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练笔”真正“随文”,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

2019-01-11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练笔随文文本

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金 凤

随文练笔强调的是在阅读指导当中带领学生根据阅读文本完成基本写作训练的方法。随文练笔不同于过去的长篇幅写作,存在着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和写作效率高的明显优势。再加上随文练笔把阅读和写作融合成一个整体,能够为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素质。随文练笔的核心内容是找到阅读文本当中的练笔要点。所以,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研究和分析,找到准确有效的随文练笔出发点,改变过去随文练笔过于随意无序的情况,让练笔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保障。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进一步探究阅读和写作相融合的方法,让随文练笔在教学改革当中逐步完善。

一、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的目标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中,教师高度关注随文练笔,并适当增加随文练笔训练的比重,最为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从本质上进行分析,随文练笔就是跟随着阅读文本完成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所以随文练笔是阅读和写作整合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考验的是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改进的目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要求,合理安排随文练笔,规划并制订明确的计划,有效把握整体的训练尺度,贯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逐层次达成教学目标。在随文练笔教学的实施当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年级教学内容的差异,制订和教学内容相适宜的随文练笔训练计划,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把握能力,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随文练笔更加适合应用到教学课堂当中,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拓展性学习,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细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情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把握随文练笔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下,妥善安排训练活动,让练笔真正随文,打开学生写作闸门。

二、小学语文写作中随文练笔的实践策略

1.抓住文本情感点开展随文练笔。通过对大量历久弥新的优秀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够流传,始终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文本当中包含着浓郁而又深厚的情感。这些情感的喷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也让人渴望持续对其进行研究与琢磨。入选到教材当中的语文篇章是一篇篇经典和优美的文章,包含着创作者真实而又丰富的内在情感,蕴藏着不竭的情感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点进行发掘和有效捕捉,既能够让学生对文本的主题内容有更加深刻全面的把握,又能够为随文练笔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提高随文练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在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文本表现的情感实现深度交融之时,才能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升华学生内在情感与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品味文本所表达的台湾同胞冒生命危险给大陆青年捐献骨髓,最终挽救小钱生命的大爱情感时,可以在此处安排随文练笔,让学生以“生命之桥”为主题进行写作,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就是小钱或者是小钱的亲人会向台湾同胞说哪些话。这个练笔活动安排在学生的情感喷发之处,能够让学生与文本生成情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在随文练笔当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践行读写结合。

2.挖掘文本空白点开展随文练笔。优秀的文章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运用了大量的留白艺术,也就是在写作时并没有把事情交代得非常清楚透彻,也不是在写作当中事无巨细,而是留给人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用这样的留白给人以意蕴深长和意味悠远的感受。事实上,文本当中的空白点也给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提供了支撑点,让随文练笔成为拓展学生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的文章,因为文本表达的需要会在某处留下空白,让阅读者对其进行遐想和深刻感悟。教师要抓住这一要点,为学生安排随文练笔训练,充分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感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并在拓展想象当中获得一些新感悟。例如,在教学《中彩那天》时,整篇文章所讲的是二战之前一个生活贫困的汽车修理工面对道德难题最终选择诚信的故事。整个故事非常生动感人,所描绘的情节也跌宕起伏,不过作者在结尾部分留下了情节上的空白。根据这样的空白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文写作,在随文练笔当中写出:父亲在将汽车归还给朋友之后,全家聚在一起会说些什么?会呈现怎样的场景?抓住的这一空白练笔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感受文本,还能够让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促进读写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

3.捕捉文本仿写点开展随文练笔。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用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不断提高阅读与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熟练度。教材当中的文章大部分属于经典作品,具备文质兼美的特征,可以为学生进行文本仿写提供绝佳材料。不管是文本的句式还是结构,又或是其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都是随文练笔的出发点和契合点,都能够让学生在模仿当中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文本的写作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和解读,找到文本当中的仿写点,让学生仿写独特之处,以文本为典范,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抓住这篇文章在写景上的典范,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独特写法,也就是运用排比写作的方法,各个句式都抓住景象的一个特点,再围绕特点进行想象和创作,让学生写一处自己感受深刻的景物,感受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和优势作用。再如,在教学《颐和园》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范本的谋篇布局,让学生学会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安排结构。

4.找到文本拓展点开展随文练笔。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很多语文篇章的鲜明特征,我们在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过程当中,发现不少文章在结尾处留下了悬念,带给人想象和拓展的空间。教师可以抓好这一拓展点,鼓励学生根据结尾的悬念进行合理想象,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随文练笔,在续写文章的过程当中延伸文本内容和阅读思考。例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这篇文章在结尾处就留下了悬念,于是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这一特点启迪学生拓展思考,并对故事进行续写:在小女巫将人类全部表情都赋予了小木偶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再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教师也可以联系文本最后的悬念,引导学生想象续写后来的巨人与孩子在花园当中会过上怎样的幸福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创编创作的乐趣,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随文练笔当中提高读写结合能力。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而且学生正处在语言技能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语言能力可塑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与写作指导,不断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技能。随文练笔是写作训练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读写整合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变过去读写分离的情况,在拉近阅读和写作关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整体写作素质。教师要对随文练笔活动进行合理化安排,合理选择读写整合的出发点,让学生在随文练笔当中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练笔随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