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一带一路”东风 促民族音乐发展

2018-12-28陈睿明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民族化民族音乐一带一路

陈睿明

摘要:民族音乐在全球音乐文化互融中面临发展的挑战,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为民族音乐带来了动力与机遇,本文旨在讨论贵州音乐民族化具备的新美学品质,探索贵州音乐发展新道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族音乐 融合 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22-02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通道,积淀了和平、开放、包容、互相学习,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更是造福沿线所有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伟大事业。习近平同志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国家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古丝绸之路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带来的启示

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样就开启了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和欧洲贸易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然而丝绸之路也是中华音乐文化吸收融汇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源泉,我国的很多传统乐器都来源于汉唐时期。当时的中华民族有着无比开阔的胸怀包容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并与中华各族文化融合发展并流传至今,在双方的互通交流下文化的精粹互相的融合积淀。西域的音乐和乐器在东汉盛行一时,“灵帝王好胡服、胡帐、胡牀、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族皆竞为之”(《后汉书·五行志一》)。而隋唐时期“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中国的筝和一些乐器由中国传播出去,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民族乐器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民族文化交流的开始,民族音乐就对艺术文化的交流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西汉时,乌孙国国王与大汉的细君公主和亲,细君公主携带着秦琵琶(阮)出嫁,以缓解思乡之苦。音乐无国界,世界民族音乐的交流跨越语言的障碍成为了文化的先锋使者。丝绸之路的文化最具包容性也是共赢互利的,在这样一个互通互融的音乐文化中,大家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二、“一带一路”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民族化的融合发展

古人的睿智创造了丝路文明,而“一带一路”则是划时代意义的新革新和新发展,在音乐文化方面高度重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正是历史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的兼顾与融合。在2017年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关注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400多项成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带一路”对于文化认识、保护和发展为民族音乐文化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思想助力,在发展理念上“一带一路”沿袭了上千年前人类在音乐文化中互相借鉴,相互繁荣的经验,同时利用可以调动和借助现代化的人文资源构建了一个宏观上的古人无法企及的理想蓝图。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相对促进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建设使得民族区域文化特色更加凸显,多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相互辉映。借助中国的经济文化资源在这条理想的大道上共同打造现代文明的灿烂文化果实。

当今全球一体化,世界文化互相融合,不断发展创新中的文化碰撞出人类文明进步的火花。一些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否会在不断发展前进的浪潮中掩埋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何振兴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發展民族音乐也一直在继续讨论中,关于音乐中民族化的概念,在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为一项决议被提出,指的是外来音乐艺术在本国发展的过程,这个融合的过程也是中西文化碰撞所产生的必然艺术规律。一个民族如果要崛起,文化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文化是文化的重要部分,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营养的同时要把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守住,不全盘西化,当然对于外国音乐要包容,优秀的部分最好能够消化变为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三、挑战与机遇

在贵州,文化交融带来了一些困扰,改变了贵州一些民族地区人们的文化和生活,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正在不断地受到冲击。现代化商业化的城市使得世界大同,西方音乐文化成为主流,让人们失去了一些原有的民族特色,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流行文化和时尚世界,谨防淳朴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地区音乐文化被慢慢取而代之,或者被人遗忘。贵州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青少年人群的传承,更需要在挖掘整理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贵州民族音乐。贵州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承是通过口传心授,一对一传授,缺乏文字记载和乐谱的记录,在音乐文化上是弱势的,是需要系统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些贵州稀有的少数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加大保护力度,及时挖掘记载很有必要,有些老歌师就是他们音乐文化的本身,采风收集整理也是很多音乐工作者们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极其重要的手段。

贵州传统村落保留的数量是全国最多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一些村落封闭而且交通不便,却非常幸运的保存了当地民族文化特色。贵州民族地区的音乐更是体现出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这些村落所完整保存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也正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今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的建设发展,使得各级政府也都意识到民族村寨少数民族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除了具有旅游价值外,还有效地挖掘保护和弘扬了民族文化。贵州侗族、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音乐的资源的确是非常丰富的,有着宝贵的学术价值。目前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科学系统化的发展进程还远远不够,而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推动力也不够,缺乏大量优秀音乐新作品支撑,如果以贵州少数民族音乐为题材创作管弦乐作品或者歌剧使其更加具备新美学品质,也可以让人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并且可扩展贵州少数民族新音乐的科学创作道路。2018年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上,上演了好几部民族歌剧,运用了西方歌剧创作手法和模式,当然也结合了民族的音乐元素后进行民族化创作和融合,这也是一次很大胆的尝试。贵州少数民族故事也是很多的,完全可以在民族歌剧方面进行民族化的探索和创作,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从对西方音乐的排斥到今天的慢慢接受融合,从过去的拿来主义到今天的理性选择性的学习运用,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不管是少数民族音乐还是民间音乐,创作更多的兼具中西方特色的作品才能更好的吸收西方音乐理论长处和融合民族特色,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民族音乐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理论落后,没有科学音乐体系,不能老停留在古老的传承中,在中西音乐文化结合的民族化创作中也要注重音乐的艺术性,摸索出贵州民族音乐的出路和发展未来。当然也要推动贵州民族音乐文化“走出去”,用音乐文化凝聚海内外华人华侨,增强世界华人的认同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中国贵州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且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更加彰显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与融合创新的精神,既要保护传统又要融合发展的民族化思路。2015年贵州《侗族大歌》在欧洲演出并与国际钢琴演奏家一起把侗歌和钢琴,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巧妙的结合了在一起。中国瑞士建交65周年《多彩贵州风》把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曲带到了瑞士,中国少数民族的天籁之音打动了很多欧洲人。

现在国家大力主导弘扬民族文化,世界不同的文化互相交流与借鉴的过程也是世界发展与繁荣的主要因素。当今世界相互包容,多元化的发展更是时代的标志,千年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的大融合为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一带一路”的建设更促进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贵州音乐的民族化融合发展更能够展示贵州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自信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马毅.论我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和出路[J].艺术评鉴,2017,(07).

[2]汪枭枭.多彩文化 共建共享——全力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N].当代先锋网,2017-04-17.

[3]许明.贵州至今仍有400多个原始村落 数量位居中国第一[N].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2016-01-18.

[4]董光军.复兴还是衰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当代适应与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14,(06).

猜你喜欢

民族化民族音乐一带一路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