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小古文中的春天
——“风筝”主题组文教学设计

2019-01-11特级教师纪继兰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寻芳韵味放风筝

◇特级教师 纪继兰

一、课前铺垫,古文之趣巧激发

1.互动猜测,探姓氏之趣。

(1) 同学们好! 第一次见面, 猜猜我姓啥?(出示纪晓岚画像)给大家提个醒,认识他吗? 我的名字与他只有一“音”之差。

(2)提示:这个“纪”在做姓氏的时候不读jì,而读jǐ。像这样读音跟平时不大一样的姓氏还有很多,而且背后都有一定的小故事,例如“华、区、尉迟”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百家姓》,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吟唱古诗,初识小古文。

(1)现在能不能带上我的姓,和我打个招呼?(生:纪老师好)谢谢同学们的友好与热情,投桃报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见面礼。(出示《诗经·卫风·木瓜》,师吟唱并指导学生诵读)

(2)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人说话和我们是不太一样的?类似的话就叫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叫文言文,像这样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就是小古文。

设计意图:课前教师由自己的姓氏读音谈起,引发学生对《百家姓》等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探究欲望。吟唱《诗经·卫风·木瓜》作为见面礼送给学生,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为本节课学生初识小古文这种文体特征作好铺垫。

二、诗词吟诵,春之意象巧引入

1.同学们,现在正值百花盛开、万物欣荣的春天。谁来给大家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2.(出示儿童在草地放风筝的图片)看到这幅图,你想起了哪首诗?

(生吟诵清代高鼎的《村居》)

3.一年好时节,最宜放风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古文中的春天放风筝去吧!

设计意图:诵读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并由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村居》引出最能代表春天的意象——风筝,无痕对接所授新课。

三、教授《放风筝》,探究小古文之学法

1.古今观照识特点。

(1)放过风筝吗? 谁来说一说?

提示:描述要有时间,有地点,有画面感。

(生叙说放风筝的过程)

(2)出示小古文《放风筝》。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rǔ)前行,吾(wú)后行。

(3)师范读。引导学生将自己介绍的放风筝与小古文相对照, 发现小古文的特点: 精妙、短小,语言优雅而富有韵味。

2.初读,读通读顺,读懂意思。

(1)这样美的文章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导生读通读顺)

(2)结合注释大略读懂意思。

3.再读,感悟节奏,读出韵味。

(1)小古文最美的地方在于它的韵味。自己先揣摩一下,看看如何才能读出这种味道。

(生自由读)

(2)指导学生读好小古文的停顿、快慢等。

(3)熟读成诵。

4.拓展练习,仿说仿写。

(1)青草地,多美啊,只放风筝太可惜了,我们还可以做点啥呢? 也用三个字来说。

(师引导生仿照句式说一说)

青草地,( )。( ),( )。

(2)咱们把眼界再放宽点,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想一想,写一写。

(生写好后交流)

5.小结提升,深化内涵。

瞧,小古文不仅能横着读竖着读,拍手读,带上标点和去掉标点读,还能对对子读。最重要的,居然连我们初次接触小古文都能说能写,原来小古文学起来这么简单有意思啊。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学生在读中自然而然了解古文的意思。小古文教学切忌像有些老师教授古诗那样一字一句地分析解剖,使诗文的整体意境、美感全无。借助注释,文白对读是理解小古文大意最为有效的方法,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不断令学生感受到学习小古文是一件轻松好玩的事儿。简单地仿说仿写,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有信心有兴趣投入到下一篇小古文的学习中去。

四、提炼学法,试把金针度与人

1.这样好玩有趣的小古文想不想继续学?下面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和风筝有关的小古文。这一篇难度稍有加大,敢不敢接受挑战?

2.我们先来一起回顾小古文的学习方法。(1)读通读顺。(2)读懂意思。(3)读出韵味。(4)读中仿写(说)。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回顾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自学小古文。

五、导引学法再巩固

1.文白对读,其义自见。

(1)出示小古文《春日寻芳》。

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xuàn)烂②,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zǐ)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mò)③上,寻芳水滨(bīn)④,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注释]①纸鸢:风筝。②绚烂:形容异常鲜明美丽。③陌:小路。④水滨:水边。

(2)借助注释,同桌互助自学小古文。

(3)文白对读,粗知文意。

2.品词断句,揣摩韵味。

(1)老师再教给大家一个读好小古文的法宝:边读边在小古文上画出节奏,可以只画超过四个字的句子, 细细揣摩如何把这韵味读好,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边读边画,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3.拓展延伸,即兴仿说。

(1)小古文音韵美的一个秘密在于它里面包含着很多对仗工整的对子。找出这篇小古文中的对子来读一读,对一对。

(2)师生挑战对读、生合作读。

(3)想一想,这么美的春天,除“儿童放纸鸢于村外,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外,还有谁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仿照书中对仗的句式说一两句,有兴趣的也可以写一写。

设计意图:两篇均为描写风筝的小古文,在学法上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侧重点。《放风筝》重在教师指导, 教给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春日寻芳》重在引导自学,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明确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以后拿到简单的小古文就能自我揣摩品味。

六、升华总结,推荐阅读

江山代有才人出。才接触小古文,同学们就能读、能诵,还能说、能写,了不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小古文学起来真的一点也不难,还特别有意思。像这样好玩有趣的小古文还有很多,譬如写夏季节令的《荷》,秋天的《菊》,冬日的《雪》,还有写小动物的《猫斗》等,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从小学好小古文,长大不怕文言文。

设计意图:通过这节有关春天的小古文组合课的学习,渗透培养学生对美景的感悟和对时令敏锐感知的能力,同时给有志于小古文实验的老师们以启迪:可以按类似主题,自主组合单元,进行小古文教学的尝试。

猜你喜欢

寻芳韵味放风筝
汪品三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郑尚志
《草木花实敷——明代植物图像寻芳》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