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疾病中医病名规范化探讨❋

2019-01-09曾明星陈继东陈如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甲状腺炎命名疾病

曾明星,向 楠,陈继东,陈如泉

(1.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武汉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3.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武汉 430061)

当前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甲状腺疾病谱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而甲状腺疾病在中医古籍中分类有限,不能满足现代复杂分类的需求。为便于交流,突出中医病-证-症的诊疗特色,发掘中医诊疗优势,统一甲状腺疾病的中医病名显得尤其重要。陈如泉教授认为,做好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命名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 联系古代论述及现代甲状腺疾病的分类,准确阐述甲状腺疾病的中医病名

总结古代著作中关于瘿病分类的记载,瘿有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泥瘿、土瘿、劳瘿、忧瘿等多种,还有少量关于“瘿气”“瘿瘤”“瘿肿”“影袋”等记载,这种分类与命名反映了当时以缺碘性甲状腺疾病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特点,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据现代权威的内分泌学专著的疾病分类[1-2],甲状腺疾病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疾病、炎症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瘤、基因突变性遗传性甲状腺疾病及甲状旁腺疾病等五类。但每一大类具体到某些疾病时变得更加复杂。且甲状腺疾病并发症多,疾病之间常可合并存在,导致疾病分类异常复杂。因此,古代的甲状腺疾病中医分类难以适应当前甲状腺复杂分类的要求。我们应在继承中医传统病名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甲状腺疾病分类成果,完善甲状腺疾病的中医病名。

2 详细区别各种不同瘿病的病因、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特征

病因、症状等临床特点是中医疾病命名的基础,因此在命名甲状腺疾病时同样需遵循这一原则。

“瘿”又称“影袋”“瘿囊”。甲状腺肿大正当系婴之处,所以加疒而成“瘿”字作为病名。瘿,《说文》曰:“颈病也。[3]”《杂病源流犀烛》记载:“何谓瘿?其皮宽,有似樱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4]”《医学入门》说瘿“原因忧恚所生,故又曰瘿气,今之所谓瘿囊者是也。[5]”隋·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引《养生方》说:“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6]”可见,瘿病是体质因素加之水土失宜、外感邪毒、情志郁结等因素引起,气郁、痰阻、血瘀聚结于颈前喉结部位所致以颈前逐渐形成瘿肿或结而成块为典型表现病证的总称[7],此为狭义瘿病,特指现代的甲状腺疾病;广义的瘿病范围更广,包括颈前各种结块肿大的疾病,如颈部淋巴结核、甲状腺疾病等。

《医学入门》指出“瘿囊”的发生与情志有关,《杂病源流犀烛》指出其发病与水土及饮食有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进一步提出“土瘿”的称谓,《圣济总录》提出“泥瘿”的概念,而早在《吕氏春秋》就有“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的记载[8]。可见,瘿病的发生与水土关系密切,而“土瘿”与“泥瘿”应属于同一类,是对此类由环境因素引起瘿病的形象概括,与现在的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相似[9]。

《仁斋直指方论》记载:“随忧愁而消长者,谓之气瘿”[10],以“颈下皮宽,内结突起,膇膇然,亦渐长大”[6]“肿而绵软不痛者”[11]为表现。而散在性甲状腺肿发病与不良情绪刺激有关,属于中医学“气瘿”范畴[7]。陈如泉指出,将甲状腺疾病命名为“气瘿”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发病与情志异常关系密切,病情多随情志变化而变化;二是其质地多柔软,呈弥漫性肿大;三是用药的治疗效果较好。忧是抑制类情志的代表,作为七情之一,其所患“忧瘿”应总属“气瘿”范畴,与现代的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抑郁表现为主相似,故淡漠型甲亢可用“忧瘿”称呼。

“肉瘿”为瘿病之“肉色不变,软硬中和”[12],陈如泉认为“肉瘿”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指甲状腺肿大皮色不变,软硬适中,即为现代所描述的质地柔韧;二是其病理因素以气痰为主;三是包括可手术治疗的部分结节性甲状腺疾病。

石瘿“如石之硬”,表现为年数深远、侵大侵长、坚硬不可移,且石瘿难愈。《外科心法要诀》指出:“肾主骨,恣欲伤肾,肾火郁遏,骨无荣养,致生石瘿、骨瘤,石瘿海藻玉壶汤主之。[13]”从上可以看出,石瘿一般病程长,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愈后差,与现代的甲状腺癌、纤维化性甲状腺炎等相似。

《仁斋直指方论》指出:“气血凝滞,结为瘿瘤。[10]”《圣济总录》进一步指出:“初为小核,寝以长大,若杯盂然,不痒不痛,亦不结强”,但其“方剂所治,与治瘿法同”[14]。《外科心法要诀》再次指出:“瘿瘤诸证,用药缓缓消磨,自然缩小;若久而脓血崩溃,渗漏不已者,皆为逆证不可轻用刀针决破,以致出血不止,立见危殆。[13]”可以看出,瘿瘤是指颈部较大的结节肿块,即可触及也可肉眼见到,与现代甲状腺腺瘤及部分较大的甲状腺结节相似,可以用于此类疾病的命名。

关于“劳瘿”,《圣济总录》指出其本于七情,指出与情志密切相关。临床上甲减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的系列症状,主要是由甲状腺疾病本身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即由“劳”引起的甲状腺疾病,可称作“劳瘿”;而另外在各种瘿病的后期或发展过程中,由于治疗、药物或疾病的变化而出现甲减的表现,则可称为“瘿劳”。

3 注意与甲状腺疾病相似而不属于甲状腺疾病的鉴别

瘿病的病位在颈部,而颈部可有多种疾病与瘿病类似,如瘰疬、失荣、阴疽等,在临床诊断时必须予以详细鉴别。《外科全生集》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肿而不坚,痛而难忍者,流注也。肿而坚硬,微痛者,贴骨、鹤膝、横痃、骨槽等类也。不肿而痛,骨骱麻木,手足不仁者风湿也。坚硬如核,初起不痛者,乳岩、瘰疬也。不痛而坚,形大如拳者,恶核、失荣、马刀也。不痛不坚,软而渐大者,瘿瘤也。不痛而坚,坚如金石,形大如升斗者,石疽也。[15]”

4 结合临床创建一些新的瘿病病名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甲状腺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一些中医学尚未发现或引起重视的疾病,如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因此有必要结合临床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医命名的特点,创建一批新的瘿病病名。

陈如泉指出在各种甲状腺疾病中,经医生触诊或B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为结节肿块者称“瘿结”,以甲状腺结节肿大为主症的疾病称作“结瘿”。并进一步指出,“瘿结”是甲状腺疾病的一种症状,多用来描述结节的存在,而“结瘿”是甲状腺疾病的一种,是以瘿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急性甲状腺炎依据其局部肿胀、木硬、潮红、灼热、疼痛定名为“瘿痈”。其病机为风温、风火毒邪客于肺胃或肝胃郁热,积热上壅挟痰蕴结,以致气血痰热凝滞于肺胃之外系喉结部。以颈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疾病,根据中医以主症来命名的原则,可将此类疾病命名为“痛瘿”,主要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而部分桥本甲状腺炎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阶段性的甲状腺部位疼痛不适,此时应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相区分,可以诊断为“瘿痛”,以示对该阶段症状的描述。另外如前所述,“劳瘿”是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而“瘿劳”可用于描述甲减的系列症状,用于各种甲状腺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如桥本氏病后期,放射性碘及手术后出现的甲减状态等。“囊瘿”是指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而“瘿囊”是对甲状腺肿大这一症状的描述。

5 特殊甲状腺疾病的命名问题

在甲状腺疾病中,有一类少见而关注较少的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疾病、异位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旁腺疾病等,此类病症发病率低,表现不典型,常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但为了甲状腺疾病中医病名规范化,此类特殊的甲状腺疾病命名也需引起注意。

在中医学著作中早就认识到母有瘿疾,子女亦常可患瘿病。《柳州医话》云:禀乎母气者尤多[16]。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病与遗传有关相一致。先天性甲状腺疾病在古代没有相应称谓,由于其由母胎传给胎儿,据此类疾病的命名原则可归属于“胎瘿”病一类。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先天性甲低,其以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异常为主要表现,与儿科所谓的“呆小症”类似,故可以此称呼。而先天性甲低主要原因是甲状腺缺如、发育异常或异位甲状腺,这在古籍中找不到相关论述。在查阅类似疾病的中医命名时发现,古籍中将小儿先天性肾缺如称作“独肾”,因此借用“独瘿”作为甲状腺缺如的中医病名;常用畸形来描述器官的形态异常,由此将甲状腺发育异常命名为“畸瘿”;而甲状腺不在颈部喉结两旁时,出现在其他位置时被称作异位甲状腺,似乎不是真正的甲状腺,而且其功能也较位于正常部位的低下,因而将其命名为“假瘿”。

甲状腺旁腺依附在甲状腺上,因其小而难以被发现,故在古籍中缺乏相关记载,中医将有作用联系或附属于某一脏器的其他器官加“副”或“附”来称呼,因此将甲状旁腺称作“副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骨痛、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结石甚至昏迷为主要表现,依据中医以症状为命名的主要原则,可诊断为“骨痹”“石淋”“神昏”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继发性甲状腺伴腺功能减退症以低钙血症为主要表现,以抽搐、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可称作中医的“抽搐”“颤证”及“郁证”。

6 甲状腺病并发症的命名

甲状腺疾病相关并发症很多,较常见的有甲状腺相关眼病、胫前黏液性水肿、甲状腺肌病等。中医著作中缺乏专门论述,为完善甲状腺疾病中医命名系统,此类并发症也需规范化命名。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复杂眼眶疾病。从中医眼病的医籍中查阅发现,甲状腺相关眼病急性期表现为目珠突出明显,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眼球固定,活动受阻,与“鹘眼凝睛”的表现相似,表现为气轮怒张,红赤凝定如鹘鸟的眼睛,绽大胀于睑间不能旋运转动,若庙塑凶神之目;以眼睑水肿为主要表现者称为“状如鱼胞”,表现为胞睑肿胀,结膜水肿,不紫不红,状若鱼胞的病证;以眼球突出不能闭合为主要表现者称作“鱼睛不夜”,是指目珠突出,患者夜间睡眠时目睛上下眼睑不能闭合,如鱼眼之状[17]。

甲亢性肌病主要是以痿弱无力、四肢酸痛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患者嗜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水谷津液运化失常,凝聚为痰湿壅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渐至成痿而见四肢无力。脾虚日久,肝肾精血亏虚,水不涵木,风阳内动,筋脉失养则见四肢震颤[17]。

胫前黏液水肿在中医学中尚无记载,类似于“脚气”范畴,主要是由外邪风湿毒邪侵袭下肢筋脉,以致经络壅塞、气血周流失畅所致。早期表现为湿性濡滞、湿胜则肿,故见湿脚气者两足浮肿,进而湿郁化热、壅阻经脉,在肿的基础上出现疼痛、局部发红,邪毒侵袭下肢,络脉失宣,气血痹阻,则疼痛、麻木、重着、酸软和皮色瘀暗。疾病日久结节成块,可见皮肤如癞蛤蟆之皮极[18]。

总之,甲状腺中医病名及其复杂,在命名过程中既要遵循中医病名的规则,又要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些新的病名,并且得到推广与认可,进而推进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研究,其道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甲状腺炎命名疾病
维生素D受体基因Bg1I、Cdx-2位点多态性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相关性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六个问答助你了解桥本甲状腺炎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