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满意度

徐 丹

(辽源市胸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护理工作是一所医院全部医疗相关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相关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工作强度、工资待遇、护患关系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长期在各种应激状态下进行持续工作,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健康挑战[1-2]。本文分析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期间采取针对性管理模式实施心理健康干预的价值。现就研究的全过程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的54例,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7例。对照组中男性研究对象2例,女性研究对象25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1~24年,平均(11.6±2.3)年;本科学历者16例,本科以下学历者7例,本科以上学历者4例;研究对象年龄21~53岁,平均(35.2±5.0)岁;观察组中男性研究对象1例,女性研究对象26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1~27年,平均(11.1±2.5)年;本科学历者14例,本科以下学历者8例,本科以上学历者5例;研究对象年龄23~59岁,平均(35.5±5.3)岁。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工作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工作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管理模式心理健康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重视心理压力源控制: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护理人员都会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管理者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帮助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源,对工作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善;努力帮助护理人员创造晋升和深造机会;利用新闻媒体等平台,向全社会就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得到显著性提升;实施合理的弹性排班制度,使实际工作中的疲劳感减轻;建立科学化的临床护理用人机制,对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处于困境中的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安慰;做好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使高龄段护理人员在工作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的解决。②通过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使其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定期组织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习,培养正确积极的健康信念,使其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压力对自身健康和工作状态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说明压力与健康联系具有较强的双向性,采取科学方法帮助护理人员进行放松,使其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调适,使心理所承受的压力减轻甚至消除。③建立护理人员心理支持系统,使其心理压力得到充分缓解,减轻疲劳感,通过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临床护理管理经验,建立护理支持系统,使护理人员身心能够及时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放松,以便对情绪进行调节,使压力程度减轻,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①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水平;②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情况;③对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模式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在干预计划实施半年后,以满分为100分的不记名打分问卷,对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超过90分为满意,不足80分为不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3]。

1.5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水平: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管理干预计划实施前心理状态SAS评分为(57.16±5.28)分,SDS评分为(56.39±3.15)分,在干预计划实施后分别为(48.56±4.13)分和(46.37±5.29)分,两项指标干预计划实施前后组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在管理干预计划实施前心理状态SAS评分为(57.10±5.39)分,SDS评分为(58.81±4.26)分,在干预计划实施后分别为(40.28±3.24)分和(41.27±3.68)分,两项指标干预计划实施前后组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项指标在干预计划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计划实施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情况:观察组研究对象仅有1例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少于对照组的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模式满意度:对照组研究对象中有9例对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模式感到满意,12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77.8%;观察组研究对象中有18例对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模式感到满意,8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9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受工作环境和压力所造成的影响,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对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造成困扰较大的一个问题;而该类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与其自身精神状态有关,还会对日常工作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4]。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应该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了解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其提供学习和进修机会,使其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面对临床护理工作,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减少差错性事件,减少由此所导致的医疗纠纷,使护理人员本身、相关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社会形象得到显著性提升,形成良性循环模式[5-6]。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更加充分的说明,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期间采取针对性管理模式实施心理健康干预,能够保证护理人员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防止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使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提高。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满意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