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存在不足进行反思,也不能使学生和所朗读的课文产生共鸣。不够灵活的朗读评价方式不能使学生在朗读教学中一直保持较高的热情,使他们丧失了朗读信心,从而阻碍了朗读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1.加强重视,增加朗读教学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才能让朗读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老师要跳出以往的教学观念,多多创新教学理念,做到紧跟时代发展,只有当老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之后,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开展朗读学习,才能在朗读教学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老师要对语文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划分,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内容给学生专门划分五到十分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开口朗读文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贴近作者的真实情感,和作者形成共鸣。

比如在学习《父亲的菜园》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将文章主旨提炼出来,通过朗读的方式使文章学习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朗读教学时,老师要给学生非常明确的指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朗读时间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

2.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这也有利于改善朗读教学质量。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还能使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加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老师要多多关注朗读活动,尽量采用学生偏好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愿意主动进行朗读练习,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朗读教学的课堂效果。

比如,老师在开始教学时可以运用表演朗读法,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深刻感受到人物性格以及课文的深层含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提升朗读水平。比如,在学习《九寨沟》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将九寨沟美景向大家展示出来。当学生进行朗读时,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搭配合理的图片,一边朗读,一边欣赏图片上的美景,营造一种全新的感觉,让学生对朗读保持较高的热情。

3.注重有效引导,改善朗读评价。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这就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引导。在朗读评价方面采取正确的方式,多运用带有鼓励意义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一直保持较高的热情。

朗读评价也是一门艺术,老师当学生在朗读出现瑕疵时,老师要通过艺术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主动进行改正。不仅可以通过评价语言将真实情况传递给学生,还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朗读能力有清晰的认识,让学生成为朗读教学的参与者。比如,有的学生在朗读时节奏过快,老师可以通过以下语言开展评价:“你读得非常流畅,这表明你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而且在课前一定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吧,但是很多人跟不上你的朗读速度,这样你可以稍微慢一点等等大家,好吗?”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更容易接受自身的不足。采用带有鼓励意味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具体语文学习状况,制定合适的朗读评价体系。而老师要做好引领角色,要善于对学生在朗读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要鼓励学生好的方面。发现他们的优点,通过不断鼓励,让学生不断提升朗读水平。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声表明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他们素质的提升。如今,素质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练习,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帮助他们提升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语言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言是刀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我有我语言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