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可群辨治早期肺癌医案举隅*

2019-01-06柴可群陈嘉斌余志红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太子参右肺黄芩

周 颖 柴可群 陈嘉斌 余志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剧增,居高不下。中医学认为,病由正气先伤,邪毒犯肺,肺气宣降失司,进而导致脉络阻塞,痰浊内聚,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积块[1]。肺癌早期病人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以邪实为主,但经手术之后,耗散元气,而致气血阴阳不足,肺脾肾功能失常,患者常呈现气阴两虚或阴虚之证。浙江省名中医柴可群主任中医师辨治早期肺癌术后患者注重以病证结合为基,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为主,辨证施以“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温阳通络”柴氏抗癌四法[2],治疗中重视扶正祛邪原则,达到“调节阴阳,以平为期”的目的。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获益良多,现总结柴师辨治肺癌术后验案如下。

案1:吴某,女,59岁。患者2月余前体检发现双肺多发阴影,后前往上海某院就诊,查肺部CT示: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部分较大病灶需排除恶性可能,较大者位于左肺上叶胸膜下及右肺下叶心缘旁,直径分别为1.6cm、1.7cm,两肺门及纵膈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遂在该院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右肺中叶楔形切除+系统性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旁腺泡浸润性腺癌,(右肺中叶楔切肺)原位癌。淋巴结6组清扫未见癌转移。术后一般情况可,时时咳嗽,咳少量白痰,痰黏难咳出,动则汗出,于2018年7月31日前来就诊。症见面色少华,咳嗽咳痰,自汗盗汗,胸闷乏力,胃纳尚可,睡眠一般,二便无殊,舌淡、苔腻,脉细。证属气阴两虚,痰湿内扰。治宜益气养阴,燥湿化痰。处方:太子参45g,甘草3g,半夏、陈皮、黄芩各12g,芡实、当归、丹参、桂枝各30g,白芍、竹茹、茯苓各15g。水煎服,1日2剂。上方随症加减,连服1个月,纳渐增,症渐消。

按:该患者术后气血阴耗,致肺脾肾虚,邪毒痰湿留恋,瘀阻不通。柴师认为,治当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故首选太子参、甘草补气,当归、丹参补血,取八珍汤之意气血双补以固本。再合一味芡实,肾主纳气,故壮肾气以补肺气,金水相生。术后患者多胃纳不开,脾湿内蕴,可化寒热,故半夏、黄芩平脾胃而居中,桂枝、白芍调营卫而外守,再合温胆汤以寒热并治运化痰饮,促脾胃健运,使之“孤脏以灌四旁”。诸药为伍,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化痰燥湿,达扶正抑瘤之功。

案2:杨某,女,50岁。患者半年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后前往上海某院就诊,于2018年3月在该院行胸腔镜下右上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右肺腺癌Ⅱ级,腺泡型,癌组织未累及脏层胸膜,支气管切缘未见癌累及。后于2018年5月因脓气胸在该院行脓胸清除术+纤维板剥除术。术后出现手术部位胀痛,气急,活动后明显,于2018年7月9日前来我院就诊。症见面色少华,咳嗽咳黄痰,气急多汗,活动后明显,胸闷乏力,胃纳一般,夜寐可,二便无殊,舌红、苔黄,脉细滑略数。证属阴虚肺热,痰热邪毒内结。治宜养阴清热,解毒化痰。处方:太子参、当归、丹参、薏苡仁、制大黄、桑葚子各30g,甘草3g,竹沥半夏、黄芩、枳壳各12g,玉竹、生地各18g。水煎服,1日2剂。上方随症加减,连服2个月,纳渐增,症渐消。

按:该患者术后气血损耗,化火伤阴,痰热邪毒内结。柴师认为扶正祛邪治则不变。故以太子参、甘草补气,当归、丹参补血,生地凉血活血,竹沥半夏、黄芩清化热痰。仅去血热则痰热易入血,仅去痰热则血热、阴虚无以缓解,故用药缺一不可。热去需得新血滋养,方可不再生热,故需合桑葚子、玉竹养阴生津,充养阴血。“肺与大肠相表里”,柴师祛邪治疗时倡“通腑宣肺”之法,加薏苡仁和胃化湿通胃腑,制大黄、枳壳行气导滞通肠腑,共达清泻肺热之效。诸药为伍,养阴生津,清热化痰,通腑解毒,达固本祛邪之效。

猜你喜欢

太子参右肺黄芩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正交设计优化太子参ISSR—PCR反应体系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四叶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