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产业结构如何变迁

2019-01-05博亚

农业知识 2019年4期
关键词:猪价规模化养殖场

文/ 博亚

过去10年,国内散养户加速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迅速,家庭养殖主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生猪养殖结构逐步从金字塔型转为纺锤型结构。有机构研究认为,成本水平及资源获取能力决定了产业结构变迁方向,家庭农场以及大型养殖集团成本相对较低且资源获取能力较强,中小规模养殖场成本偏高,资源获取缺乏优势,因此,预计未来行业结构将从当前的纺锤型向“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转变。

1.国内养殖环保政策持续收紧。政策收紧下,养殖场拿地难度增大、环评要求提高、以及环保税开征,行业竞争门槛进一步抬升,将会推动产业升级,养殖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型,并推动产业上下游价值链重构,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快速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的沉没成本高,融资能力强,将使得猪价波动周期拉长,而且周期时间的决定因素将由生猪生长周期变成由养殖场的现金流决定,周期不规律化。中美两国的猪价走势证明,养殖规模化不能消除猪价波动,也并不一定意味着猪价振幅的缩窄。

2.养殖规模化推动国内生猪生产效率提升。后发优势使得大型养殖集团彼此间的成本差距迅速缩小,当前养殖企业的高回报率源自于工业生产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效率优势;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普及和提高,再经过10年以上发展,当行业越来越倾向于工业化生产之间的竞争时,行业的平均盈利中枢将下移。

3.“公司+家庭农场”有望成为行业的主流。首先,该模式符合种养结合的政策引导方向以及鼓励以家庭农户经营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方向。其次,符合规模化养殖场快速扩张的商业需求。第三,已被国际养殖龙头企业证明其可行性。但是,“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管理难度较大,且在同等劳动付出下育肥阶段生产效率低于自繁自养模式,因此,行业最优解决办法在于引入社会资本,将合作家庭农场的规模将进一步的升级成规模化养殖场,成为“公司+规模养殖场”的模式。目前,这种产业趋势在牧原、温氏、正邦、天邦等上市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中已现端倪。在猪价下行周期,成本控制力是抵抗风险的最核心竞争力;而养殖集团出栏规模的持续扩张,增大了其新一轮周期到来之时的盈利弹性。

猜你喜欢

猪价规模化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猪价进入下行周期 养殖不宜盲目跟风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