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企外事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19-01-03刘东军

中国有色金属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外事部门服务

刘东军|文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经济全球化依旧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正在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伴随这一进程,中央企业主动谋划全球业务布局,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既加快了自身转型升级,也促成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面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和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政治要求,如何把握新形势特点,探索外事管理的新机制、新举措,保障和促进国际化经营的顺利开展,成为中央企业外事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小的方面讲,这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全球竞争力;从大的方面讲,也影响着国家高水平开放能否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中央企业外事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斐然成绩表明,现行外事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总体上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正在不断遇到新形势的挑战。

1.外事协调难度日益增加

伴随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升,中央企业对外布局不断扩大,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交往主体日趋多元,交往渠道日益多样。以笔者所在中国铝业集团为例,为建设世界一流,集团积极拓展海外铝、铜等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分别在几内亚、秘鲁等国家投资建设矿山项目。近年来因公出访团组数和人数逐年攀升,涉外活动逐步扩及到各个层级和业务领域,仅2018年就组织各类外事活动300 余次,接待100 余家国外机构来访,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对外交往特征十分明显。

迅速增长的企业外事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多头对外的现象,导致外事部门信息滞后,甚至处于信息链的末端,时常只能被动服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此外,一个海外项目往往涉及企业内多个部门参与,一个行业间国际会议可能有企业内多家单位报团参加,一个境外突发事件经常需要安排多个团组紧急出访;更有甚者,企业内部在海外相互竞争业务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都要求外事部门提前介入,提前协调。

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必然加剧业务部门外事经验不足的问题,越发要求外事部门在团组出访、证照办理和外事接待方面提供更为精准便捷的指导和服务。

2.外事服务内涵快速扩展

外事服务早已不是传统的迎来送往、办办手续。随着企业广泛、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外事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内容和形式也都发生了变化。

一是要参与境外安全风险防控。中央企业海外业务的地域分布日益广泛,面临的安全风险复杂多样;伴随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传统强国不断在贸易、技术、安全等领域制造事端,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防范戒备心理加重,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风险凸显。新形势要求外事部门不断强化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和保密工作,积极参与或主导企业一体化涉外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境外人员、资产和权益的安全。

二是要参与服务企业海外经营。海外经营的一大挑战是因环境陌生,受不熟悉所在国的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因素制约,从而影响项目选择和投资决策。信息的缺乏要求外事部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强化外事调研和第一手信息搜集,成为企业海外经营的参谋助手。同时,外事部门还要加强与项目所在国驻华使领馆等利益攸关方的良好沟通,为项目运营提供有效的外联支持。

三是要参与构建企业海外形象。中央企业的海外形象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整体形象的构建和提升。总体来说,中央企业普遍存在跨文化交流投入不足、公共外交意识薄弱、公众沟通能力欠缺等短板,企业海外形象参差不齐、褒贬不一。外事部门要积极参与或牵头制定统一的企业海外经营规范,培育和强化驻外机构的公共外交意识,规范外派员工行为,讲好品牌故事,塑造良好的海外形象。

3.外事队伍建设亟待提升

外事部门终归不是企业的业务中心,不直接创造效益,因此传统上被视作服务办事机构。个别单位对外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必要投入不足,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长期处于弱势。除了中央企业总部外,大部分二级三级企业外事专办员不是专职,而是挂靠在人力资源或综合部门,更换频繁,业务生疏。此外,外事队伍中懂经营、懂财务、懂法律和风控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制约着外事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外事服务创新的开展。

对策与思考

为有效应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中央企业外事部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机制,提升协调管理效能

针对协作不紧密的突出问题,外事部门可与本企业重点涉外单位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通过定期会议或简报等形式,持续跟踪相关单位重要涉外事项的推进情况,重点掌握近期出、来访计划,及时指导具体外事业务进展,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急件多、反馈慢等问题,杜绝扎堆出访,发现和处理内部竞争等问题。在协调机制运行过程中,外事部门要切实解决好成员单位的工作诉求,鼓励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协调机制的有序运转,促进管理提升和降本增效。

2.创新思路,提供精准外事服务

外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推动外事服务与外事管理同步提升。

一是与时俱进,利用成熟的信息化手段,特别是新媒体工具,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服务和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譬如,外事部门可以依托微信企业号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外事工作百科全书,24 小时对话式反馈翔实的操作指南和示例,实时更新护照签证办理进程,随时更新领事提醒。以笔者所在单位实践看,企业号的设立可显著提升外事服务的精准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深受下属企业欢迎,也受到来访交流单位的好评和借鉴。

二是聚焦需求,主动作为,以针对性服务精准回应企业的迫切外事需求。针对外事专办员更迭频繁、经验不足的现状,外事部门可以编写《外事专办员工作手册》,梳理标准作业流程,保证外事业务质量;面对多层次、多频次的涉外交往局面,可以编写《外事接待工作手册》,规范各类外事接待的流程和标准,展示良好对外形象;针对下属单位外事业务薄弱环节,可以开展“外事接地气”调研活动,深入企业讲解外事规定,听取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答疑和解释工作,真正把外事服务送至企业基层,使外事工作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3.创新观念,构建一体化外事管理体系

外事部门应自觉地站在国际化经营的第一线,争当“主角”,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统筹。要以企业国际化目标为指引,结合涉外工作新的内涵外延,在夯实原有外事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横向协同、纵向集中的一体化外事管理体系,形成合力,提升涉外资源统筹协调能力和外事工作水平。

具体而言,中央企业外事部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构建一体化涉外安全管控体系。定期评估企业海外项目的安全风险,构建海外安全风险防范制度体系,推动海外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进程;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反应快捷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海外安全培训制度,全面负责外派人员的安全培训,打造海外安全风险防范的完整链条。二是建立并维护多层级信息渠道。着眼企业国际合作需求,建立并维护与对象国政府、合作伙伴、咨询机构、国际组织、驻外使领馆以及当地华人社团的有效联系,实现多层级信息渠道的畅通和梯次配置,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切实降低项目风险,为经营选择和风险管控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三是集中管理海外公共关系。围绕国际化经营战略进行顶层设计,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塑造、主流媒体沟通、社会责任履行、跨文化融合等海外公共关系管理规范,确保与利益攸关方的密切沟通,将企业形象维护和危机管理纳入工作日程,营造良好的海外舆论环境,维护企业海外形象。

4.强化领导,打造复合型过硬外事队伍

不断完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强化对企业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切实保障资源投入和岗位配置,建立健全外事工作人员任免、奖惩、培训、交流等具体规章制度,吸引更多外语条件好、掌握法律、金融等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多渠道加强能力建设,打造内外兼通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事队伍。

结语

外事管理工作处在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前沿,地位愈加重要,责任愈加重大,面临的现实挑战也是层出不穷。唯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紧盯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心任务,切实提升协调管理能力,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探索外事工作机制转型,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保障企业“走出去”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外事部门服务
外事之窗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
外事外侨助力本地企业国际化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