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之浅见

2019-01-06刘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杜甫深度个性化

刘云

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了高中语文学习的18个任务群,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更看重阅读与写作,看重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阅读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深度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以往的文本解读,教师更多的是宏观讲解作者的情感、文章的表达技巧、作品的主题等的探究,关注的是结论,是“大处着眼”,也是粗线条的阅读。而深度阅读,教师更要善于“抓牛鼻子”,以细节入手探究文本,同时也要拓展延伸,前勾后连,系统整合,形成个性化的解读。

寻找细节作为突破口,以求能通过小口径发展大思维,悟人物的形象、情思和人生境界,析作品的手法技巧,品蕴含的文化与哲理。

解读杜甫诗歌《登高》情景交融的特点时,可以引领学生设疑思考:“‘渚清沙白鸟飞回,鸟为何在空中盘旋?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这里的鸟儿仅仅就是在写鸟儿吗?”进而可以联系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学生自然就能明白鸥鸟即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此感受诗人的漂泊无依之感,感受物我交融的特点。

如散文《故都的秋》,理解“秋雨”这一意象时,可围绕一个“凉”字启迪思考:作者这里感慨的仅仅是自然界的四季轮回吗?教师提供给学生写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经历的相关材料,进一步挖掘,这一“凉”字的感慨又何尝不是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的显露?

精彩细节的挖掘,考验的是教师教研的功底,往往也是课堂的亮点,“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浊酒”的研究,林冲“花槍”的选择的解读都能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为之一亮。

深度阅读要重视适度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如对名著的学习,可多给学生提供名家的解读文字和视频,也应适当联系前后相关情节,如“宝玉摔玉”可联系“宝玉挨打”情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联系林冲之死,力求对人物的解读更丰满立体。

总之,语文的深度阅读“入”则剖细节,“出”则广拓展,整本书的阅读、经典诵读、读书交流、辩论赛等都可以是学习形式,教师引领要少而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共性中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猜你喜欢

杜甫深度个性化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登高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绝句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深度挖掘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