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锤炼医者的职业道德用自律与他律

2019-01-05张雁灵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权健医患自律

文/张雁灵

当前,全世界都关注的大事件——中美贸易战!有人议论,有人担心,有人不理解:美国特朗普政府究竟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我们不怕!我们要奉陪到底!

贸易战表面是经济战,其实背后是文化战。美国不允许一个经济文化大国的崛起,它要用各种方式打压扼制中国的发展。美国既不允许中国硬实力——军事、经济力的发展,也不允许软实力——文化力的发展,更不允许中国巧实力——智慧力的发展,儒学是中国智慧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美国要实行全面封杀。

为什么贸易战背后是文化战呢?我认为,从战术上看是贸易经济战,但从战略上看是中美文化价值观之战。比如,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越办越好,深受各国欢迎。学汉语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潮流,包括特朗普在内的各国政要的孩子都学汉语。他们不排斥汉语,但他们排斥孔学。现在孔子学院遭到美国为主的国家封杀,如美国芝加哥的孔子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孔子学院等。他们怕什么呢?是他们文化不自信,害怕儒学对他们价值观产生冲击和影响。

西方有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领域里面都有“经济文化学”。我们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切为了民生”正是孔子倡导的思想理念。如餐饮经济里含有“餐饮文化”;旅游经济里含有“旅游文化”,健康养生也倡导“养生文化”;中医药学有“中医药文化”……这些经济文化的基础是什么?核心都是儒学文化。所以我说,经济贸易战的背后是“文化战”。

西方害怕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但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中,我们文化的内核精髓越来越缺失。比如,人与人之间,包括医患关系中缺少了“君子之道”。在医疗行业,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缺少孔子提倡的“谨言慎行”。“君子之道”是什么?是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约束自己。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就是说君子向来都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小人总是苛求他人。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把严于律己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高低的重要标准。医生与患者在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中,都应严于律己,对医生来讲,标准应该更高。

缺少“君子之道”精神医患关系就难以和谐

4月份,网络上一篇文章引发了百万吐槽,因拒绝患者插队引发矛盾,某医院专家竟被警察戴上手铐带走。当时我正在国外访问,外国媒体也炒作此事,还有国外医生朋友向我提问:“中国的医生行医怎么这样不安全?”

这件事是最普通的医患矛盾事件,但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反映出警方、院方、患者和医生都缺少了“君子之道”。

在医院内发生了医疗秩序混乱的现象,首先是职能部门履职缺位,因为医院职能部门有维护医疗秩序的责任。执法部门应学会妥善化解医患矛盾,不能用把医生铐走的处理方式,不顾医生尊严、影响医生执业、影响其他患者就医。

医生和患者都不是犯罪嫌疑人,更不是危害他人的危险因素。这样做,不仅缺少“尊医重卫”意识,不能化解医患矛盾,反而扩大了事态,进一步撕裂了医患关系。

我们也倡导医务人员在履行义务、保护权利的同时,应配合好警方处理事件的执法行为。

通过这件事让我们对各方处理此事思考,思考各方自己在这件事处理方式上缺了什么?似乎都缺少了孔子倡导的“君子之道”,缺少“自律”这个为人之道。

要在“自律、他律”基础上构建诚信的医疗保障体制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用来自内部的“自由”和来自外部的“他由”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换句话说,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提出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来逐步达到儒家的规范。

孔学的“自律”和“他律”观点,哪一个更重要?有所大学曾引发大家讨论。有人说,一粒种子坏了,无论种在哪里,怎样精心施肥浇水,都长不出植物来;也有人说,人性是自私的,没有“他律”,丑陋就会多起来。我理解,孔学的理论是:“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自律”是根,“他律”是辅,根辅相承,根深叶茂。

去年12月,丁香医生发表了一篇文章,叫《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权健”回应称丁香医生诽谤中伤,要求撤稿道歉。丁香医生回应:不会删稿,对每一个字负责,欢迎告状。

这个事件还有个主角是患者小周洋。一个农民家的4岁女孩患了癌症,在北京儿童医院做化疗。此时权健公司介入了,使她中断了化疗,用他们公司的“抗癌产品”。周洋父亲卖掉了房子和全部家当,给孩子治疗。孩子病情恶化了,在她奄奄一息的时候,各大网站、论坛、媒体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女孩治愈的照片、宣传广告。广告词都是一句话:“权健让周洋重获新生。”而事实上,女孩病苦离世了,其父把“权健”告上了法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患者家属官司输了。

后来的结果大家知道了,今年1月7日,这个“百亿权健帝国”的老板和“专家”18人被依法拘留。“权健”野蛮生长了15年,他们最著名的品牌如“火疗减肥去脂”;1 000多元的一双鞋垫治疗睡眠不好,治疗心脏病,治疗“O”型腿;负离子卫生巾治疗能“消灭厌氧菌”“活血化淤”“增强免疫力”等等,遗憾的是在这个传销骗子集团里边还有医务工作者,还有高学历的医生。这个事件里,缺少了人的“自律”,也缺少了“他律”,更没有孔子倡导的诚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我认为,当今中国,特别需要建立在“自律”和“他律”基础上的诚信,诚信社会更需要“自律”和“他律”的保障。

“自律、他律”离不开敬畏之心

看电影《孔子》里一个镜头:在鲁国他们的治国理念受阻,他的学生颜回劝他,“老师,您不是说了吗,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好了。”很多人质疑电影杜撰,找不到孔子说这句话的依据。

孔子已经远去了2500多年,我们现在凭有限的文献去解读他,甚至把儒学“鸡汤化”。现在有的人讲儒学,讲《论语》,我觉得既有神化,也有误读之处。

我们对孔学也应有敬畏之心,正如孔子倡导人要有敬畏之心一样。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的敬畏之心:一是敬畏天命;二是敬畏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三是敬畏圣人之言论。总之,一个人要有敬畏感,才能在精神上有提升,不让一个人的功利之心和私欲突破底线。

医务人员的敬畏感在于要敬畏生命、敬畏病人、敬畏自然、敬畏事业。敬畏生命,因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能再来;敬畏患者,因为患者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知识、本事都是从病人身上学来的,王忠诚院士曾说,“患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敬畏病人要落实在尊重、宽容、理解和帮助他们的行动中;敬畏自然,是敬畏法则和规律,不能违背法则和规律从事医疗工作;敬畏事业,因为事业是伴随我们人生的重要部分,它给了我们兴趣、快乐、幸福和价值,事业是生命的一部分。

有的人忘记了“敬畏”二字,做出了不敬畏生命的事。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一位副教授宣布了他的重大成果:基因编辑的婴儿露露和娜娜健康出生了!

他逃避了监管,伪造了伦理审查书,招募了8对夫妇志愿者参与实验,开始了他的“造人工程”。现在,此事有关部门已经处理了。让我们反思和不解的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竟敢如此藐视法规,竟敢如此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他为什么这样做?是名利的驱使。

我们在儒学里去寻找医务人员追求的价值。我和腾讯马化腾先生讨论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我问他,你们公司的企业精神是什么?他回答我四个字“科技向善”。我赞同这四个字。我说,我们医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向善”。

向善指的是“自律”的良心,所以我们把医术称之为“医乃仁术”。不但医学向善,人心都应向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孔学的核心内容!在人类发展的社会中,善良是最不能缺少的品质和精神,这也是医生的精神,因为医生必须心存善意地去对待工作、对待病人,心存善意地去做学问、去搞科研,心存善意地去服务患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

“君子之道”是长期的人文修养,我倡导医生要有点贵族精神。“自律、他律”是职业道德的人文锤炼,让自动为之和被动为之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中华医学文明的基石。

猜你喜欢

权健医患自律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权健冲击波
“权健”身陷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