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相随 比翼双飞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读写结合”教学例谈

2019-01-11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许倩茹

小学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毛虫读写结合汉字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许倩茹

一、挖掘文本结合点

1.挖掘情感共鸣点。部编版二下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细心体悟,使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触动心灵。比如第一单元的课文都与春天有关,特别是第二课《找春天》,生动有趣地向我们介绍了春天的各种事物。正值春季,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春天的一景一物,温暖的春风,嫩绿的小草,各色的小花,还有春天特有的气息,这些都是触手可及的。所以,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也去找找春天,春天的小区,春天的公园,春天的校园……一些身边最常见的事物,通过用心的观察是不是也会有新的发现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有了能发现美的眼睛,就更能体会课文中春天的美。

2.挖掘仿写指导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独立写作可能难度较大,但本册教材中明确指出要提倡学生能够仿照课文说一说或者写一写。那么这时,我们应该让仿写成为学生练习写作的一根拐棍,由扶到放,直至能够独立写作。第三课《“贝”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贝”的起源,和现今带有“贝”的汉字的用法,课文通俗易懂,十分简单却不失趣味。备课时,我就思考:像这样的汉字故事有很多,而且都很有趣。特别是古文字的演变,孩子们都是很感兴趣的,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其他汉字的古今渊源,仿照课文也来写写汉字的故事,学生们肯定干劲十足。这样不仅拓展了他们汉字方面的知识,也锻炼了他们信息整合的能力,最后仿写成文,更加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成效,真是事半功倍。

二、巧妙运用结合点

1.以小见大看读写。读写结合也可以从小处着手,可以是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一个段落的模仿,也可以是一篇文章中某个点的感悟。例如第二十二课《小毛虫》中,小毛虫结茧成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在授课时,学生就体会到了它在不同时期遇到的种种困难、寂寞和失望。这时,老师就可以适当引导,问一问“既然这样,为什么它还是没有放弃呢?”相信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这是因为小毛虫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毛虫破茧成蝶,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现象,但是这个小小的现象却启发出大大的道理。学生马上就能联系到自己,虽然现在每天早起上学,考试、写作业很辛苦,但是这就是我们学生现在应该做的事,只有把现在的学习学好了,以后才能成功。看,不用老师多说,读写结合的目的就这样达到极致了。

2.层层推进练读写。从低年级的学情来看,读写结合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应该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科学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开学初,我们对本册教材的读写点进行分析时,就关注到了这方面,我们归纳出了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的训练方法。例如,《园地二》中,让学生区分“特别”“经过”的不同意思,并练习写句子,进而在以后的写话中灵活运用。《祖先的摇篮》一课中,让学生模仿二、三小节,写几句话,也可以模仿整篇课文,创作完整的一首小诗。在这样一步步紧凑的指导下扎实练习,坚持以教材为本,坚持读写共生,相信一定能让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层次性和整体性的发展。

三、情趣引“共生”

1.情趣引领,关注内心体验。课本中有很多情节感人、语言优美的文章,这些课文往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羿射九日》,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想象自己就是主人公羿,寻找他的内心独白,羿看到大地被十个太阳炙烤着,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羿在射日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当射下九个太阳,大地重回生机,羿又想说些什么呢?这样抓住时机,切入读写结合训练,鼓励学生写出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体验羿的人物情感,既加深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又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2.情趣引领,营造主题情境。本册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有接触大自然的,有体验传统文化的,有感受人物形象的,还有故事寓理的……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读写训练,体验不同的主题内容,将对于不同主题文本的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读写的方式有不同,但真实的情感是相同的,相信每一次都是跟随文本的心灵的洗礼。当老师带领学生在这些读写点中有情有趣地体验时,学生的读写兴趣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那么读写水平定能有所提高。

四、拓展促“共生”

1.积累经典助读写。积累经典是语文拓展课程的重点,部编版新教材的课文及园地中,也有很多经典国学的渗透。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等这些以短句为主,且押韵的传统文章,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接触,如果能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那就更好了。

2.培养兴趣促读写。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来说,这话千真万确,孩子的表达简单而直接,对于感兴趣的内容,自然孩子接受的效果要好很多,所以,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去探索孩子感兴趣的文本,感兴趣的读写结合点。曹文轩说:“写作是支箭,阅读是把弓。”拓宽视野,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孩子的读写兴趣,无疑是给“读写结合”注入了一股强动力,让读写这把弓箭,正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靶心。只有一直浸润在“读写结合”氛围中,才能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真正学会运用与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就是吸收,写作就是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读写结合,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写是为了更深入地阅读,愿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写作中陶冶美好的性情,愿书香相伴左右,愿文字相随一生。

猜你喜欢

毛虫读写结合汉字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绿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