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预见性围术白内障

高 颖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手术是目前治疗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而由于高血糖存在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甚至会出现眼底损害,视力改善不明显[1]。为此,对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应先了解患者围术期潜在问题,以预见性思维减少手术差错发生。本次研究就对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采取预见性护理,以护理效果角度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30例,与世界卫生组织[2]中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患者认知功能、精神功能正常;无心、肝、肾等脏器障碍;排除因其他疾病所致白内障;依从性良好,能正常交流;患者就此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本次研究;按照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6.41±7.69)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6.52±2.41)年;对照组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6.52±7.43)岁;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6.62±2.50)年;两组一般资料以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由医护人员密切注意患者体征、症状变化,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注意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

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①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树立预见性思维。根据患者病情、心理状态、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护士长、责任护士、主治医师组成。向小组成员讲解预见性护理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预见性思维。评估患者围术期潜在问题,从心理、生理、躯体、家庭、文化、疾病角度出发,了解其中问题并制定针对性预见性护理。②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尊重、理解患者,提前向患者讲解发病因素、手术方法、手术优越性、术后恢复手段等,消除患者因不理解而出现的负面情绪。同时密切巡视,观察患者行为举止、语言沟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家属关爱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因家庭状况而导致不良情绪出现。③健康指导。健康宣教时,可分为易感性、严重性、益处性及自我效能性。易感性: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易感因素。严重性:认识到糖尿病危害: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则会致白内障发生,同时会持续损害眼底,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益处性:血糖控制良好,尤其是早期糖尿病性白内障具可逆性,补充碘、锌、铜等微量元素,能控制白内障发生进展。自我效能性:定时考核患者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预后影响因素的健康了解知识,调动患者积极性及主动性,使患者能准确评估自身状态,并参与护理过程中。④术前预见性护理。术前需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谨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待血糖控制良好,方可手术。术前协助患者完善身体检查及眼底检查,指导患者如何转动眼球,预防咳嗽、打喷嚏震动眼球,以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⑤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咳嗽、喷嚏方法,以免头部振动、眼球震动致前房出血、切口裂开;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取高渗盐水或甘露醇静脉滴注,以免角膜水肿;注意患者术后有无眼胀眼痛、恶心呕吐、偏头痛等症状,及时处理高眼压状态,以免影响患者视力;术后注意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出血,避免感染。⑥饮食干预,血糖控制。明确饮食与血糖控制关系,坚持低糖、易消化、高蛋白、粗纤维食物,减少糖分摄入,控制糖分、脂肪摄入,保持大便通畅,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控制血糖。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记录血糖变化,有无不良反应出现。⑦出院预见性护理。出院前指导患者滴眼液使用方法,避免剧烈运动,注意用眼卫生,用眼不要过度。术后2周内术眼不要进水,血糖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若出现充血、视力降低等症状,需立即到院复诊。

1.3 评价指标:自我效能感:以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标准[3]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感,共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计1~4级评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由计量数据的处理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处理取卡方χ2检验,当数据检验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较:观察组护理前GSES评分(18.52±2.57)分,护理后(31.02±3.42)分;对照组护理前GSES评分(19.63±2.87)分,护理后(26.49±5.71)分;两组护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323,P=0.110);观察组护理后GSE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5.487,P=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4%(1/65),即1例高眼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31%(8/65),即2例高眼压,5例角膜水肿,1例前房渗出;两组比较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P=0.038)。

3 讨 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因机体长期高血糖状态,致晶体状浑浊,其发生率占到25%[4]。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帮助医护人员树立预见性护理思维,评估患者围术期潜在问题,并了解围术期潜在问题出现原因,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使患者减少围术期问题,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效果[5-6]。糖尿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此时患者自我效能感决定了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此次研究观察组护理后GSE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1.54%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31%,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证实了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以此控制血糖变化,并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的实施,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猜你喜欢

预见性围术白内障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