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障碍者的“春天”在路上

2019-01-05文/陈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春天障碍者双相

文/陈 妍

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还没等我应声,门便被推开一条缝,我赶忙上前拉开门,眼前出现一位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老者。她告诉我说,她是一名新西兰籍华裔,明天就要回国了,今日到医患办来并非投诉而是想咨询一个问题。原来,老者妹妹2015年因患双相情感障碍在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就回老家休养了,今年初再次返京投奔自己的独生子。老者说北京自2016年起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开始发放每月200元的看护管理补贴。因此,老者想要咨询一下,妹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是否可以作为精神残疾三级的评定依据。

老者口中所言的这项政策我是知道的。2015年12月,北京市原卫计委、市公安局、首都综治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申领看护管理补贴的暂行办法》,2016年2月,六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具体实施细则,标志着此项政策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办法》采取自愿申请、适度帮扶原则,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申请,由居住地村居委会和卫生、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共同审核,对落实看护管理并且患者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监护人,给予每月200元、全年2 400元补贴,所需经费由区县财政支付。此项政策一经推出,来医院做精神残疾评定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到医患办、医务处对患者精神残疾评定等级提出质疑的患者家属也有所增加。因为患者在精神病专科医院由具备评定资格的精神科医师做出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是患者获得精神残疾证的必备条件,也是其监护人能否顺利获得看护管理补贴的硬性要求。

老者向我问询的是一个因果关系问题,但却隶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试用)》(残联组联字[1995]61号),“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级。与此相关的“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明确病因,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智力残疾按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划分四个等级,可由智力发育期的精神发育迟滞和智力发育成熟后的老年痴呆等精神障碍引起。因此,精神障碍与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之间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患有精神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未痊愈,导致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达到残疾标准的,就可评定为精神残疾或智力残疾。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第八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本法所称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精神医学上定义的重性疾病基本上属于精神卫生法的范畴。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主要对上述六种重性精神病进行治疗康复和患者管理。老者妹妹罹患的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在心理学定义上,心境是指持久且恒定的内在情绪体验的状态,而情感是指一段时间内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由此可知,尽管老者妹妹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曾在医院接受过住院治疗,但却并不能作为其精神残疾是否达到三级的评定标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正在运用具有权威性的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来解决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并逐渐形成一种全新弱势群体保护发展之战略,使与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事务和集体行为进入到国家宏观政策范畴。而纵观各国立法,均在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中设定了国家公权监护,构建精神障碍者监护的国家干预制度无疑属于一种对家庭常态监护的补充和敦促。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以下几点共同规律:其一,家长权逐渐淡化甚至退出历史;其二,逐渐强化对精神障碍者监护中的利益保护目标;其三,国家公权力逐渐渗透精神障碍者监护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系统的监护制度,精神障碍者监护逐步从私人事务渗透进入公共事务。

我与老者相向而坐,咫尺之间我能看到老者深邃的目光里夹杂着温和的暖流,仿佛冬日里的阳光,寂寞又温暖。她认真听完了我的解释后,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老者告诉我,新西兰在精神疾病患者融入社区的经验非常成功,关键原因是“数十年来强势的反歧视运动”。该运动始于1997年,是全球首例,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新西兰全国范围内的一系列广告活动,由真正的患者在电视上谈论他们对精神疾病的亲身经历。最初目标是引起人们对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关注,随着时间推移,广告逐渐倾向于改变公众对于更严重精神疾病的态度,强调康复的可能性,抵制对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引发人们对于歧视和正面模范行为的关注。第二层次是支持以社区为中心的项目,与原著民、公司、警察等特定团体合作,关注精神疾病负担较高或认知、重视度较薄弱的人群。调查表明,新西兰民众对于精神疾病的态度虽然转变缓慢,但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老者起身向我告辞,临出门时她望着我说,或许在她的有生之年里看不到国人对精神疾病认知的转变,但是,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猜你喜欢

春天障碍者双相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心智障碍者长期照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通用设计的厨房产品及环境整合设计研究
谁来帮助身心障碍者家庭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本科批次合并:民办高校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