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三分钟 成长大舞台

2017-04-26李秀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学科学教学

李秀风

【摘要】利用每节科学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演讲、讲故事、做實验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课前三分钟 演讲 表达 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31-0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小,适应能力差,许多同学虽然身在教室心却还在课间有趣的活动中游弋。如何帮助同学们做好课间游戏向课堂学习的过渡,不让课前三分钟在吵闹中、等待中溜走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开始了对班上科学课前三分钟的大胆尝试——

因为我一直担任科学教学,通过调查发现班内一半以上的同学从未在很多人面前表演过,所以我决定在课堂上开展了一项活动,即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所谓课前三分钟展示,就是利用每节科学课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或表演为主要方式的形式多样、内容灵活的活动。具体做法是科学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按学号轮流到台前演讲或表演,学生提前两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发表意见和建议。此项活动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训练:

一、朗读或演讲科学家故事

科学课的内容都与很多科学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也都能找到科学家研究的影子,所以我让同学们根据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去找到相应的科学家的故事,或者是科学家关于本节课的研究的内容。如在学习《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时候,同学们就搜集了关于牛顿的故事,同学们讲解了牛顿在树下乘凉,发现熟透的苹果会落到地上,引发了牛顿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然后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搜集相关的资料,从而发现了地心引力。学生讲完故事,老师自然而然的就导入了本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朗读或演讲精彩美文

我调查了学生的阅读书目,发现同学们很多不喜欢读课外书,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家里的藏书少,读书的环境差,家长都不喜欢读书,所以我给大家推荐了几种适合学生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同学们可以从上面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来和大家分享。每一次都能看出同学们是经过筛选,挑选出自己认为能给学生带来启发的文章。如有个同学在课前给同学们朗读了《没有四肢的尼克》的故事,同学们听到尼克的故事,都被尼克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染,有的同学眼里还浸满泪水,有的同学吃惊的瞪大眼睛,没有四肢的尼克都能顽强的生活下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作为四肢健全、身心健康的正常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三、课前推荐小实验

实验是科学课上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多数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总结出来的。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我让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自己喜欢的小实验,推荐给大家。我还给同学们推荐了几个电视节目《我爱发明》《是真的吗?》,同学们课有选择的观看,认为有趣的,表演给大家看。如在学习水的表面张力的时候,同学们看到一个小实验,用硬卡纸剪一个三角形,然后把三角形的硬卡纸后面抹上餐洗净,放在水里,卡片就会在水里迅速的向前运动。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脑海里自然而然会想:小卡片为什么会向前运动?带着这样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开始学习新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仅仅是课前短短的三分钟,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师生却收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课前三分钟表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全班同学大都能仪态大方、神态自然的站到讲台上,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尽情发挥。如在开始表演的时候,我发现班内一半的学生从来没有在很多人面前表演过,有的同学表现很拘谨,说话声音很低,语句不通顺。我的科学课代表就是很腼腆,不敢在同学们面前大方的表演,通过多次训练,她能主动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如原来很多学生对名人传记不感兴趣,也不太喜欢相应的课外书,通过同学们演讲,不仅了解了科学家的故事,还能从科学家身上汲取很多高贵的品质,尤其是科学家们那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激励着学生。如居里夫人的永不言弃才发现了镭,牛顿的勤奋刻苦发现了地心引力,伽利略的善于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些科学家的精神无时不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所以同学们的成绩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很多。

最后,课前表演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核心素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验的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课前通过学生操作小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最后让学生进行点评的时候,学生和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能很快的改正自己实验中的不足,通过不断的训练,就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如有的学生在做大气压力的实验时,把一个玻璃杯子了盛满水,然后上面盖上一张扑克,把杯子倒过来之后,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可是在班上同学们做得时候不容易成功,我让同学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同学们有的说,水不够满,里面有空气,有的说在倒过杯子来的时候可以用手按住扑克,然后轻轻的松开,有的说可以把扑克从一侧推到另一侧……听了同学们的建议,其他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成功率就很高了。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几千年前古人的话就告诉了我们现在教育的方法,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前三分钟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是一个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舞台。“小舞台,大收获!”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科学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和生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小学《科学》教材.

猜你喜欢

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学科学教学
激情阅读,从课前三分钟起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