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10邱子枫潘家坪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资金

邱子枫,潘家坪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经济发展发展迅速,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但是农村金融相对城市来说,仍然处于落后的位置。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尤为重要。

1 我国农村金融目前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相对于城市金融来说还处于低级阶段,金融生态环境不够好,以至于许多金融机构在农村贷款很少,形成农村的资金存贷差距较大的局面。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1985年开始对农村金融进行定位与发展,之后的几十年来都在进行调整,但是与城市相比确实还不够完善,以至于其金融生态环境较差。金融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较好,其经济发展相对于较差的地方有明显的提升。根据《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关于我国30个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得出结论,不良资产率较高的地区也是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由此可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银行贷款投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的原因大致如下:

1.1.1 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专门维护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缺少甚至没有,这就客观上助长了失信行为的发生率。同时由于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民的所有需求,许多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比如互助金融、社区金融等,在法律上对于这方面也是一片空白。这也就导致农村金融机构面临不良贷款增多,但是通过诉讼手段却难以得到解决的问题。

1.1.2 农村人均文化水平相对城市较低

相对来说,农民市场意识薄弱,对于时机与需求的把握能力较差,且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无法形成较大市场,导致生产与需求不对等,加剧矛盾。同时农民在进入市场后,得不到市场的充分保护,从而难以通过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这也增大资金进入难度。

1.1.3 农村金融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相对城市较不完善,存在某些缺陷。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异常活跃,造成市场风险的加大,正规金融机构只开展单一的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备用金和准备金机制,在农村金融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

1.2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单一,农民融资渠道少

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的重要表现就是金融产品的数量与种类特别少。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构成,形成所谓三驾马车的局面。但是这三家银行由于各自的经营目标,产品定位,以及面向人群有一部分重复,加上银行在农村只开展所谓的存款、贷款和汇款等传统业务,导致农民有相当一部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1.2.1 信贷业务在农村金融中占据主体地位,中间业务及其他业务所占比重很小

农民人均文化水平低,金融知识匮乏,农村的投资渠道狭小。股票、基金、债券和期货等在农村没有得到充分宣传,尚未完全普及,同时银行业在农村金融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导致其他投资渠道难以深度开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投资渠道不断往多元化拓展。但是金融市场变化太快,农民的危机意识以及对于时机的掌握较差,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金融机构提供专业的理财,咨询、投资等服务。但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不够完善,目前在这方面的金融服务存在缺失。

1.2.2 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影响农村金融发展

在农村,农民除了基本的人身险以外,很少会去购买养殖险、财产险、农业险以及商业险等等,这不仅与农民金融知识不够,了解不到有关,更与在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太小,没有深入开展普及工作。换句话说,这也意味着当灾害风险发生的时候,农民毫无抵抗措施,容易遭受巨大损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受打击,农村的经济与不可控的因素联系到了一起,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农村与农业的发展资金不足,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每年通过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组织从农村流出的资金远远大于从城市流回的资金,使农村遭受“失血”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具有趋利性。就创造效益而言,农业是不如非农业的,所以农业银行等会将资金大部分投入到非农业领域。这样易引起各类效仿,导致农业资金发展不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资金通过流动人口不断转移至城市。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农村,随之而来的就是经商狂潮,大量的资金被外出打工的人带出农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随着这股风潮不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恶性循环,农村资金越发缺少。以郭庄镇为例,2018年常住人口大约为7万人,流动人口至少为2万多人,且大部分均为小生意者,由此可见。流动人口相当程度上造成农村资金的缺乏。

2 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 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制度

建设完整优质的农村金融体系;优化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扩宽融资渠道,发挥其本身的职能,配置资源,调节经济,不断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发展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加紧城乡一体化进程。

2.1.1 增加农村金融产品的数量和种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认知水平也在稳步提升,目前的农村金融商品远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而且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亟需改变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生产提供动力。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有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强农信贷风险管理;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的合作和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入期货市场等。农产品企业进入期货市场不但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降低风险,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开拓融资渠道。

2.1.2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

农民之前由于对金融产品知之甚少,所以对金融机构的印象往往只有存贷转,却忽略了比如债券股票等产品。通过对农民不断宣传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产品,培养农民投资意识。

2.2 加强农村金融立法,规范金融机构工作

目前农村金融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其中专门针对农村金融的法律近乎空白,所以要加强农村的立法工作,规范金融机构。

2.2.1 制定相关政策性金融法律法规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花大力气、下狠功夫、集中力量疏解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资金支持困难,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振兴的金融保障,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立法。银行等金融组织将会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所以通过立法规定他们的职能,定位等有利于保障组织作用的发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2 正规与非正规机构法律分开制订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目前的形势,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民所有的需求,所以民间金融机构如社区金融等应运而生,针对于此,应当加紧出台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规范其行为,使其有法可依。

2.2.3 加紧推进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利益

最近十年来我国农业所占GDP不超过10%,却要为两亿多农民提供就业与收入,但是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收入与不可控因素联系到一起。所以需要推进农业保险以及农业期货保值,分散降低风险,同时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利益。

2.3 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

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应当明确产权关系,进行多元化产权改革,保障各方的权利,同时不断吸收各方资本,壮大实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增加大额贷款数量,改善信用社盈利能力,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区域资金流通体制,放宽各信用社头寸交易,提高资金流通,保障各区域农民发展资金充足。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资金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