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心理课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9-01-06林东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活动体验

林东明

〔摘要〕课前三分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初中心理课作为一门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课程,在内容与形式相对灵活的情况下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十分有益。如何开展心理课课前三分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反思。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暖身活动;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5-0038-02

课前三分钟已经被诸多学科验证是一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活动,其在语言学科(语文、英语等)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通过故事演讲、视频呈现、才艺展示等形式,课前三分钟能有效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所以在现今倡导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新型课堂上是备受欢迎的。以活动和体验为主的心理课非常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而课前三分钟的开展恰恰能提供热身准备。

初中心理课有别于其他学科,在三维目标上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很难量化的,教师无法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将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水平,培养积极乐观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以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课前三分钟创设了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课堂氛围,教师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和秉持的价值观影响学生。此外,还可以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对他们积极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是十分有益的。

一、对心理课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探索

心理课课前三分钟是学生在进入心理课正课前的三分钟展示,学生自主选择与心理学有关的资料,可以个人开展或小组合作。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表现给予一定程度的引导外,不做过多的干涉。心理课在课前一般会开展“暖身活动”,让学生调动身心积极性,尽快进入课堂状态,引出课堂主题。而课前三分钟所开展的活动经常能取代“暖身活动”。如在一次以“沟通从心开始”为主题的课堂当中,学生预先并不知道上课的内容,他们自行准备了一个“你说我画”的课前游戏,这个活动需要一人闭上眼睛,在另一个人的指导下补画人的五官,这正是需要彼此沟通合作的活动,与课堂主题一致。

开展了两年多的课前活动实践后,有些班级对课前三分钟活动十分积极,准备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常有同学主动“承包”下一节课的课前活动组织;有些班级却反响平平,处于被动的局面,经常是忘做或不会做。那些对课前三分钟保持兴趣的班级,往往同学在课前展示中已经呈现了许多有趣的内容,因而处于良性循环。而课前三分钟陷入任务式活动的班级,在多次的分享中活动形式是类似的,缺乏创新性,没有吸引力。缺乏必要的指导,可能让课前三分钟成为学生应付的作业,学生在被动的心态下很难出现精彩的活动创意。

二、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前三分钟活动

如何利用好课前三分钟,真正实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经过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要将心理课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开展好,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提供可借鉴主题,鼓励形式多样的活动

语文课、英语课的课前三分钟可开展一些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学生熟悉这些操作方式,能够较容易地获取相关的材料。而学生之前没有开展过心理课课前三分钟活动,因而不明白要准备怎样的材料。在前几节心理课的时候,教师通过“暖身活动”环节,让学生了解课前三分钟的开展形式,并提供可开展的相关主题——与心理学知识相关的如心理学家的故事、心理学效应、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游戏……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的场地、可利用的工具(幻灯片等)及时间上的把握。有些学生非常缺乏自信,一上台就怯场,教师应及时关注,指出如有同学觉得困难可在课后找老师,老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学生开展活动后,教师可引导下一小组的同学寻找不同形式的素材。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在课堂三分钟中开展了如传话游戏、萝卜蹲、你画我猜等多种活动,还用幻灯片制作了心理学趣味知识、心理学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运用了音频、视频等设备,还积极地调动其他同学参与到自己设计的游戏中去。

(二)引导生生、师生间的分享与评价

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而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追求单纯的快乐而让课堂欠缺深度。活动过后,教师应引导参与的同学分享体验与感受,说说在参与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与他人互动的感觉、迸发出来的一些感悟等。另外,笔者通常会邀请“观众”(学生)对活动组织者进行评价,遵循“尊重、接纳、真诚”的原则,以指出本次活动亮点为主,提出可改进的意见。为避免说话“假、大、空”,教师可加入“指出一缺点要紧跟着指出一亮点”的要求。如在“学会拒绝”一课中,教师提问“情境中小李直接拒绝同学的方式是否妥当”的时候,同学A回答:这样的方式是不妥当的,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且没有起到提出建议解决问题的作用。同学B评价说,同学A的回答很恰当,考虑到了请求者的心理感受,但是也要根据生活情境合理做出应对,如果请求者经常提出一些不合理请求,这个时候直接拒绝是恰当的。他举了生活中一个例子,小学的时候一个同学老是借其他同学的东西不还,在班级中的形象不好,有一次向他借东西,他就直接拒绝了。同学A的回答符合教师的预设,但同学B有自身生活体验,这时教师可加以延伸引导,拓展课堂的深度。另外,教师的自我表露也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回答,教师可分享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并对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一些良好表现提出表扬。分享与评价的环节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身与他人。

(三)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氛围

心理课活动的体验分享等环节是依托在一种安全、接纳、尊重的氛围下的,笔者任教初中,初中学生心理上常表现为敏感而冲动,往往只关注自身,课堂的情感动态往往会被一些学生的表现所带动。如某学生在课前展示了不同星座的性格特点、恋爱方式,提到恋爱方式的时候,有些同学会连名带姓地指出班级某某同学怎样,此时其他同学会跟着起哄,接下來班级同学的关注重点就是恋爱的话题。此时教师应加以引导,通过提出如“初中生可以谈恋爱吗?”“在公开场合指出其他人隐私适合吗?”等问题,将学生带回课堂,另外可借此机会说明,下一节课老师再来跟大家谈谈青春期的恋爱话题。课堂是多变的,学生表现千奇百怪,但课堂的氛围是不变的,教师可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活动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尊重与接纳他人,认真倾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真诚评价。

三、结语

课前三分钟提供的展示平台,除了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之外,对学生自信心、创造力等积极品质也有促进作用。三分钟活动的开展,体现出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们在课堂这一平台中展现自我、发现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坚持对学生的每一次活动进行指导与评价,那么心理课堂将是有趣且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白玉萍.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常见的理念偏差[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5):33-35.

[2]刘晓荣. 对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几点思考[J]. 内蒙古教育,2019(10):102-104.

[3]袁启华.巧用课前三分钟[J]. 江西教育,2019(3):81.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厦门,361101)

猜你喜欢

课前三分钟活动体验
激情阅读,从课前三分钟起
用课前三分钟点亮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课前三分钟”德育渗透设计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课前三分钟 成长大舞台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构建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抓好课前三分钟
以“活动体验”式德育塑造丰满学生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