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葵育苗管理技术

2019-01-04柳宁艳东兰西杨国朱国民王礼斌

吉林蔬菜 2019年4期
关键词:种皮秋葵土壤湿度

杨 柳宁艳东兰 西杨 国朱国民王礼斌*

(1.德惠市米沙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

秋葵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民养生的热潮逐渐兴起,秋葵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秋葵含有果胶、牛乳聚糖等,具有帮助消化、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保护皮肤和胃黏膜之功效,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其含有铁、钙及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有预防贫血的效果。它分泌的黏蛋白有保护胃壁的作用,并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等症。含有维生素A,有益于视网膜健康、维护视力。

秋葵含有特殊的具有药效的成分,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是一种适宜的营养保健蔬菜,享有“植物伟哥”之美誉。另外由于黄秋葵富含有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防癌抗癌;加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不仅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肤美白、细嫩。

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

2 育苗棚选择

根据秋葵喜温暖、怕霜冻、耐热力强等生理特性,北方秋葵早春育苗时外界温度较低,还不能充分满足秋葵幼苗对温度的需求。因此,育苗棚应以温室为主,其次选择保温性能较强的大棚。

3 种子处理

3.1 浸种

播种前3~4天将种子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晾晒,每天翻动1~2次。将晒后的种子放在50~55℃的温水中,边倒种边搅拌,直至水温降至25~30℃停止搅拌,继续浸种22~24小时。

3.2 灭菌

将浸泡好的种子沥干,然后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200倍液或100万U农用链霉素600倍液进行拌种处理,可有效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3.3 催芽

将浸后的种子捞出用纱布包好放在泡沫箱中,然后将泡沫箱放在25~28℃条件下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每4~5小时翻动1次,每天喷1次温水,经3天左右有80%左右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如遇特殊天气不能及时播种,可将种子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短暂蹲芽。

4 营养土配制

将60%大田土(未施用过长效除草剂、2~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30%充分腐熟农家肥+10%细碎炉渣,混匀过筛后加入磷酸二铵1.0~1.5千克/立方米、40%五氯硝基苯5克/立方米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克/立方米,充分拌匀后装入8厘米×8厘米营养钵中,然后将育苗棚扣好,对苗床进行预热,达到待播状态。

5 适时播种

秋葵苗龄一般35~40天,北方大棚秋葵定植时期一般在4月22日左右,根据定植时期确定育苗时间在3月12日左右。选择晴好天气上午播种,播种前营养钵用温水浇透,待水渗下,在钵内用小木棍扎1个2~3厘米深的小坑,然后将种子点播在营养钵或育苗盘内,每穴2~3粒种子,播后覆土盖地膜,扣好拱棚,升温,促进出苗。一般每666.7平方米棚室定植秋葵2000~2500株,种子千粒重为50~60克,发芽率在95%以上,育苗期田间损失率在3%左右,因而定植666.7平方米棚室,播种量一般在350克左右。

6 播后管理

6.1 温湿度调控

出苗前拱棚内昼、夜温度分别保持在 28~30℃、20~22℃;70%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撤去地膜,使拱棚内昼、夜温度分别保持在25~28℃、18~20℃,土壤湿度保持在70%~75%;幼苗2片真叶时要降温蹲苗,防止秧苗徒长,昼、夜温度分别保持在23~25℃、15~18℃,土壤湿度保持在65%~70%;出圃前5~7天加大通风量,减少浇水量,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并逐渐撤去拱棚,将秧苗放到棚内进行管理。

6.2 光照管理

幼苗出土后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要早揭晚盖拱棚上的覆盖物,以延长育苗棚的采光时间。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可在拱棚内每隔150厘米左右悬挂1盏补光灯,进行人工补光。中午光照较强、温度较高时可适当遮荫,以防止烤伤秋葵幼苗。

6.3 水肥管理

秋葵幼苗一般在长出第1片真叶前不需要供水供肥,但在第2片真叶展开后,由于土壤水分逐渐被植株吸收和自然蒸发掉,要及时进行供水,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9∶00以后进行,以后视情况及时补水,一般每隔10天左右浇1次水;当幼苗2片真叶后,如发现有脱肥现象,可采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保证养分充足,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

6.4 其它管理

一是摘除种皮。幼苗出土后,会有少部分幼苗带帽出土,可用小喷壶喷水的方式浸湿种皮或在早晨种皮较湿润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种皮,然后轻轻取下。二是早间苗。当幼苗长至2叶1心时,要及早进行间苗,防止幼苗相互遮挡,造成苗床郁蔽。间苗按照“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去弱留强”的原则进行,每穴保留1株健壮秧苗。三是出圃前管理。一般秋葵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要及早出圃定植,出圃过早秧苗瘦弱、根系不发达,定植后成活率降低;出圃过晚秧苗极易诱发根腐病。秋葵秧苗出圃前l~2天应结合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追1次肥水,做到带药、带肥出圃。

6.5 病虫害防治

北方秋葵育苗时病害较少,育苗过程中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一是物理防治。可采用悬挂黄板的方法防治蚜虫;采用控温控水、通风散潮、综合调控的方式防止病害的发生。二是化学药剂防治。可每隔10~15天采用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疫病、霜霉病等早期病害;可用10%吡虫啉10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防治蚜虫等害虫。

猜你喜欢

种皮秋葵土壤湿度
东北地理所发现PG 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种皮吸水性的应用潜力
三江平原土壤湿度记忆性及其与水热气候条件的关系
花生种皮颜色智能识别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秋葵土豆泥
土壤湿度传感器在园林绿化灌溉上的应用初探
基于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土壤湿度预测
秋葵变变变
秋葵的家常做法
基于51单片机控制花盆土壤湿度
蚕豆发芽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