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教学策略探讨
——以“力”的复习为例

2019-01-03

物理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木块弹力摩擦力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2)

中考物理复习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再现,然而复习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温故而知新”,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复习效率。本文以“力”的章节复习为例,简要说明中考物理复习教学的策略。

1 巧设主线,让复习课“形散神不散”

教学主线是整体解读视点与各个教学点互动交融后构建起来的课堂教学形态,是教学活动中各种变量交互作用后生成的一条主要线索,是围绕教学重点目标铺设的、贯穿课堂首尾的主要发展脉络[1-2]。中考物理一章复习教学中主线的设置应与本章知识联系紧密,包含多个物理知识,可将该章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另外,通过教学主线不仅再现和回忆一章重点,更是对本章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提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力”的复习中笔者设置“小木块”为主线:小木块在水平桌面滑动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请在图1中画出小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图1

设计意图:通过作图,在复习力的示意图的同时,引出第八章所学的三种力,即小木块在水平桌面滑动时受到3个力的作用: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弹力)。本节课将围绕“小木块”复习以下教学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及施力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支持力、压力等均属于弹力,在复习弹力的同时,引出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基本知识的复习。

2 精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将该章的知识点整合起来,通过精心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以达成复习知识,培养学生灵活、批判、系统的思维品质以及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3]。“问题串”的设置,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其次,教师通过向学生反馈或者继续提问的方式,确认学生对问题不同的理解状态;第三,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关注和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形成对问题的新的、更全面的看法。本章即围绕重力、摩擦力和弹力设置问题串。

2.1 重力

问题1:你学到过哪些有关重力的知识?

问题2:怎样测量这个小木块的重力大小?选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问题3:还有其他方法可得到重力的大小吗?

结合例1,巩固重力的相关知识点。

例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是否成正比?请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1) 除需要若干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2) 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表1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

表1

(3) 测量结束后,该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是否成正比?请说出一种方法。

(4) 本次实验需要多次测量,其目的与以下哪个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A.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B.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C. 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

设计意图:关于重力的问题串设置中,问题1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章节重力的基本知识;问题2通过测量小木块的重力大小,既复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同时又回顾了测量重力大小的注意事项;通过问题3的追问,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1的设置,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进行了补偿复习,其中,第(3)小题强化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第(4)小题则强化学生对探究实验目的的理解。

2.2 摩擦力

问题1:如何测量木块在水平桌面滑动时的摩擦力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做的(播放视频),你觉得他的操作有何不妥之处?并请学生给大家演示该如何正确操作。

问题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3: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结合例2,巩固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

例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 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方向拉动,使其做________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________。

图2

(2) 添加砝码,继续实验,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3) 弹簧测力计是本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器材,在以下探究实验中,也用到弹簧测力计的是________。

A. 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B.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C.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D.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于第(3)小题,学生对B、C、D三个选项所涉及的实验可能有所遗忘,此时教师可在PPT展示三个实验的图片(如图3),以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全面复习。

图3

设计意图:关于摩擦力的问题串设置中,问题1结合视频,回顾了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2复习了滑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问题3则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2中第(3)小题强化了学生对除本章节外其他探究实验目的的理解。

2.3 弹力

问题1:小木块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属于弹力,那小木块对桌面有力的作用吗?

问题2:支持力和压力都属于弹力,你还知道哪些力也是属于弹力?

图4

问题3: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铅笔尖,铅笔竖直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请画出铅笔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问题4:如图4所示,手指压铅笔尖,手指会感觉到疼,这说明了什么?图中哪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问题5: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除了做手压笔尖的实验外,还做了这样两个实验(如图5),这两个实验又共同说明了什么?

图5

问题6:这三个实验能说明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你能举个生活中的事例吗?

问题7:人走路时,地面给人向前的摩擦力,人给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假设“地面”(用滑板车模拟)是可以运动的,那么“地面”会向后运动(如图6)。

图6

设计意图:关于弹力的问题串设置中,通过问题1、2复习弹力概念的同时,引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问题3再次强化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问题4又复习了力的作用效果;问题5至7的设置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补充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增强对归纳方法的理解。

3 注重板书,建构系统的知识框架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运用文字、符号、图像等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的呈现过程体现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板书的完整展现有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本复习课板书的书写顺序即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逐步呈现,最后当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受到三个力的受力分析时,此时便呈现出本章复习的主要教学点。

4 小结

本课的教学设计不拘泥于一章中知识点的呈现顺序,而是重新梳理了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小木块”为主线,将知识点串联,精心设置问题串,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点及面,课堂板书的呈现又给学生勾勒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的复习教学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高效复习,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木块弹力摩擦力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透析摩擦力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神奇的摩擦力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
如虎添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