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观察

2019-01-03张黎红

关键词:出血性偏瘫康复训练

张黎红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苏州 215400)

脑卒中是常见急危重症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而且死亡率也比较高,患者多伴随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现象,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1]。本次研究为对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特从本院卒中中心23区择取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在2018年1月~10月卒中中心23区择取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42-70(58.56±4.41)岁;研究组中,男13例,女7例,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43~71(58.62±4.38)岁;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证明本研究对照结果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等。研究组护理方法为超早期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为使患者精神压力得到缓解,心理负担减轻,增强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护理人员应嘱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对康复训练应主动配合,对患者的烦躁情绪给予疏导和安慰,使患者树立治疗自信心。②功能康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开展简单的活动,包括移动、弯曲、翻身、旋转躯干等,矫正患者坐姿,每次15分钟,每天2~3次。待患者病情好转,且肌力恢复正常之后,对患者康复训练予以指导,辅助开展机能训练,每次30分钟,每天3次。根据康复状态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及时间。③生活能力康复训练。不仅需要开展康复训练,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如自行如厕、穿脱衣服、洗漱、洗浴等,每次30分钟,每天3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Barthel指数法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运动功能;通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分析发现,护理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为(23.5±3.4)、Fugl-Meyer评分为(64.3±14.3)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3±4.1)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为(13.6±2.9)、Fugl-Meyer评分为(45.8±12.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7±4.2)分;检验值:t=10.344、4.356、4.876,P=0.000、0.000、0.000,可见护理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据康复理论指出,大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且生理功能有重组性,在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之后,可在12小时内进行康复训练,对负性情绪改善有利,可以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超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基于脑卒中个体化差异,结合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使患者逐渐适应,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刺激,并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刺激,以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对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3-4]。本次研究中,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患者来说,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更佳。

4 结 语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出血性偏瘫康复训练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