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考

2019-01-10李健范学臻

农家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农产品思考

李健?范学臻

摘 要:本文针对南京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后期开展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南京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抓手,建立完善监管队伍和风险评估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培养一批懂业务、精管理的检测队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打造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同时,也发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思考如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部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遵纪守法意识有待提高。有的区县监管人员,尤其是街镇基层管理人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性沒有足够的认识。宣传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管理部门与消费者之间的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同时,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农药超标的某些个案通过新闻媒体的发酵,使得消费者被某些农药超标的个案影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片面认识。部分农产品生产者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安全,依法使用农药、杀虫剂、化肥等农药产品的自觉性不高,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关注自用食品安全意识较强,缺乏公共安全意识。二是支撑保障乏力。街镇检测能力弱,目前以开展蔬菜农残速测为主的农残检测,检测的范围不广,仅能进行定性检测,覆盖率、抽检比例不高,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参数偏少,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2.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生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究其根本最关键的还是生产环节。目前,南京地区蔬菜园艺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呈现数量多、小而散的特征。即便是近几年大力发展起来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也存在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仅仅将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但后期统一发展与规划缺少资金、技术,带动当地农民走农业增收致富的发展后劲不足。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方面,基层一线的农产品生产主体更多的是考自己的经验进行种植与养殖,对于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接受程度不高,尤其在农药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最终导致农产品生产相关国家标准形同虚设。对于更多的生产散户,在执行生产技术标准的时候,难度更大。凡此种种,都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难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监管。

3.监管体系运行效果有待提高

目前,南京市已经建立市、区、街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市级示范区基地建立起基层网格化监管模式,使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都有了很大进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持续好转。对于加强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区县,尤其是基层街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配置不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日益繁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有时力不从心,监管流于形式。日常监管松一阵、紧一阵的现象普遍发生,没有形成日常监管常态化。同时,监管人员技术薄弱,在种类繁多的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休药期)方面学习与了解不足,难以指导实际生产。部分农资经营点存在销售假药、高毒农药的现象,也因人员与技术力量不足,而无法及时进行打击处罚。

4.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薄弱

根据农业主管部门的初步调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对于大型基地实现问题产品全程可追溯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很多基地组织生产依然要考大户,而很多农产品生产大户文化水平不高,如实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追溯环节反应的数据真实性受到影响。其次,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散户参与度也很高、很普遍,而要求散户记录农业投入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从整体上没有经过检测与出初级农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并发生问题的,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可能性不大。综合来看,目前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还较为薄弱,质量追溯效力难以有效实施。

二、意见与建议

1.以法为纲,加大农业知识宣传与普及力度

结合依法治国的背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网络、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推进普法宣传工作,让农业生产基地、生产大户、散户以及广大消费者都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政策,使消费者成为参与者与监督者,提高社会整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大对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管与检测力度,加强政策与技术的培训与引导,进一步提高生产环节的可靠性。其次,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做到全程无死角。

2.加大源头治理,严格执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方式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进行保护,坚持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方法打药,开展农药、肥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整治,把好、把严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从源头上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加强农产品与投入品检测体系建设

检测是农产品生产与投入品使用是否合格的重要一环。目前,南京市已经建立起市区街三级检测体系,检测范围涵盖了农、畜、水产品,土壤、肥料等一系列产品与投入品。结合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体情况与形势,要充分用好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加大先进检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强各级检测人才队伍打造与建设,逐步解决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为科学、合理进行监管提供权威的检测数据。

4.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以农产品质量示范区为抓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对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全方位开展有机防控示范区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二要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支持和推进企业、合作社开展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强化对认证的农产品标识(牌)和证书管理,探索实施新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奖励制度,大力推进精品名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要加快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如实记录的积极性,实现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全程严格监管。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农产品思考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