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2019-01-06于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古诗文家乡传统

于玲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其自身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并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有机组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亲近古诗文,在古诗文的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辛豪迈,屈李浪漫,建安风骨,易安婉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珍宝。我们应在诵读的过程中领略古今相通的永恒的情感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注重营造“传统文化课堂”氛围

语文教材包含着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思想,感受他们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不只是简单地学习教材内容,更要深入领会其中的精神特质。

三、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可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以及某些地名的由来;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四、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加强基础人文知识训练

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学校的大课堂开设传统文学讲座,内容包括诗词曲赋鉴赏、儒家经典赏析,中国古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民风民俗研究等。同时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如书法、国画、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学常识等,将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培养结合起来,将人格培养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五、在吟唱中弘扬传统文化

诗词吟诵,自古以来是诗词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有了自己的理解,有学生在吟唱后说,我最喜欢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明快的曲调将音乐和诗词融为一体,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春讯时节,悠游自在的渔翁垂钓的优美画卷。由此可见,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動静相宜,以美的旋律唤起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钻研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利用现代课堂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解读古诗文如《论语》《孟子》等书,了解社会行为规范,能议论、衡量、评定、辨析、分析和说明事理,这是对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说理,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每教学一篇古典文章,教师都要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之,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教师应激励学生勇敢发言,平等参与教学,让每个学习者都切实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结合起来的乐趣和收获。

猜你喜欢

古诗文家乡传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少年力斗传统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