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9-01-06宋雪菲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法治

宋雪菲

(河北省滦州市教育局 河北 滦州 063700)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认识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利用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重要思想宣传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与关爱他人,多方面渗透情感教育。

1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1.1 不能突出情感目标。教师应该通过良好的示范,给学生传递正面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但当前大多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有个好的考试成绩,把教学中出现的考试重点过于细化,强调过于片面,结果反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

1.2 教师投入的情感因素不足。教师在课堂上只依托教材,进行了较多的枯燥讲述,学生对这些枯燥的知识感到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明显不足,学生觉得没有新意,教师的这种一言堂授课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还会逐渐使学生放弃听讲,考试之前,难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2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措施

2.1 在备课环节,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备课的过程,教师除了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关注,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突出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形成一套自己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从导入新课开始,教师要时刻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充满正能量的教态影响学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开始每一堂课的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分析、点评,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责任感、道德观以及法治意识。

2.3 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突出情感教育。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会时刻受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师精心设计课外活动,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猜你喜欢

人生观价值观法治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