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戏剧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见

2019-01-06王召国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影视剧戏剧冲突

王召国

在指导学生进行“彩虹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影视剧的热情远大于对小说、散文的兴趣。但学生对剧本的阅读和写作,又缺少像小说、散文那样系统的知识训练,这一点表现在他们对课本剧改编写作时,东拼西凑,任意演绎。

如何提高学生对剧本阅读和写作能力呢?

一、透彻理解剧本结构

一般情况下,剧本主要呈现为以下三种模式形态。

一是开放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故事的原委一一表现在舞台上,如我国的一些戏曲,像《梁祝》,时间拉得长,地点拉得开,既便于剧情发展完整,也能使人物的性格刻画更加细致;缺点是容易造成情节的铺排和性格表现的单一。二是闭锁式性结构。该结构形式不是从头说起,而是采取“空切”的方式,把戏剧的尖锐冲突一下子推到人物面前,正面集中表现高潮到结局的阶段,对于起因发展以及人物关系,则用“回忆”“内省”的方式,渗透进来,例如课本节选的曹禺的《雷雨》、央视春晚小品赵丽蓉老师的《打工奇遇》。三是全景式结构,这种结构也被称为“走马灯式结构”,代表作品是老舍的《茶馆》,这种模式结构,利于展示群像,“你方唱罢我登场”。课本剧《鸿门宴》的编排时,由于人物较多,每个人的形象也非常鲜明,我建議学生采用此结构,使整个剧本的构成就像走马灯一样自然流转起来。学生赏析体悟到戏剧结构的独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在戏剧方面的审美、写作能力,不失为一个重要引导。

二、开展丰富的欣赏表演活动

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剧本,他们在观看影视剧时,也往往去关注剧情或者替代式理解角色人物,虽然这些是戏剧教学的障碍,但辩证地看,学生对戏剧学习的“零起点”,也许反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高起点开展。所以,只要教师能够跟学生一起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戏剧教学的前景还是相对明朗的。

首先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把“影视欣赏”纳入到校本课程,通过将名著与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比较阅读欣赏,提高学生的兴趣,涵养他们的水平。

其次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使表演者和欣赏者都能直观理解,从而加深认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激烈冲突,可以设计课堂表演活动,让学生将节选部分最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搬上舞台。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再者模拟媒体见面会。模拟媒体见面会时,演员展示表演手记,记者拟定采访纲要,观众交流观后感,让学生化身为演员和媒体记者以及观众,一起探讨对于人物的理解,增进了互动,带领学生进入到把握人物形象以及戏剧冲突乃至主题表现的环节中,并同时提高学生对戏剧语言——尤其是台词的鉴赏审美能力。

戏剧剧本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学体裁,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多作尝试,把戏剧教学生动化、序列化,这样做不仅落实了课标要求,更为学生的发展拓宽了新境界。

猜你喜欢

影视剧戏剧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传统戏剧——木偶戏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冲突管理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