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张艺谋电影创作的反思与创新

2019-01-09

齐鲁艺苑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艺谋武侠

方 彬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北京 100875)

继《英雄》《十面埋伏》之后,导演张艺谋又执导了一部武侠片《影》,参加了2018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作为首映片放映。国外媒体对《影》赞不绝口,《好莱坞报道》认为张艺谋带来的最新古装大片《影》,其灵感来自太极阴阳和中国水墨画,将宫廷阴谋和动作场面融为一体,展示了更加个性化的古装画面。这部影片在国内公映后引起了电影界、学术界和普通观众的热议,其反响强烈。在这部作品中,张艺谋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反思,对自己以往电影艺术创作的方式进行了修正与创新,使该部影片呈现出了与其以往作品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观念表达。影片《影》采用了创新的黑白水墨画风格,表现了残酷的权力争夺与人性欲望,呈现了追求平等自主的女性性别意识,叙事更关注个体命运,武侠功夫采取了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

一、价值观:摒弃传统儒家忠君思想,表现权力欲望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随着不同历史时代一直发生着改变。20世纪80、90年代,张艺谋执导了《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优秀影片,这些作品集中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落后以及对人性的压抑,影片所反映的价值观是反抗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呈现了影片出品年代的文化思潮中对中国传统进行的深刻反思。新世纪以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在转型期进行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尝试。其中一些电影如《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等,推崇儒家思想价值观,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君、忠君思想,为维护权力机制而不惜牺牲个人情感乃至生命。及至当下,张艺谋的新作《影》又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忠君的儒家思想的再次反思。

《影》在价值观上,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君忠君的“三纲五常”,表现了权力争夺;摒弃了权威高于一切的基调,而更加关注个人命运。影片表现了中国古代宫廷斗争的残暴,挖掘了背后的权力支配与个人欲望,展现了原始的丛林法则。作品试图呈现人心被权力控制,灵魂被权欲吞噬,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悲剧意识。影片一开始,都督子虞拥有权力,处于支配地位。他身处密室之中,运筹帷幄,掌握全局。子虞曾被敌方将领——战神杨苍的刀法所败,并且身负重伤,一直想要报仇雪耻,他将从小豢养的家奴境州作为自己的替身“影子”,训练他上朝与主公议政,训练他代替自己上战场搏杀,希望能够通过隐藏在阴暗之中的谋划而掌控全局。感到大权旁落,时刻活在子虞阴影下的沛王,也有对权力欲望与焦虑,希望全面掌握实权,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在错综复杂的各种权力之中,“影子”境州的内心逐渐变化。他从被都督使唤的影子,到锻炼出超群武功和军事才能,学会处理朝堂事物,具有了健硕身材,而日益散发出自本能的男性魅力,培育了自己掌握全局的能力。他的初衷原本是在各方力量争斗中解脱自己、获得自由,与自己的老母亲团圆相聚。最终在发现母亲被杀害之后,境州明白了等待他的命运也是死亡,于是愤然而起、反客为主,借助各方势力的搏杀、铤而走险,制造刺客杀死了沛王的假象,进而手刃子虞,并以他的身份,成为掌握权力的最后胜利者,实现了走向权力欲望的巅峰。影片表现了凄美、血腥和悲壮的场面。

《影》是68岁的张艺谋在一个特殊阶段的探索结果,表达了他对世界和人性新的认识和理解。影片所表达的观点比较悲观,比如影片中一个朝廷宰相(都督),一个影子,影子为都督牺牲生命,甚至连姓名都可以没有,他的整个生命以及他母亲的生命都奉献了,可是他们的存在毫无价值体现,让人感慨一个平民百姓命如草芥的悲凉与无奈。

另外,影片除了反思中国传统主流的儒家价值观念,还体现了其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影片中的太极、阴阳,反映了道家的思想理念,展示了道家风格。比如,影片中境州与杨苍在太极图案的场地中决战,一百名偷袭者用他们训练有素的女性阴柔、婀娜的舞步和吴伞,对付杨苍守军阳刚有力的大刀,表现了阴阳平衡的道家理念。影片中也表现了佛教理念。境州的人生历经苦难,与佛教所说的人生来是受苦的理念相符合。此外,影片还表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天理人欲”的诸多观念表达。比如,影片中主公谈到天理的原则,君权神圣的道理,也表现了儒家数千年传统中的王权思想。

二、色彩运用:摒弃艳丽色彩,采用中国黑白水墨画风格

在《影》中,张艺谋导演摒弃了他一贯喜爱的浓墨重彩的色彩表达方式,改为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和创新。以往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色彩鲜艳,而且比较钟爱红色,在影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中都有所表现。他比较喜欢高饱和度的鲜艳色彩,这是个人艺术创作上的偏好,在《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中,都曾得以充分展现。

在影片《影》中,张艺谋导演进行了大胆创新,采用了黑白色,充分展现了中国画风格,体现了对东方美学的复归与追求。影片中的摄影、制景、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等都遵循着这一原则,将颜色降到最低,甚至几乎为零,以符合独特的造型和色彩特征。所有演员都身着各种各样的黑白古代服装,仿佛一幅幅中国水墨画。宫廷内景的屏风上采用了半透明的黑纱,黑纱上面既有草书书法又有中国刺绣,充满了东方美学的意境。

影片运用黑白色彩,不仅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而且还在其上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把色彩做成黑白的基调,与影片讲述的宫廷斗争、权力厮杀吻合,体现了残忍、冷酷、暴力的特征。影片的艺术呈现不仅令人震撼,而且体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令人惊喜的还有黑白之间各种层次的灰色,影影绰绰,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层次饱满。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雅风格,又彰显了与影片内容相应的神秘、阴暗和妖异的气质。影片中大量的灰色也起到揭示人性的作用。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大片的灰色地带,就像阴与阳、善与恶、乐与悲之间,从来都是相伴相生,互相转换。

这是张艺谋第一次在他的影片中运用水墨画风格,而使人印象深刻。即便放在整个中国武侠电影创作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来看,黑白色运用也是非常具有鲜明风格意识的,是一定程度上导演突破自我的创新探索。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类型和流派,世界也是通过武侠电影认识了中国电影。比如,早期是李小龙电影受到国外关注,之后成龙电影逐渐受到海外欢迎,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英雄》在美国打开了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等,中国武侠电影在近几十年来,受到全球受众的高度喜爱和接受。《影》的诞生,不仅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风格样式,也为中国武侠电影在全球化时代的再度辉煌,开辟了新道路。

三、性别意识:摒弃女性欲望对象和自我压抑,追求平等自主

女性形象在张艺谋电影作品中占有着重要位置,反映了他自觉的性别意识与观念表达。20世纪80、90年代,在其导演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张艺谋亦在呈现女性是男性的欲望对象,男性对女性非常残忍,女性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夫权压制的性别权力的文化传统。在这些故事交织的世界中,充满着女性自身自我压抑,渴望解放,渴望人性欲望得以自由实现的抗争性表达。

在影片《影》中,对女性的描写,反映了张艺谋导演对性别意识的较大改变。以影片中两个重要的女性角色——都督的妻子小艾和主公的妹妹青萍为例。首先,影片中呈现的历史年代是中国古代,在男权社会中两性之间处于男尊女卑的权力关系,都督夫人小艾的地位是卑微的,在大门内外没有多少自由,这些特征与历史背景相符合。但是也可以看出,小艾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压抑,没有像张艺谋导演以前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所承受的身心压抑和扭曲,也没有赋予这个角色更多的反封建传统专制的使命。其次,主公的妹妹青萍身上具有反对封建传统的精神,反对婚姻包办,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追求自我主宰的精神。当青萍得知主公把她许配给敌国大将杨苍之子杨平时,坚决反对,据理力争,要为自己的婚姻幸福做主,为自己的命运前途而抗争。最后,青萍女扮男装,上战场亲手杀死了杨平。这些情节都反映了张艺谋导演对女性个体、女性地位和性别意识的重新认识,更加具有了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他不再把女性仅仅作为男性的欲望对象,而是值得尊重的个体;不再把女性作为男尊女卑、地位低下的人,而是男女平等的人;不再把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这是张艺谋通过影片《影》表达出来的新性别观念。

四、叙事方式:摒弃宏大叙事,关注个体命运

在《影》中,张艺谋导演于叙事层面进行了反思与创新。以往张艺谋导演的武侠片中,突出王权意识,矮化个人价值,比如影片《英雄》。刺客无名最终为了秦王的统一大业,放弃刺杀行动,牺牲了小我,成全大我。

在《影》中,张艺谋导演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改变了以往影片所呈现的集体权力,而是更加关注个体的命运。影片以被权力支配的小人物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八岁就被秘密囚禁的境州,不甘心被当成傀儡替身,历经磨难,努力寻回自由的人性故事。影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过度讲究集体意识,注重个人职责与义务,而忽视了个性情感的弊病,加以呈现。影片中身为影子的境州经历苦难,挣扎生存,磨炼意志,苦练心智,最后实现人生逆转,自我意识觉醒,寻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强大文化传统的宏大语境中,个体性格与命运发展的某种必然性逻辑的思考与展示。

五、武打动作:摒弃复杂炫酷的功夫设计,采用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

张艺谋导演在以往创作的武侠功夫片中,大量运用武打动作、特效技巧等,丰富武侠片的视觉效果,满足感官刺激的官能性需要,比如《英雄》《十面埋伏》等。在影片《英雄》中,武打场面充满了形式美感,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功夫。如《英雄》一片中,飞雪因嫉妒杀死残剑,如月为报残剑之仇而与飞雪决战的场景中,漫天黄叶中两个红衣女子的打斗设计。决战在一片树林中进行,黄色的叶片,飞雪、如月红色的长裙,色彩饱满,画面极富美感。风吹起满地的黄叶,漫天飞舞,两人不时腾空、飞起,红色的裙衫,黑色的长发也随风舞动。伴着柔美的音乐,这场决斗不像是充满恨意的决战,更像是一场由恰逢对手的两个女子一唱一和的绝美舞蹈。

在《影》这部影片中,张艺谋导演摒弃复杂繁琐的武打招式,放弃悬空飞转的炫酷动作,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展现武打功夫。在影片中都督训练影子境州代替自己上战场,与仇敌杨苍决一死战的场景中,充分表现了为破杨苍刀法而臆想出的招数设计。而后来境州就用这不断磨练的招数与杨苍决斗,并且拼死搏击,最后取得了胜利。这场决战充分体现了武打动作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不拖泥带水,其表现得果决凛冽、铿锵有力。另外,影片运用了一些奇特的武器,吴伞、步伐婀娜的武斗、太极拳等,使得影片产生了独特神奇的武侠之美,也展现东方美学的特征。

六、结语

68岁的张艺谋导演具有永不止息的探索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一直探索,不断创新,突破自我,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其对艺术创作的细节反复雕琢、精益求精,体现了中国优秀电影人对艺术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

在上世纪80年代,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创作了《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批优秀中国电影,主要为反映中国乡土民俗文化的艺术电影,首次把中国传统的文化民俗介绍到世界。张艺谋这一时期创作的影片,在世界级电影节上多次获得最高荣誉,为加快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全球化的转型阶段,张艺谋艺术创作也发生相应转变,而奉献了一批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比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有话好好说》《千里走单骑》等。这些影片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象,揭示问题深刻,情感真挚质朴,反映了张艺谋导演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细致思考。

进入21世纪,张艺谋导演又开始了对商业片、新武侠片创作的尝试与探索。他创作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从国际化的角度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为“全球化”时代中国武侠片的国际化、商业化改造,做了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其中,影片《英雄》创造了中国电影在国内外票房纪录,该片在中国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是2002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而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英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虽然张艺谋导演的新武侠片没有像他的民俗文化电影那样再现夺奖高潮,但是将中国电影带入了大片时代,在创作、宣传、发行等多方面国际化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积累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影片《影》是张艺谋导演在电影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又一部代表性作品。它反映了张艺谋一直探索,深入思考,认真反思,突破自我,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可贵精神,也体现了张艺谋所代表优秀中国电影人的工匠精神。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中真实记录了张艺谋剧组在创作影片《影》过程中认真、专业的工作影像,记录了这些台前幕后可敬的中国电影人。所有人都认真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从不敷衍。演员为了影片练琴、学习舞蹈。群众演员为了一秒钟的镜头,苦练一个月舞蹈。制景部门因为大殿内景不够透亮,连夜全部翻新重建。从张艺谋及其团队身上体现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工匠精神,而只有对其大力传承与颂扬,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张艺谋武侠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极限之光
武侠影后郑佩佩
张艺谋,越轻松越出色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武侠教室
张艺谋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