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继承传统雕塑精华的现实意义

2019-01-09刘从越

天工 2019年11期
关键词:雕塑民族传统

中国的传统雕塑生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并伴随着数千年来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提高,最终形成了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中华民族的传统雕塑源远流长,遍布于我国的古代官苑、陵墓、石窟、寺庙和居民建筑之中,形成了丰厚的雕塑艺术遗产,是人类优秀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笔者对中华民族传统雕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雕塑事业能够结合时代的特点,赋予其更加鲜活的生命活力,与时俱进,成为当代中国雕塑事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继承传统雕塑精华的重要性

雕塑艺术是伴随人类文明前进步伐向前发展延伸的,千百年来,它给人类留下了数不尽的艺术文化遺产。它客观形象地记载了中国文明史的演变过程,凝聚着广泛的民族心理情结和普遍的民族审美意识。在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中国传统雕塑这一承载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母体的艺术,对了解中华文明和指引当前艺术创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1.民族性特征

一切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先有其民族性,才有世界性的。追忆中国的雕塑,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是古代工匠艺人创造的杰作。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传统绘画的影响,雕塑艺术的评判标准界于绘画的审美与创作观念上,因而渗透出鲜明的传统绘画特征和遗传基因,呈现出造型与绘画融为一体的艺术形态,如彩塑形成了审美标准与绘画一致的艺术准则。中国传统雕塑不仅注重体积与空间的真实性,更注重对整体气势和神韵的把握,以及对装饰、衣纹、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等艺术元素的思考与研究。中国传统雕塑所具有的浓郁的装饰趣味非常符合中国人感性的审美心理和民族个性,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我们可以借用相关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评判标准与审美观念去看待中国传统雕塑,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传统雕塑审美的精髓。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和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中所包含的学识修养、构思立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作的理论经验,都是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雕塑与绘画独具的特色与风格。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雕塑所具有的民族性特点。

起初看中国传统雕塑时,发现作品中有许多“似是而非”“似与不似”夸张变形的东西,一些人物、动物雕塑不注重解剖学原理,没有真实的比例关系。例如,金刚力士等体态变形、头大腰粗、腿短……许多人往往会拿它们与西方雕塑相比,甚至少数人还得出了中国传统雕塑不如西方雕塑水平高的错误结论。其实,中、西方雕塑艺术是不能简单类比的,它们根本就是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产物,都具有本民族个性和精神文化特征,它们是由自己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决定的。

2.民族个性在艺术中的体现

西方造型艺术(包括雕塑、绘画等)是以再现现实、客观见长,从中可以看出西方人注重理性、追求客观具体的思维方式。西方雕塑吸收了科学上的解剖学、数学、透视学等成果,精确地塑造客观对象。例如,《大卫》《掷铁饼者》等优秀作品,成为现实主义雕塑艺术的典范。而中国传统雕塑不同于西方以再现取胜,而是注重表现,它具有强烈的写意特点和浪漫主义色彩,雕塑创作有一种意象的表达,人的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自由地发挥,甚至我们创作的作品可以不受比例、解剖、逻辑关系的限制,有的甚至以奇特、怪异的形象出现。这种明显的写意特征与意向表达方式同中国的诗歌、绘画等艺术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民族个性的具体体现,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其本民族的意象思维对艺术的创作是有较大影响的。中国的意象思维超越了概念和逻辑,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象征表现和写意特征。例如,钱绍武先生的作品《李大钊》,以意象思维和中国传统雕塑手法相结合来表现的,充分显示了中国雕塑的民族性和民族特色。因此,中国传统雕塑的民族性是我们在今后创作中最应当继承和发展的,这是我们中国传统雕塑的灵魂。

(二)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性

1.艺术特征

中国传统雕塑继承了中华民族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吸收融合了外来姊妹艺术的丰富营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逐步完善了塑造技法,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雕塑艺术语言和民族风格,表现出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特点。西洋雕塑在塑造过程中技法表现及材料单纯统一,色调一致,主要是利用光影明暗表现对象,而中国雕塑制作选材多样化,圆雕、浮雕、悬塑、线刻、彩绘、贴金等多种表现技法混合交叉,是多材料、多技法的统一体。

2.艺术个性的具体体现

在传统佛像雕塑作品中大量用“线”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装饰性,这是同西洋雕塑最大的区别之一,这一特点经过数千年的反复锤炼和发展已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在世界雕塑艺术中独树一帜。受传统的影响,中国雕塑作品大胆地使用线,并对提高其表现力不断做出新的探索,这一艺术性特点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笔者通过对传统雕塑的学习,发现这种雕塑用线绝不是孤立的、盲目的、为了装饰而使用的,而是用“线”作为造型语言。因为这些线含有绘画美的哲理,自然使作品表现出极强的装饰趣味。还有传统雕塑中对动与静、虚与实、景与物等方面的处理,这些传统雕塑的技法都充分体现了传统雕塑的艺术性特征,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中国传统雕塑的借鉴与吸收

当代中国雕塑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重要一点是其传统精华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使当代雕塑缺乏艺术感染力。因此,对于传统雕塑应该仔细审视梳理,我们从以下四点去鉴别和吸收。

1.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梳理并区分出优秀和劣质作品,从而为今后学习中国传统雕塑节约时间、少走弯路做好铺垫。

2.对优秀传统雕塑进行深入细致的潜心研究。因为好的作品其精神内涵、审美心理和雕塑语言都具有最佳表现,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如佛像中对线的应用及以形写神的方法也值得现代雕塑吸收和借鉴。

3.在重视对优秀作品形式、手法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传统雕塑精神境界的把握,如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等方面。

4.通过采取动手临摹来强化对传统雕塑作品的学习、实践和掌握。但必须明确临摹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体现其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在学习吸收传统精华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创新和发展。

(四)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与创新

历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类正处在信息的时代,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极其频繁,世界其他国家雕塑艺术新作的影响会涌入和展现在当代人的面前。此外,中外哲学、美学的抗衡与渗透,将会促使文化艺术进一步地深化与发展。许多老一辈艺术家在进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将继承与发展结合,同时在努力寻求和探索中获得艺术的灵感,迸发艺术的激情,以自己艺术的民族性与个性独特来彰显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例如,雕塑家滑田友创作的浮雕《五四运动》,他在留法15年的雕塑艺术探索中,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传统的精华与欧洲写实主义艺术完美地融合,使艺术取得新的升华,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继承发展

艺术需要不断继承和发展,否则艺术便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将会导致停滞、枯竭。但发展也是有条件的,首先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如果对本民族艺术特色和制作技艺掌握不全面、不了解,那么谈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艺术的发展不能是造型、技法上的沿用和模仿,最重要的是锐意创新,不断富于艺术新的活力,不断挖掘艺术形式的潜能,拓展其表现力。中国传统雕塑更是如此。

2.锐意创新

当前艺术多元化的局面正在形成,各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这就要求在学习创作中明辨真伪,认真思考。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人云亦云是雕塑创作的大忌。对于创新,雕塑家们在实践中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注重雕塑的造型语言,体现作品的个性。同时又注重结合本民族的特点,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去努力创造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征的艺术佳作。在题材上选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内容,技法上有些作品应用了塑、绘不分相互相衫的手法,力求作品反映本土文化,表现本民族的艺术特色。

二、反思当下,展望未来

21世纪中国雕塑艺术事业仍处于探索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与撞击。这既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雕塑作品的创作只有在不断的相互交融与撞击中才能不断向前拓展和深化。在当今时代发展中,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艺术必然有其共同性,也有差异性,但我们必须在学习西方雕塑艺术的同时保持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存在。为此,笔者对当下中国雕塑艺术事业实现复兴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雕塑艺术创作方面,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用本民族的艺术风范来丰富世界的艺术宝库。

第二,在雕塑创作和设计上要力求实现精品化。本著既要“寻根”又要“开放吸收”的原则,即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独到之处,吸收世界各民族艺术智慧和艺术精华,实现为我所用,从而创立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流派,以此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雕塑艺术,做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总之,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雕塑的精华,也是打造当代雕塑文化、促进中国雕塑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通过寻找传统艺术历史的积淀,继承传统雕塑的精华,思考未来雕塑艺术的发展,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简介]

刘从越,男,1968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副主任。师从“泥人张”第五代传人张宏英。从事彩塑创作30余年,作品多次获省部级金奖、银奖。现为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雕塑民族传统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MINORITY REPORT
写实雕塑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