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8-12-28史一帆

市场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摘 要:本文基于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基础,实证分析了金融一体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不同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以外商直接投资和本国对外直接投资各自占GDP的比重作为金融一体化的测量标准。分别选取10个国家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其1980—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金融一体化总体上均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具体而言,对外直接投资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而外商直接投资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金融一体化;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9-0122-03

一、 引言

国际金融一体化最初开始于二战后的1950年,源于欧洲开始形成新的较为统一的货币市场,并在随后数十年中伴随着欧美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及一些新兴经济体逐渐放开内部金融管制而不断演进深化。这一过程主要包括:跨国金融交易投资总额猛增,资本的跨境流动更加通畅,资产配置方式结构愈发丰富,以及非美元货币标的债券数额迅速增长。事实上,金融一体化不仅意味着投资人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国际股票市场间执行交易,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债券以及信贷市场上同样可以看到此类国际投资者的行动。

基于有效的竞争市场理论模型,经济理论认为金融开放应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在理论层面上,金融一体化应促进国际资本配置,鼓励各国对风险的分别管控。由此可见,由于资本相对匮乏,劳动力相对丰富,发展中国家的这些利益应该更大。在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国际金融一体化倾向于把资本流向具有积极产出效应的资本稀缺国家。

国内外众多学者参与了金融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关系之间的研究,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资本是作为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要素。金融一体化可以有效解决全球资金供求的地域差异,进一步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拉津和罗斯(1994)分析了金融一体化对1950—1988年13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的影响,得出金融一体化程度与经济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Quinn(1997)通过对58个国家1975—1989年间的研究发现,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国内学者刘生龙等(2009)对72个国家1980—2005年的研究发现,只有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他各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显著。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而外商直接投资则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金融一体化程度高的国家比金融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受益多。喻旭兰和刘舒(2012)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進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一体化,保持区域经济的平稳增长。

二、 金融一体化的测度与现状分析

金融一体化的计量方法较多。具体而言,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衡量。金融一体化的微观指标是指特定金融市场的整合程度。它反映了各国金融市场产品价格的收敛性,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和金融衍生品市场。衡量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方法包括价格法、费尔德斯坦-霍洛卡法、欧拉方程法和动态测量法。金融一体化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指跨境资本流动的制度安排,实质资本流动的现状或一国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本文的金融一体化是基于宏观经济层面的衡量。作为金融一体化的一种措施,我们把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海外投资)的比例分别计算在GDP中。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选取上,我们的原则是尽量覆盖世界主要大洲有代表性的国家。为此选择OECD的主要十个国家: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挪威和丹麦组成发达国家;同时以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安哥拉、泰国、南非、埃及、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组成发展中国家。列出两类经济体(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980—2015年所有年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in)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FDI(out)占GDP的比重的数据。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不论是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都有上涨趋势,且总体来说两者增长趋势趋同,两者有着近似同步的增减,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两者都同步减少了,这也论证了Sebnem Kalemli et.al(2012)文中提出的观点:金融危机更能引发金融一体化国家的同步运动。同时,相比于外商直接投资,发达国家的直接对外投资从1980年开始一直高于外商直接投资。图2显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也处于上涨的趋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在1987—1997十年间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而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却处在了停滞时期,一直到现在似乎也没有明显的上涨趋势。而对外直接投资却是一直保持着上增的劲头,但增长速度却明显低于外商直接投资。事实上,发达国家无论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对外直接投资在2008年金融随后年份的外商直接投资都是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差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经济体的发展战略,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发达国家企业在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分享成本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而发展中国家相对经济实力与技术各方面的落后,促使其不得不极大地需求外商资金与技术上的引进。这也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三、 金融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由上文我们提出的金融一体化测度方法,我们构建模型如下:

GDPi,t=c+α1Finopeni,t+α2rjgdpi,t+βiXi,t+ei,t

(1)

式(1)中被解释变量GDP表示两种不同经济体总国内生产总值的加总,主要解释变量Finopen表示金融一体化的上述测量,即外商直接投资FDI(in)和对外直接投资 FDI(out)与GDP的占比,rjgdp表示两种经济体的人均GDP,X是其他一些影响经济增长的控制变量,包括进出口、总消费、总资本投入与总人口数据。

由(1)式给出的本文需要实证检验的一些变量,我们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时间序列回归。考虑到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可能会导致自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向左偏向于0,使模型中的t检验失效,也可能会出现为回归关系,造成模型结果的失真。故在对时间序列做回归之前的平稳性检验至关重要,经检验(1)式中的各变量均属于一阶单整I(1),即一阶差分后序列达到平稳要求,我们简单进行时间序列回归。

如表1所示,其中(1)(2)两列分别代表了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4)两列分别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GDP与rjgdp为两种不同经济体1980—2015年的年度数据,金融一体化程度用fdiin和fdiout表示,其中fdiin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除以GDP,fdiout表示对外直接投资除以GDP。

回归结果显示,对于这两种发展程度不同的经济体,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正向且显著的作用,即不论是从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对外直接投资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对比发达国家两种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即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对外投资,发达国家将获得0.227个百分点的增长。而发展中国家(3)(4)的情况恰好相反,即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加具有促进作用。故发达国家更多依靠于对外投资取得经济发展,而发展中国家更多通过吸引外资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

其他几个解释变量,consume、import和export对GDP都保持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均GDP(rjgdp)项在发达国家两列中系数显示为负,且(1)列中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点似乎这说明世界经济展现出如新古典经济学预测的那种条件收敛的情形。而关于人口变量(popula)我们也发现其在发达国家中与经济增长正向相关,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是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较多导致资本、资源等的人均占有量较少,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

四、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图表和实证检验的方式展现了我们的研究,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高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发展中国家恰好相反,外商直接投资显著高于对外直接投资。这一点很大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等资源的昂贵,使得其发展战略不得不向那些更具有价格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本文的实证部分也恰好验证了这一特征,告诉我们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对外直接投资能更加显著地促进其经济的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更有利于其经济的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其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并没有改变,同时与发达国家也仍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发展战略上,我们仍应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积极地创造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环境,虚心地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水平及管理经验。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着眼于未来,更多地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不能仅仅成为发达国家的制造工厂,我们还应加大自己的R&D及创新资产投资,要更多地在自己的产品设计和产品销售上引领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找准定位,不断提升金融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高质量的发展,最终实现富强之梦。

参考文献:

[1]张颖熙.区域金融发展与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与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33-37.

[2]陈先勇.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武汉:武汉大学,2003.

[3]杨国中,李木祥.我国信贷资金的非均衡流动与差异性金融政策实施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4(9):119-133.

[4]支大林,于尚艳.区域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5-42.

[5]陆岷峰,张玉洁.新形势下关于海峡两岸金融实现一体化的战略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1):5-8.

[6]喻旭兰,刘舒. FDI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28(1).

[7]刘生龙,张捷.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09(3):73-68.

[8]米运生.中国FDI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财贸经济,2006(11):84-89.

[9]朱东平.外商直接投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福利[J].经济研究,2004.

[10]A. Razin and A. Rose. Business cycle volatility and openness[R]. NBER Working Papers,1992.

[11]Frederic S. Mishkin. Is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Beneficial?[R]. NBER Working Paper,2005.

[12]Imbs, J. Stages of Diversific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63-86.

[13]Kraay. On the Axiology of Theism:Reply to Klaas J. Kraay[J]. Toronto Journal of Theology,2013,29(2):271-275.

作者簡介:

史一帆,男,江苏常州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