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效用性分析

2019-01-07于丽燕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普通高校作用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公共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阐述其作用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普通高校;作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J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199-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即公共艺术教育,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道德情操,激发创新思维,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是高校实施美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1.公共艺术教育是提升审美能力的需要

首先,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主要针对非艺术类学生进行授课,以任意选修课或限定选修课的形式使学生与艺术零距离接触,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维度体验,从而获得全新的审美感受,让学生认识美,了解美,评价美,让学生真正具备审美意识。其次,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逐渐掌握科学的审美理念,能够对作品的特点、技法、效果等进行基本分析与感悟,而形成一种艺术体验,这也是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重要价值所在。

2.公共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美育即是歼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我国普通高校中的美育即是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以达到陶养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因此,审美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审美教育,更离不开艺术教育。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正如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以美启真,以美导善是艺术教育最独特的作用;劳伦斯基也曾说“艺术的基本功能是道德的”,道德是人的根本,能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而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

1.审美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

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美与创造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凡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其优越性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自信心等一定超越未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实施的目标,学生的健全人格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影响道德,道德也影响艺术;同时,二者既具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将道德内容有机融入艺术形象中,使其化善为美,具有审美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欣赏或者体悟艺术作品的同时,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灵受到洗礼与净化,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道德教化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艺术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

高校艺术实践分为课程实践、课外实践两部分。课程实践与课外实践这两种艺术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它能使学生有大量的机会接触高雅艺术并进行各类艺术实践活动。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队伍建设状况和艺术团队的素质水平,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也是衡量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以及持续发展一直是高校所关注的内容。艺术团每年在校内外进行多场演出,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青春风采,是高校中最受学生歡迎的艺术教育形式之一。学生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校园文化质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是将艺术课程由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是对学生心灵的重塑,其德育意义显而易见。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艺术创造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衡量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当今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

1.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

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点,公共艺术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发散思维,注重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到极致。如禅绕画艺术,与专业基础课的三大构成相似,都是要求学生把零星、散乱的素材通过构思集中起来,进行提炼、再加工,以获得有内在意蕴且内涵深刻的作品,而在组织提炼的过程中,创新性思维贯穿于全过程,这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课程,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视觉敏感力等,其中主角即是发散思维,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在高等教育中,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它能够培养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极大地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能培养人对事物的观察力和领悟力及理解力,以及对事物的驾驭能力,使人更臻于完美。

2.不同的艺术教育形式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在艺术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亲身的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并通过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其创造力的培养。由于各个艺术门类所采用的媒介、方式与语言各不相同,所以,仅以三种较为常见的艺术教育形式为例进行阐述。

首先,绘画艺术促进学生感知力的发展:绘画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通常是以直观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所以绘画对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具有重要意义;绘画更离不开观察与想象,因此,绘画对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注意力等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次,音乐艺术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音乐是时闻的艺术,是一种相对抽象的艺术形式。音乐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善于想象的艺术,音乐能够直接传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升沉、起伏变化,使欣赏者的心绪随着乐音变化,实现音乐意向的表达。

最后,舞蹈艺术促进学生动作思维力的发展:通过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去扩展学生的运动记忆、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激发学生的情绪记忆,使动作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每完成一套动作,都需要肢体与大脑对音乐节奏的感知,相互配合,达到开启思维的目的。

(四)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人类身体的健康保证是心理的健康,而人类健康的终极目标也是心理的健康。在高校学生学业压力大,长时间不间断学习也容易引起疲劳和心理问题,许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艺术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美丽心灵、完善自我品格、健全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等。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学习,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美感体验、丰富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通过艺术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更有利于释放来自各方的压力,使心理获得平衡和良好发展,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所以,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创新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均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与作用。

三、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高校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的重要依据。公共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同时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一门人文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健康的艺术理解力。而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审美教育,离开审美,艺术的其他作用、功能和意义都将不复存在。高校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对审美能力的培育,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拓宽审美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增强审美体验,艺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审美,如果僭越了艺术教育的本真,藐视艺术教育活动,其负面效应将难以想象。

(二)有利于学生丰富情感的陶养

梁启超认为:“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至于情感教育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梁启超的论述也十分清晰:“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可以说,梁启超把情感教育与艺术的关系论述的十分清楚,并具有代表性。而李泽厚的“情感本体”论认为美育是对情感的培育与教化,艺术是执行这种培育与教化的理想手段。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艺术教育的鲜明特征,人类离不开情感,教育更离不开情感,情感可以作为艺术教育的纽带,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通过亲身体验,融入自我情感,获得自我教育。

(三)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艺术教育使人以崇高的精神境界来对待现实,它用美的观念和美的法则来培养学生,使学生能追求美并逐渐塑造成具有高尚理想和完善人格的人。艺术教育对人格的塑造是整体的,对学生的心灵的影响是久远的、深刻的。人世间有真、善、美三个真理,而在艺术教育中能时刻反映出这三个人生真理。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个方面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学生对人生潜能的自我规划与发展,为探寻人生理想而充分调动生命热情,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求。

四、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我国普通高校审美教育的核心的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推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不可小觑的独特意义。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JGY20180066;2018年度东北石油大学本科教改重点课题“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建宏.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7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4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5]徐霄.地域文化视域下湖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0).

作者简介:于丽燕(1975-),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普通高校作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