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毕业生对新高考制度中选考科目的认知度调查

2019-01-07庄璐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认知度

庄璐

摘    要: 新高考制度规定高中生可以自主选择高考选考的科目,对学生选择科目的方式的掌握有助于高考工作有针对性地完成,推动高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根据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级新生问卷调查了解,94%的学生认识到在高中确定高考选考科目的重要性,学生对新高考方案整体上态度比较积极,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新高考方案的态度较为明确,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对新高考制度的认识具有明显差异,这就需要明确当前高校招生的要求,为学生科目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学生实施必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选课的动态加以掌握,实施必要的科目选择指导,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机遇,推动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新高考制度    选考科目    认知度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中生高考中具有选择的权利,高中生可以从语文和数学及英语等主要科目之外的其他六门学科中选择三科作为计入总成绩的考试科目。选择性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在高二或者高一的时候就确定选考的科目,对学生大学专业报考及职业生涯规划等都存在重要影响[1]。

一、问卷结构与样本选取

(一)问卷结构。

调查问卷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主要为学生基本信息内容与学生选科过程中对新高考方案的态度和选科现状等影响因素,具备高中生对新高考方案的了解程度及选科结果满意程度等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主要是对学生在新高考制度中职业生涯规划在选考科目确定的必要性调查,问卷包含事实选择题和等级选项题两类,对学生对新高考方案的态度和学生对所选科目实施必要的信度检验,同质性信度系数说明问卷信用度良好[2]。具体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样本描述。

以本地区作为重要的研究区域,根据师资条件对本区域学校划分处理,将其划分为三类,从中选择实施新高考制度改革的高中进行具体调研。在正式调研之前对高二学生实施试测,在分析试测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调研,问卷回收率显示为91.3%。本次调研过程中,调研样本中成绩处于上等水平的高中生占据样本比例为18.5%,成绩中等的学生比例为60.4%,成绩一般的比例为21.1%。总体而言,高中生成绩分布情况和学生成绩分布所具有的正态分布规律之间的符合程度比较高,在分析本次调研的样本成绩数据时,对不同学习成绩高中生对当前选考科目设置认知程度统计分析。

二、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

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要求的时候,通常会考虑招生生源竞争和选拔效率等因素,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对各个招生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一)有明显单一科目属性的专业应强调科目相关性,设置单一选考科目要求。

根据当前新的高考制度的确立和具体实施情况,明确得出选考科目的满分分数随着地区差异存在明显差距。建议具有明显单一学科属性的专业在进行选考科目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等明确科目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将最相关的科目作为学生报考的条件,明确目标生源,有效提高生源选拔效率。

(二)有多个科目属性的专业区分相关科目的主次,将主科目属性设为选考要求。

对于交叉类学科而言,在确定科目的时候情况复杂程度较高,这些学科具有显著的科目属性,学生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掌握更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高校指导改革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选择权最大化,强制选考科目之间“或”的关系有效确立,这种强制关系使高校确定选考科目和交叉类学科要求的选考科目无法得到更好的配置,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本身具有的培养难度相对比较高。因此,高校要将多个科目属性的专业对相关科目主次关系加以区分处理,促使主要科目属性设置为选考要求。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允许高校设置优先录取条件为当前高校交叉學科的选考科目设置提供较大的选择余地,促使高校将专业的科目属性作为选考科目,将其他相关科目属性确定为学生优先录取的条件。

(三)招生比较“热”的专业,锁定最具竞争力的考生生源,提高选拔效率。

高校设置选考科目培养本校人才的时候,多数高校理工科专业都将物理课程作为选考科目的主要要求。在选考科目引导的基础上,选考“物理”的中学生比例比较高。竞争压力相对较强,使学生在获取好成绩的时候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使“物理”成绩突出的学生相对其他学科更具竞争力。高校招生非常“热”的专业由于生源充足,明确掌握作为选考科目及对学生优先录取的条件,从而提高选拔效率[3]。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选考工作建议

(一)重视高考方案专业化研究。

在开展新高校选考科目工作的时候,学生对这一工作的认识程度对学生选考科目的选择及专业发展等都有重要影响。在高考方案专业化程度提高的基础上逐渐对等级确定和分数等值等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撑。在课题研究的时候明确物理学科在等级赋分方面具有的“等分不等值”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容易造成选考数量持续下滑的趋势。在具体调查过程中,传统情况下具有的一年两考的模式会造成学生考试负担相对较重。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选考科目保障数量虽然增加了,但是无法解决等分不等值等相关问题,等级本身存在标准分简化的发展趋势,标准分在分数转化的时候具有弊端。在考试次数设置方面,一些省规定只有高考才能够进行选考,这些内容仅仅是针对当前问题解决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高度重视高考方案的专业化研究情况,从测量和评价学角度等方面使方案中等级确定与赋分技术和考试次数等的科学性特点更加显著,综合考虑选考科目特点。同时,方案研制时需要明确理论的科学性和所需成本等相关因素。

(二)加强高中生选考支持性资源建设。

当前高考选考科学设置的时候,需要全面做好生涯教育,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资源配置处理。相关研究发现一些高中生在确定选考科目的过程中,在兴趣及考试成绩之间优先考虑成绩,对高考专业设置及招生要求等信息了解相对比较少,反而导致学生成绩相对较低,对高考方案的掌握程度和认知程度等比较低,教师资源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加强高中生选考的支持性资源建设。

首先,有效对高中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引导,加大监督力度,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做好准确分析,帮助学生做好成为未来公民的准备,也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好准备,使高中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当前新高考制度情况下高校选考科目设置的具体情况,掌握生涯决策潜质的规则,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选择科目,而不仅仅根据分数做出有效选择。在学生生涯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求高中学校深入关注当前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情况,将高校招生要求及职业种类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准确传递给学生,促使中学生在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高中學校实施资源配置,明确“物化”和“政史”选择规律,更有针对性地分班,将关注重点放在高中生科目选择方面,使师资和教师等资源充分做到有序合理分配,防止这一过程中出现由于高中生选考而可能造成的师资需求等资源过度紧张的困境[4]。

四、结语

高考选考科目变化能够有效推动考生和高校的选择权逐渐扩大。高校在高考招生过程中使专业和学生选考科目之间充分链接,招生和培养之间充分链接。当前高校生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人才交流和思想碰撞等方面的频率逐渐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存在重要联系,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推动高校有效适应多样化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些改革在具体开展的时候能够对考生及高校产生显著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彭恋情,杨恬.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在高校选考科目中的地位——以上海市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8):4-5.

[2]李太华,万能,丁晨晨,毛予廷,卢晓凤.非试点区高中生对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中选考科目的认知度调查[J].物理教学探讨,2018,36(02):6-10.

[3]于世洁,徐宁汉,杨帆,尹佳.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2):32-36,63.

[4]文玉,黄兴磊,熊龙彪.试论高校制度及其对高校学生的深刻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18-121.

课题名称:新高考制度改革下高中生生涯规划与选考科目设置匹配研究

课题编号:JGJX2018D150

猜你喜欢

认知度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研究
玩具出口金额快速增长 品牌认知度仍有待提高
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人群对艾滋病咨询检测的认知度比较
细致护理宣教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治疗认知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手术室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社区居民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认知度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