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1-06汤淮春

中国果菜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药基地蔬菜

汤淮春

(浏阳市两型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湖南浏阳430300)

“菜篮子”“米袋子”等食品安全一直是百姓最为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营养比例、食用方式等问题,其中食品安全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方面[1,2]。食用产品的无公害、绿色安全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也是农产品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3]。蔬菜安全生产是21 世纪蔬菜消费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能促进高档食品的安全生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更能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4,5]。提到蔬菜安全,人们主要想到农药残留和硝酸盐污染,其实蔬菜污染远不止这些,它涉及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政府各方的行为和责任,体现在从土地到餐桌整个蔬菜生产系统的整个环节,如生物育种过程中的转基因问题,种植过程中的重金属和硝酸盐污染、生物性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污染,及消费流通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等[7~9]。国家虽然出台了蔬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国内蔬菜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

1 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蔬菜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受传统观念束缚,一些农户认为蔬菜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按什么标准作业,也不习惯于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二是一些经营者对蔬菜质量安全意识不到位,对开展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不够积极;三是一些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对蔬菜中农药残留危险性认识不足,在购买蔬菜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10,11]。

1.2 缺少政策扶持

蔬菜种植具有较高的投入风险,这就使得很多想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在行动上较为犹豫[12]。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对于蔬菜种植来说同样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维持其健康的发展。自2000 年以来,蔬菜产业的重心转向了提升产品质量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政府在调动农民种菜积极性和引导产业发展方面缺乏有力的手段。此外,政府对蔬菜种植有较多的约束,这就使得蔬菜生产无法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3 化肥农药使用不当

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发生较严重,因此农药使用频繁,但菜农不科学使用农药,甚至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还有不少农户喜欢多种农药混合,不对症下药,不但防治不了病虫害,还可能产生药害;有些农户不注意轮换使用农药,导致病菌、害虫抗性增加。

有些菜农施肥不科学,一是重施化肥而忽视有机肥施用;二是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当(尤其是偏施氮肥);三是忽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影响作物根系生长,不但浪费肥料、污染环境、引发病害,还造成蔬菜减产、品质差、不耐贮运。此外,土壤中钙、镁、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也造成脐腐病、叶片黄化、畸形果、茎裂变、花而不实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四是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有机质匮乏,会导致根系生长环境劣化。此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也会发生肥害;五是忽视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目减少,病原菌和虫卵累计增加,导致土传病虫害发生更重。

1.4 蔬菜生产相关标准缺乏

标准化生产是现代蔬菜生产和管理的发展要求,只有标准化的生产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提高蔬菜质量,增强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建立起新型的农业管理体系[13]。

我国的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缺乏相关生产标准,蔬菜生产过程中乱用农药、化肥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土壤和水的质量,对人类生产的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14,15]。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严格控制,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工业“三废”污染、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蔬菜有毒有害残留的超标等。

2 解决策略

2.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专栏、电视、手机短信等公众传媒,宣传蔬菜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组织队伍进入村队、集市、生产基地,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蔬菜种植户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培训,普及蔬菜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提高菜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

2.2 加强蔬菜生产管理

紧抓质量安全源头管控,对蔬菜基地的生产档案、台账、农业投入品进行检查,确保生产源头不出问题,积极采取四项措施保障蔬菜基地的安全生产。一是建立完善的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生产技术规程,并要求基地对职工进行培训后上岗,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专人检查基地是否严格生产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发现问题严令整改,情节严重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二是严格管理转基因蔬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 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没有定论,因此,蔬菜育种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减少转基因蔬菜对人体和环境可能造成的伤害。三是强化基地投入品监管,特别是农药规范使用方面,农业执法大队从农药市场销售和基地规范农药使用两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一方面要求农药经营单位建立经营台帐,特别是对蔬菜基地用药进行实名制销售;另一方面要求蔬菜基地规范使用农药并建立使用记录台帐;由农业执法大队定期对蔬菜基地的农药储备仓库进行检查和抽检,防止不合格农药和剧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基地被使用。四是加大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频率,一方面从上级财政部门争取资金为所有基地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并要求基地对生产的蔬菜产品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坚决不能出售,另一方面由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不定期地对蔬菜基地产品进行抽检送检,发现农药残留超标的一律予以销毁并进行立案查处。五是严格要求所有蔬菜基地必须建立生产过程档案记录,农委编制统一的生产过程记录档案文本并下发到每个基地,要求基地从苗种购进、肥料喷施、农药使用、产品自检、销售去向和数量等所有生产环节必须进行如实记录,农委定期对基地生产记录进行检查,首次发现生产记录不全或不规范的限期整改,屡教不改的按相关法律条款予以严厉处罚。

2.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3.1 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

当前,蔬菜产业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在生产技术、环境改良、品牌创建、商品化处理、轻简化创新等各方面,均需要下大力气推进,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特别是生产水平和设施较为落后的蔬菜传统产区,更加需要政府支持。建立蔬菜标准园,以点带面,扩大辐射,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目标”打造标准园,用“现代蔬菜产业园”示范带动周边,促进蔬菜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有效推进蔬菜绿色持续发展。

2.3.2 加大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适宜的抽样系统,建立蔬菜生产基地数据库,方便科学抽取检测样本,增加抽样基地覆盖率。二是县或镇财政设立农残检测专项资金,发挥镇、基地两级检测室的监管作用。三是制定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实行蔬菜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对年度内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或者在部、市级抽检中出现不合格的,或不配合相关部门质量检查的基地,取消政府的扶持补贴及奖励。

2.3.3 扩大蔬菜政策性保险

蔬菜生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但目前政策性保险种类少、范围小,难以发挥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2019 年,有些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效果良好,分散和化解了生产经营风险,菜农利益得到保障,受到菜农和地方政府欢迎[16]。建议各地要积极设立相关政策性保险补贴,设立保险品种和保险区域,不仅要将大众蔬菜纳入保险范围,增加气象灾害保险品种,还要将其他蔬菜品种逐步纳入保险覆盖范围,切实解决菜农后顾之忧。

2.4 注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2.4.1 加大产品抽检力度

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不断加大蔬菜产品抽检力度,严禁违规生产和不合格产品入市。

2.4.2 坚持源头治理,管好农药的经营和使用

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企业的农药生产、经营。要落实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农药经营告知公示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影响蔬菜产品质量的最大隐患。加大宣传和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2.4.3 注重打造更多的蔬菜标准园区,提高产量质量安全水平

要注重在标准园内示范先进绿色生产及病虫害防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如在标准园内发展蔬菜绿色生产—蔬菜秸秆还田、秸秆堆绿肥、沼气—养殖—蔬菜生产,把植物种植、生物发酵、动物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农药基地蔬菜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我的基地我的连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