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下经鼻胃管小肠营养管置入术的研究

2019-01-05吴瑶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鼻胃圈套导丝

吴瑶强

营养支持是手术术后患者及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营养支持的目的在于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近些年,肠内营养由于具有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营养支持治疗。但对于存在胃肠功能紊乱、吞咽功能障碍者,往往需要行胃肠置管治疗,以往临床主要在胃镜辅助下行小肠营养管置入术,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胃镜下置入术极易导致患者的不舒适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1]。而在X线机监视下行胃肠管置入术对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2]。本研究旨在探讨透视下经鼻胃管小肠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小肠营养管置入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小肠营养管置入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2.26±6.24)岁;疾病类型:食管、胃手术后吻合口狭窄7例,吻合口瘘9例,急性胰腺炎23例,脑血管疾病15例,意识不清 6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2.21±6.29)岁;疾病类型:食管、胃手术后吻合口狭窄8例,吻合口瘘8例,急性胰腺炎22例,脑血管疾病16例,意识不清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予以胃镜下小肠营养管置入术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首先使用石蜡油对营养管前端进行润滑处理,然后将带导丝的营养管置入胃内,操作时注意动作应轻柔,防止对食道及胃黏膜造成损伤。置管后将一牙垫放入患者的口中,进胃镜,在胃镜辅助下观察营养管前端情况,并由活钳孔道将圈套器放入,将张开的圈套器抵在对侧的胃大弯,由助手从体外推进营养管,使营养管伸入圈套器中,然后回拉并收紧圈套器,尽可能将营养管送到十二指肠降部,在直视范围内将圈套器推进更深处小肠部位,将圈套器张开,使营养管得以释放,然后将胃镜缓慢退至胃腔内,将圈套器退出至胃镜外。将鳄嘴异物钳由活检孔道内伸入,使用鳄嘴异物钳将营养管与胃镜缓慢推至胃肠吻合口处或幽门口,再次钳夹营养管,并反复推送至体外营养管,如遇到明显阻力,且通过适当调整胃镜后仍无法推进时应立即结束置管。置管结束后退镜,退镜时先固定好营养管的鼻端,在退镜时注意应尽量放慢退管的速度,并适当增加鼻端营养管的阻力,防止营养管的脱出。将10 ml生理盐水注入营养管腔内,并缓慢抽出导丝,并保持营养管前端呈螺旋状。营养管固定后记录留置的长度,并注意观察空肠营养管是否位于Treitz韧带以下。

1.2.2 观察组 患者予以透视下经鼻胃管小肠营养管置入术治疗。嘱咐患者取仰卧位,在 X线机辅助下,经患者原有的胃管内打入适量的润滑油,将小肠营养管经胃管内插入,边退胃管边进入小肠营养管,待胃管退出后,营养管顺利进入胃内,此过程患者无咽部及食道黏膜损伤的可能性,无任何痛苦。进入胃后在透视监视下,调整小肠营养管尖端角度,通过调整小肠营养管内导丝的长度调整营养管尖端方向,并根据胃部蠕动,将小肠营养管对准幽门口,经调整后小肠营养管顺入十二指肠,此过程需要间断打入造影剂,更好的调整小肠营养管的方向,然后整体插入小肠营养管,进入小肠,造影证实位置合适后将导丝撤出,固定胃肠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痛苦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VAS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痛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08±0.32)、(5.66±1.08)分,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30.08±1.29)、(182.28±11.64)min。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及手术治疗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营养支持治疗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3-5]。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是当前临床常用的几种营养支持手段,肠外营养治疗的缺陷是费用高、极易并发代谢紊乱、感染等并发症。肠内营养治疗的优点是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可维持机体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能有效避免长期失用所造成的肠系膜及相关消化酶退化[6-8]。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昏迷及重症患者,采用常规的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极易导致反流、误吸等并发症。

透视下经鼻胃管小肠营养管置入是在透视引导下进行,其优点是置管准确、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患者无不适感,特别适用于重症或昏迷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08±0.32)、(5.66±1.08)分,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30.08±1.29)、(182.28±11.64)min。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透视下经鼻胃管小肠营养管置入术减少了盲目插管所致的新创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9,10]。此外,导丝进入胃后可通过旋转的方式进入十二指肠,再引导胃肠营养管置入,在透视下引导导丝,大大提高了胃肠管置入成功率,有效缩短了术后恢复进食时间[11,12]。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胃镜下小肠营养管置入术,透视下经鼻胃管小肠营养管置入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有效缩短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鼻胃圈套导丝
“7”字型和“工”字型胶贴对鼻胃管固定效果的研究
用Guidezilla 延长导管与后扩张球囊联合取出冠状动脉嵌顿导丝1 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Diaphragm Rupture 膈肌破裂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介入导丝或硬膜外导管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修复手术中的临床运用
狼的圈套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篮球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解剖结构及pilot200指引导丝在knuckle技术中的运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