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评价与优化

2019-01-03张月兰王芳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江苏省指标体系

张月兰 王芳

摘要:近年来,江苏省立足农业资源禀赋,提高农业产业链价值,打造了一批农业特色小镇,有效带动了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仍然存在农业特色定位不明确、发展主体权责不清晰、缺乏创新驱动力等问题。因此,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质态,并从厘清发展思路、聚焦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双创空间等维度采取得力举措,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对提升江苏省特色小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21-0049-04

收稿日期:2018-09-18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课题(编号:NSF20171202)。

作者简介:张月兰(1982—),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E-mail:2532413915@qq.com。

农业特色小镇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选择,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发展情况评估指标,设计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江苏省特色小镇进行对标找差,进而从打造特色农业、明确发展主体责任、推进创新驱动等方面优化发展路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特色小镇的转型发展。

1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

农业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5 km2,核心區约为1 km2。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农业产业定位、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价值链、具有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而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农业特色小镇立足于各地的资源禀赋,宜农则农,顺应发展,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江苏省农业特色产业由“特”转“强”“聚”“合”升级。特色小镇是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小城镇”建设的延续和新形式,积极培育一批农业特色小镇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举措,是落实江苏省委员会十三届二次全会突出“聚焦富民”工作导向的具体行动,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有效载体。

2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培育现状分析

原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从2017年起启动“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计划用3~5年时间,培育100个农业特色小镇[1]。并于2017年公布了农业特色小镇名录,其中南京市9个、无锡市8个、苏州市7个、常州市7个、镇江市5个、南通市6个、泰州市5个、扬州市9个、淮安市8个、徐州市11个、宿迁市7个、盐城市15个、连云港市8个。这些小镇将按照“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成熟授牌”的方式有序推进,此次进入“名录”只是第1步,接下来还要通过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这105个农业特色小镇既有经典产业、农耕文化、农家乐,也有创意休闲农业等形式。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蜜桃小镇”、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的“蓝莓小镇”、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金庭的“枇杷小镇”都是以果蔬采摘为主,南京市六合区龙池街道“云厨小镇”则是将配送、社区门店与基地生产进行有机结合,从事净菜配送产业,通过大数据分析、产业链延伸、质量全程追溯等技术手段,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虽然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创建类型众多,数量丰富,但专业化运作的农业产业聚集体容易带来产业同质化、结构单一化等问题。

2.1江苏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优势

江苏省地理上跨越南北,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素有“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为10.72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12%,气候良好,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河流湖泊纵横交错,适合水稻、瓜果等农作物的种植及鱼虾、螃蟹等淡水生物的养殖,境内有南京、扬州、泰州等8个城市坐落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长三角地区,经过近2年的快速发展,已具备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和建设基础。

江苏省也是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便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文化内涵是小镇的灵魂,是特色小镇建设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名胜古迹遍布全省,也是中国5A级景区最多的省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苏省曾取得改革开放的良好成果,创造了“苏南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及经济实力是建设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基础,对特色小镇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2.2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农业特色定位模糊

由于江苏省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起步于浙江省之后,因而江苏省的农业特色小镇深受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建设的影响,在政策、规划设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是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农耕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模仿严重影响了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

在江苏省计划培养的部分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名录中,产业离散现象较明显,精炼度也有所欠缺,缺少突出的强势产业引领。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应更多与当地特色风貌格局结合,构建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模式,发挥核心产业的优势,做到本土化运营,形成有特色的地方化经济[2]。农业特色小镇的培育须要一定时间和空间,短时间内要求出成效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能急于求成。

2.2.2发展主体权责不清

虽然部分企业对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积极的规划设计,但并没有大批从事生产经营性企业入驻小镇,政府也并未对进入小镇的企业出台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小镇内的居民也并未完全参与到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来,导致目前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主体权责不明确,缺乏内生发展动力。

小城镇是广大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发展农业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振兴小农,而非振兴资本。江苏省人均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最少,是我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小农农业仍是江苏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农业特色小镇在行政序列的城镇体系中处在最末级,行政资源分配遵从自上而下的原则。因此,不能利用行政手段加速小农生产方式的消失,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应加以扶持小农农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3]。同时,适度引导小农户的市场主体意识,发挥其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2.2.3创新驱动力欠缺

江苏省第2批创建特色小镇名单中,以南京市江宁生命科技小镇、徐州市大黄山硅科技小镇、常州市武进瑞声科技小镇、盐城市亭湖环保科技小镇等体现科技、创新特色的小镇居多。目前特色小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主动进入城市,发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功能。而农业特色小镇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村,与体现创新创业的科技特色小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短,提供的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小镇容易陷入低层次的发展困境[4]。农业特色小镇的功能不能仅局限在提供农产品上,而应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从产业链上改进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供给形式。因此,要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体验化农业等方式转变,不断促进农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创建产业精、设施好、底蕴足的农业特色小镇[5]。

3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评价

3.1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原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于2017年12月制定的《江蘇省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基于综合性、统一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引导性原则,在借鉴已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6]。第1层次是目标层,以落实江苏省委员会十三届二次全会突出“聚焦富民”为工作导向,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指标,发挥农业特色小镇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和促进产业富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2层次是准则层,包括主导产业、富民效应、农耕文化、“双创”氛围、生态环境5个维度;第3层次是指标层,共包括生产规模、经营规模、科技水平、居民收入、文化传承等25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4分,合计100分(表1)。

3.2江苏农业特色小镇评价原则

遵循示范引领、产业立镇、结果导向的原则,激励培育对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小镇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全省形成标杆带动、迎头赶超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氛围,凸显特色产业的主导地位,增加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与文化、休闲、社区等功能融合的权重。同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把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市民农民共享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成果作为评估指标的重要内容[7]。

3.3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评价程序

为保证农业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应每年组织开展1次评估工作 评估程序为小镇自评、县级审核、市级初评、省级复评、审核发布。第一,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开展自评,对自评分在80分以上的,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同意后,可向所在县(市、区)农业部门申请审核,并提供申报材料。第二,对80分以上的培育对象,县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审核。第三,各市农业农村局对各县(市、区)提交特色小镇进行初评,初评后,向省级农业农村厅行文择优推荐参加省复评。第四,省级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团队,通过查阅申报材料、实地查勘,综合打分讨论后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建议名单。第五,省级农业农村厅对评估报告和建议名单进行审议,研究确定评估通过的名单。

4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优化

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坚持农民主体、维护权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依据目前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农业特色小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农业型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优化。

4.1聚焦农业特色产业

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农业特色小镇应围绕各自的资源禀赋,遴选差异化的种植业、养殖业、渔业作为主题,细分市场、差异化定位,对全产业链模式的上游、中游、下游进行合理布局,从第一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从单纯养殖、种植向上游的研发培育,下游的深加工、物流等产业拓展,进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8]。泰州市大泗中药养生小镇以种植珍稀品种的特色花卉、中草药材及中草药加工为主,满足市场升级后的高端、小众需求。该小镇的产业定位是发展中药养生产业,按照“医药养游”融合发展,以中医中药为发展主题,突出健康养生养老,发展文化旅游,构建以中药科技园为核心,以医疗保健为主体,生态旅游为特色休闲娱乐产业,以中药养生文化为特色的商贸文化产业,带动生态农业等多个配套产业。

泰州市大泗中药养生小镇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首先,立足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和发展基础,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独特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其次,实现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培育农产品的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自身竞争优势。最后,要让农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采用“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电商平台将农产品向外配送,并将外部生产要素集聚到农村,最后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打造农业特色小镇品牌[9]。

4.2厘清发展主体权责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突出市场主体运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民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南通市吕四仙渔小镇与盱眙龙虾小镇是2017年江苏省批准的首批25个特色小镇中仅有的2个农业特色小镇,吕四仙渔小镇以吕四渔港为依托,重点打造海洋捕捞、综合物流、生产交易、加工研发、休闲旅游的海洋综合体,形成江苏海洋渔业生产转型发展的示范区。仙渔小镇吕四渔港拥有近100万m2水域,7 663 m码头海岸线,可以同时容纳2 300艘以上渔船,渔汛时节,年卸货量达30万t,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国内人工渔港。

江苏省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扶持吕四渔港远洋捕捞业发展,发挥中心渔港作用,助力远洋捕捞,帮助渔民增收。在培育农业特色小镇过程中,政府建立了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为人、物、资金等要素的聚集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支撑。发挥了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引入市场竞争主体,做好统筹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以企业为主体推进项目建设,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率和巨大创新活力。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作出决策调整,从而创造更高的投资效益[10]。企业与居民的追求在本质上不符,但要承认居民的主体地位,吸纳与其特色相关联的多方参与主体,使各发展主体间优势互补,在后期发展中应形成共同治理的互动关系,实现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发展主体。

农民是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不仅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还有共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农民主体性地位,在此基础上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11]。在农地方面,不能以所谓“规模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等名义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能盲目推进土地流转,导致出现大量土地的“非农化”和“非粮化”,避免小镇中的农民这一主体被边缘化,避免农民在失地后又失业。应在農业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注重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的收入、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目标。

4.3打造“双创”空间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动能[12],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特色小镇,以创新创业作为发展引擎,提升农业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着力破解当前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同质化,产、镇融合度不够的问题[13]。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高农业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适应江苏地区实际情况的现代创意农业发展体系,提高农业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淮安市盱眙龙虾小镇(核心区)位于盱眙县盱城街道,是盱眙基础最好、资源最佳、品牌最响、潜力最大的特色小镇。小镇境内建有龙虾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以及龙虾大厦、龙虾大都会、龙虾博物馆、龙虾广场、龙虾品牌店等一系列文化、休闲、观光、娱乐、餐饮、体验等场所。盱眙龙虾小镇重点在技术研发、生态繁育、综合种养、休闲观光等方面进行打造,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龙虾产业发展平台,带动全县龙虾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努力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盱眙龙虾小镇建设的核心领域是以研发为主的产业循环,涉及到龙虾的专业养殖、品种、包括后期的检测检疫,打造集“龙虾产业发展,文化艺术交流,休闲体验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国际级品牌特色小镇,创建了产、城融合创新的先导区。

5结语

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对传统农业进行转型升级,更从空间维度对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行完善,将真正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而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由于农业发展存在收益低、风险高的特点,很多传统产业受气候、雨水、温度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在建设培育过程中又面临建设资金不足、人才技术缺乏、品牌特色缺失等问题。须要政府支持引导,外部企业和小镇居民积极参与,共同科学规划农业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提高小镇集聚人口的能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玮,黄春晓.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315-319.

[2]蔡宇超,唐依依. 江苏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研究——以岔河镇为例[J]. 江苏城市规划,2018(5):34-39.

[3]王福鑫. 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初探[J]. 江苏商论,2018(2):115-118.

[4]郝华勇. 特色小镇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4):42-48.

[5]朱伯伦. “大同小镇”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基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证研究[J]. 学术论坛,2018(1):116-121.

[6]雷仲敏,张梦琦,李载驰.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研究——以青岛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为例[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3):8-12,28.

[7]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发展情况评估指标[Z]. 2017.

[8]赵海洋. “大同小镇”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基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证研究[J]. 学术论坛,2018(1):116-120.

[9]孙倩. 蚌埠禾泉农庄转型升级的动因和路径研究[D]. 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7.

[10]王景新,支晓娟.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17-26,157-158.

[11]王玮,黄春晓.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315-319.

[12]鲁靖,秦杰. 技术创新、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7):324-330.

[13]李志强. 特色小镇“全域化”生态治理:政治语境、系统构建与政策路径——基于苏浙案例的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18,25(2):100-110.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江苏省指标体系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