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简介

2019-01-06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粒荚果播种期

1 冀花11号

1.1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小粒组区域试验,两年荚果平均亩产269.25 kg,籽仁平均亩产205.03 kg,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平均增产12.51%和16.12%。2012年参加河北省小粒组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亩产252.80 kg,籽仁平均亩产190.98 kg,均居小粒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增产24.46%和32.27%。一般示范亩产300~400 kg,高产示范亩产可达450 kg以上。

1.2 适宜范围。冀花11号适宜在河北及周边省市花生产区春播、麦田套播和冀中南麦后夏播种植。

1.3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择地块平整、肥力中上等的砂壤土或砂土地种植。②要施足基肥,并以腐熟有机肥为主,追肥应追施N、P等速效肥。③适期播种。春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麦垄套种在麦收前15 d左右播种,夏直播在6月15日前播种。④合理密植。冀花11号株型直立紧凑,适宜种植密度在1.0万穴/亩~1.1万穴/亩(2.0~2.2万株/亩)。⑤开花后要保证水、肥供应,遇旱浇水,特别是要浇好开花、饱果成熟期两次关键水。⑥适时收获。多数荚果饱满成熟(内果壳变黑或褐色)时即可收获。

2 冀花16号

2.1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参加全国北方片大粒组区域试验,两年荚果平均亩产342.76 kg,籽仁平均亩产249.26 kg,分别比对照种花育19号增产6.33%和6.01%。2014年参加全国北方片大粒组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亩产349.88 kg,籽仁平均亩产254.05 kg,分别比对照种花育19号增产6.39%和7.8%,分别比对照种花育33号增产0.51%和2.75%。2013~2014年参加河北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8.39 kg,亩产籽仁245.50 kg,分别比对照种冀花2号增产3.50%和4.52%。2015年河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61.20 kg,亩产籽仁258.95 kg,分别比对照种冀花2号增产15.05%和16.69%。一般示范亩产350~400 kg,高产示范亩产可达500 kg以上。

2.2 适宜范围。冀花16号适宜在河北省及我国北方花生产区春播和地膜覆盖种植,冀中南还可以麦套种植。

2.3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择地块平整、肥力中上等的砂壤土或砂土地。②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需要施足基肥,并以腐熟有机肥为主,追肥应追施N、P等速效肥。③播种适期。地膜覆盖播种期在4月中下旬,露地春播播种期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麦套播种期在小麦收获前15 d左右。④合理密植。冀花16号株型紧凑直立,适宜种植密度为1.0万穴/亩(2.0万株/亩)左右。⑤冀花16号长势强,高水肥地块要注意化控防倒伏。⑥后期感黑斑病,要注意防治。

3 冀花18号

3.1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全国北方片小粒组区域试验,两年荚果平均亩产303.18 kg,籽仁平均亩产215.96 kg,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号增产9.22%和5.27%。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片小粒组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亩产288.81 kg,籽仁平均亩产210.18 kg,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号增产7.21%和4.15%。2013~2014年参加河北省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19.98kg,亩产籽仁236.73 kg,分别比对照种冀花4号增产1.07%和减产1.02%。2015年河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51.55 kg,亩产籽仁255.63 kg,分别比对照种冀花4号增产2.22%和减产0.87%。一般示范亩产300~400 kg。

3.2 适宜范围。冀花18号适宜在河北省及我国北方花生产区春播、麦田套播和冀中南麦后夏播种植。

3.3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择地块平整、肥力中上等的砂壤土或砂土地种植。②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需要施足基肥,并以腐熟有机肥为主,追肥应追施N、P等速效肥。③播种适期。地膜覆盖播种期在4月中下旬,露地春播播种期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麦套播种期在小麦收获前15 d左右,麦后夏直播于6月15日之前播种。④冀花18号半匍匐,适宜种植密度为1.0万穴/亩(2.0万株/亩)左右。⑤高水肥地块注意化控防倒伏。⑥后期感黑斑病,加强防治。

猜你喜欢

小粒荚果播种期
花生荚果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基于特征组合与SVM的小粒种咖啡缺陷生豆检测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不同浓度多?甲合剂处理对花生经济性状的影响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我们都是一条鱼
小黑的飞行
长江师范学院作品欣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