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娱乐适度,让孩子回归童真

2019-01-05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李盛菲

农业知识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戏童真名著

文/ 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李盛菲

近期,一部用4至12岁“小戏骨”出演的《红楼梦》在某卫视播出,并迅速走红网络,在网上引发热议,其中支持者有之,认为“小孩演大人有利于传承经典文化”;反对者亦有之,认为小戏骨《红楼梦》披着儿童剧的外衣,实质却是商业化气息浓郁的成人剧。个人认为,孩子不是取悦大人的工具,娱乐应适度,让孩子回归童真。

诚然,让孩子接触名著很有必要,文化自信应从娃娃抓起。我们应该倡导孩子读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深远文化涵养,从而自小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但这一过程应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让孩子被动、消极地接受。让孩子出演如此复杂甚至大人都参不透的角色,不禁让我们产生一连串疑问:这群孩子果真能从所表现的剧本里理解其中的文化蕴涵吗?让孩子去表现复杂情感,会否过早催熟了他们?谁才是小戏骨版《红楼梦》的目标观众?它是主创者所谓的向孩子们“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还是只是成人主导的游戏?

复看小戏骨版《红楼梦》:小演员林黛玉哭得梨花带雨,薛宝钗显得温润练达,王熙凤最是泼辣精明……一个个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孩子诠释此类隐忍角色,难道不是对她们自然本性的抹杀吗?我们喜欢童真,怀念童年,是因为它的简单纯洁、无忧无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无数诗句表达了人们对童年无拘无束、自在纯良的赞美和向往,而出演这种类型的节目,会让孩子过早体会人情世故,了解社会不堪的一面,这极不利于他们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发展和信息网络时代崛起,社会逐利风气盛行,个性化迅速发展普及,许多人为了博人眼球,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任意在社交软件上“晒娃”,家长与孩子穿相同的衣服;有的家庭为了炫富,说女孩子是用来宠的,给孩子穿奢侈品牌、化成人妆容,殊不知这可能让孩子成为势利者;甚至于最近出现的“儿童维密秀”,让一个个不到十几岁的孩子衣着暴露,不停地凹造型,走猫步……如此种种,让我们顿生悲哀。孩子本是纯洁无邪的代表,他们何时竟变成了取悦大人的工具、博人眼球的手段和吸金赚钱的载体?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脊梁,我们理应不让他们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玷污,尤其是当前的娱乐活动必须适度,让孩子们回归最本质的童真,还他们健康自然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小戏童真名著
“想东想西”展童真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国外名刊名著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国内外名刊名著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国内外名刊名著
萌趣圣诞
小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