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杰运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探析❋

2019-01-09刘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浙贝母贝母中加

刘海燕,洪 靖,张 杰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38)

张杰为安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安徽省国医名师。其崇尚经典,擅长使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颇具特色。笔者有幸跟诊学习,对其临床应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有所体会,并整理如下。

1 方剂考证

“当归贝母苦参丸”首见于《金匮要略》,经方原文为:“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本条论述的是血虚热郁、小便不利的证治。由于本方叙证简略,历代注家对本方主治病证的看法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观当归贝母苦参丸除能养血润燥外,还有下气开郁、清热除湿作用,且方名后注云:“男子加滑石半两”,意在加强清热渗湿利窍之功,故仍以小便难为是。正如尤在泾[1]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言:“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但肺为水之上源,与大肠相表里,肺热气郁、通调失职则小便不利,若影响传导之功则可见大便难,所以也有人持“小便难”为“大便难”之误。如秦伯未[2]在《金匮要略简释》中引沈介业云:“孕妇患习惯性便秘,有时因便秘而呈轻微燥咳,用当归四份,贝母、苦参各三份,研粉蜜为丸。服后大便润下,且能保持一天一次的正常性,其燥咳亦止。过去吾家对孕妇便难不任攻下者,视此方为秘方”。张杰化当归贝母苦参丸为汤剂合时方加减,运用于临床对血虚湿热、气化不利,无论是膀胱燥热气结导致的“小便难”,还是热郁血虚、大肠失润导致的“大便难”,皆取其立方之义用之[3]343。

1.1 小便难

“小便难”可表现为小便短黄不爽,或尿频尿急,淋漓涩痛,伴小便灼热、小腹胀痛。对于湿热流注下焦、瘀血内阻所致的慢性前列腺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等,张杰以当归贝母苦参丸为主方常有佳效。因当归活血散瘀,贝母专治热郁。《金匮玉函经二注》载:“贝母非治热,解郁则热散;非淡渗利水也,结通则水行。[4]”苦参清热利湿,《神农本草经》载其主“癥瘕积聚……尿有余沥”[5],共奏清热利湿通淋、和血散瘀消癥之功[6]。若湿热偏重,在方中加黄柏、黄芩、炒苍术;若阴虚偏盛,在方中加生地、麦冬;若小便淋涩,在方中加滑石、瞿麦、车前子;若日久气虚,在方中加黄芪、党参等。

1.2 大便难

“大便难”是指肛门有灼热感而解便不畅,临床运用本方可有肠燥便秘、湿热痢疾等不同。

对于肠燥便秘,若大便难解、病势危重者,急需泻下通便,可用承气汤类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泻下剂峻下攻积,待大便排出之后诸症缓解,再用补中益气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扶正;对肠道炎症见大便干燥者,张杰以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取其滋润、清热、散结之功,屡试不爽。

对于湿热痢疾,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苦参治肠风泻血、热痢以及血痢不止的记载,当归、白芍为自古治红白痢的要药[7],加上浙贝母清热解郁,配伍生地黄、焦大黄、槐米、地榆等凉血止血,治疗湿热郁阻之痢疾可谓应手取效。若伴有小腹气滞,在方中加川厚朴、枳实、广木香;若伴有肛门胀坠,在方中加葛根;若日久脾虚,在方中加黄芪、炒苍术、炒白术、党参等。

张杰指出,用于便秘当归应量大,起到润养作用,苦参、浙贝母能苦泄郁热;用于滞下,苦参应用量大,泄热燥湿为用,当归量小,化瘀护正[3]342。尤其对罹患慢性结肠炎、直肠炎等属下焦大肠湿热而便秘、泄泻者,则以当归贝母苦参丸合三物黄芩汤,效如桴鼓。

2 临床应用

除了治疗血虚湿热引起的“小便难”“大便难”之外,张杰也常采用此方治疗内科、妇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兹不揣浅陋,试举以下3个方面。

2.1 湿热带下、阴痒

由于湿热下注浸淫,使带脉固摄无权而致带下病,症见白带增多、发黄、异味、外阴瘙痒,伴有心烦、口苦、尿黄淋漓、舌尖红、苔黄腻、脉数等,即为湿热带下,可用本方随证加味治之。若湿热毒邪内聚,以四妙散合本方加减;若脾虚湿盛,以完带汤合本方加减;若肾虚不固,在方中加菟丝子、牛膝、山萸肉等。外阴瘙痒者多是由于湿热生虫所致,因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张杰常以苦参配伍炒苍术、蛇床子、黄柏煎水外洗。

2.2 皮肤病

《本草纲目》中就载有当归能润皮肤、治痈疽,在皮肤病中取其活血润肤之用;浙贝母散结消肿,《本草纲目》载其治恶疮,《本经》又谓其主金疮,亦有用于治紫白癜斑者;苦参渗湿杀虫,古往今来用于治疗大风癞疾、湿疹、遍身风疹、皮肤瘙痒、疥癣恶疮、阴痒等疾病的记载且比比皆是[7]。所以,张杰常加入这3味药治疗热入血分引起的痤疮、湿热火毒循经外犯肌肤所致的皮肤疥疮、湿疹、瘙痒等,往往疗效显著。

2.3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多是脏腑机能失调、真阴亏虚等导致的或实火、或虚火、或湿热上攻的虚实夹杂之证,虚与热胶着存在是口疮难愈反复发生的症结,总以补虚清热为治疗大法。张杰在诊治这类病证时常在方中加入当归、浙贝母、苦参3味药,当归常配伍生地养血活血,浙贝合黄连、知母等清心火、降相火,苦参常与薏苡仁、土茯苓相伍引热于小便中,若心胃火旺可加少量炒吴茱萸,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

3 典型病案

3.1 慢性结肠炎

案1:程某,女,67岁,2017年9月22日初诊:患者脘腹胀满,大便干结不畅,伴有黏冻偶带鲜血,肛门灼热。肠镜示直肠炎,舌红苔薄黄,脉弦,诊断便秘,辨证属湿热郁阻,治宜清热利湿通便。处方:当归15 g,浙贝母15 g,苦参6 g,生地黄20 g,黄芩15 g,广木香10 g,生白术30 g,火麻仁30 g,桃杏仁各10 g,炒白芍15 g,厚朴15 g,枳实10 g,焦山楂20 g,焦大黄10 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二诊:药中病机,诸症皆轻,前方加炒苍术10 g,30剂水煎服,每日2次。三诊:前方效著,以原方巩固,30剂水煎服,每日2次。

按:本案患者因湿热内蕴下迫大肠,气血凝滞,壅而化脓,出血日久,耗血伤阴而致肠道失濡。张杰方取当归贝母苦参丸合三物黄芩汤、麻子仁丸加味治疗。方中浙贝母清热散结、理气解郁;苦参燥湿化痰,与黄连相伍共奏厚肠止痢之功;生地黄凉血养阴、润肠通便;当归一补一散,久病瘀致虚,当归既可养血活血而散瘀行气,又可温润,消补浙贝母、苦参、黄连等苦寒之气。当归贝母苦参丸与三物黄芩汤的巧妙配伍,恰到好处地达到清热泻火、燥湿凉血、滋阴养血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因患者大便不畅,再以麻子仁丸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使燥热去、阴液复而大便自调。脘腹胀满加广木香行气止痛。此外,《医学心悟》中指出:“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盖土旺则能胜湿。[8]”因而加焦山楂、生白术健脾;后加炒苍术增健脾燥湿之功,全方清热利湿、养阴润下而收桴鼓之效。

3.2 慢性前列腺炎

案2:杨某,男,63岁,2018月1月14日初诊:患者有慢性前列腺增生病史,刻下小便涩痛、频数,肛门坠痛,前列腺常规示卵磷脂(++),白细胞(+)。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诊断热淋,辨证属湿热下注兼有瘀血,治宜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佐以活血化瘀,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处方:生地黄30 g,当归20 g,浙贝母15 g,苦参10 g,黄芩15 g,滑石20 g,瞿麦20 g,炒栀子15 g,炒苍术20 g,黄柏15 g,车前子30 g,地榆20 g,蛇舌草30 g,石见穿20 g,生甘草15 g,葛根30 g,薏苡仁30 g,7剂水煎服,每日3次。二诊:尿频、尿痛、肛门坠痛症状明显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以前方加减巩固治疗。

按:前列腺炎属于中医学“淋证”“精浊”“白淫”等范畴。一般初期以湿热为主,多为精室受湿热毒邪所侵,壅滞于内,疏泄失常;或因三焦气化不利,湿阻化热,湿热互结,病久不愈可导致脾虚、肾虚、肝郁,常常虚实夹杂[3]145。本案辨为初期湿热毒邪蕴结下焦的热淋,由“小便涩痛”“肛门坠痛”可知湿热伤及血络,瘀血阻滞,不通则痛,以当归贝母苦参丸合三物黄芩汤为基础方治疗。当归活血祛瘀,佐以石见穿消肿止痛;浙贝母散结排浊、利气解郁;苦参配伍苍术、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滑石、瞿麦清膀胱热结,通利水道;车前子利水渗湿;生地黄用量大以养血活血,佐地榆凉血止血;薏苡仁健脾渗湿化浊:“凡湿感在下身者,最宜用之”[9];湿热炽盛加栀子、蛇舌草、生甘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肛门坠痛加葛根升阳举陷,药中肯綮而诸症皆缓。若久病体虚应标本兼治,根据其脾虚、肾虚、肝郁的不同随证加味。

4 结语

虽然连《医宗金鉴》对当归贝母苦参丸也有“方证不合,必有脱简,不释”[10]的记载,但是该方并没有因主治病证的争议鲜有人用,反而流传至今,可见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中医的学习要尊古而不泥古,解析而不失于思源。张杰在临床中灵活加减本方,结肠炎、前列腺炎等虽为沉疴顽疾,但只要辨证得当,抓住病机本质,就能将此经方运用于血虚热郁、气化不利的各类疾病中,异病同治而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浙贝母贝母中加
不同栽培模式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浙贝母栽培要点*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生物炭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王莹作品赏析
中加交流民间使者——吴融芳
中加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再延长三年
中加儿童绘本中英语交际智能活动设计的对比研究
“门”中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