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五苓散茵陈酒精性

刘 阳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指的是非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导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转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中包含了单纯性脂肪肝以及演变后的脂肪性肝炎、肝硬化,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过度。根据资料研究显示,全球NAFLD的患病率为20%~30%,而我国占本病的发病率为12%~24%,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NAFLD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转变肝纤维化的过程有着重要作用,而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学特征还有肝组织脂肪变性[2]。目前,NAFLD已成为全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但仍缺乏较为统一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医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学者提出[3],茵陈五苓散在NAFLD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笔者就这一结果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在选取的11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两组患者中,年龄范围均在38~75岁,平均年龄(56.0±1.6)岁,病史为1~9年,平均病史为(3.8±0.6)年。通过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观察组应用茵陈五苓散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口服脂必妥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茵陈五苓散:茵陈 20 g、泽泻15 g、白术10 g、茯苓10 g、猪苓10 g和桂枝6 g水煎服。可根据症状加减:痰湿型加山楂20 g、荷叶10 g、草决明20 g;阴虚燥热型加葛根10 g、沙参20 g、生地20 g与天花粉20 g。水煎服,1剂/天,早晚各服1次,连续治疗2个月。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口服脂必妥(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国药准字Z20025688),每天3次,每次4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两组患者的γ-转肽酶(γ-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进行生化指标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完全消失,血脂降到正常数值,肝功能显示正常,自觉症状消失。有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程度有所好转,血脂水平下降,其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程度没有好转,血脂水平下降程度较低,自觉症状基本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由笔者通过专业的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以(%)的形式来表示,比较以t检验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形式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62%。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比较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γ-GT、AST、ALP与ALT指标水平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的γ-GT指标在治疗前为(62.3±7.9)U/L,治疗后为(24.3±3.6)U/L;观察组患者的AST指标在治疗前为(63.8±6.3)U/L,治疗后为(24.2±2.7)U/L;观察组患者的ALP指标在治疗前为(63.7±7.2)U/L,治疗后为(24.4±3.7)U/L;观察组患者的ALT指标在治疗前为(64.4±6.2)U/L,治疗后为(25.2±2.6)U/L。对照组患者的γ-GT指标在治疗前为(62.2±8.0)U/L,治疗后为(47.3±6.1)U/L;对照组患者的AST指标在治疗前为(63.9±6.4)U/L,治疗后为(46.3±5.0);对照组患者的ALP指标在治疗前为(63.8±7.1)U/L,治疗后为(47.1±6.1);对照组患者的ALT指标在治疗前为(64.3±6.3)U/L,治疗后为(46.5±4.8)。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γ-GT、AST、ALP与ALT等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显示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脂肪肝是指由于药物或疾病因素所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质聚集过多,而肝内聚集脂质的病因各不相同,基本分为胆固醇酯、脂肪酸、三酰甘油和磷脂等,其中三酰甘油所占比例较多。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了酒精之外与其他明确的肝损害有关的因素所导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转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例性综合征[5]。该病属于本虚标实,发病位置在脾肝肾这三个脏器上,即使虚实兼有,但主要还是以邪实为主。

茵陈五苓散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和益气健脾的功效,一般在中医的药方中都将茵陈作为君药,其本身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再搭配茯苓、泽泻和猪苓,有利水湿;白术可以健脾燥湿;桂枝具有辛温之效,通阳化气行水[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证实: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茵陈五苓散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猜你喜欢

五苓散茵陈酒精性
经方五苓散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不负春天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分析
湿热黄疸有茵陈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二月茵陈最为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