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山文化巫道特质与视觉美学探徽

2018-12-28朱腾芳

数码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梅山民俗文化

朱腾芳*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引言

湘中地区安化至新化一带流传着一种古老原始的农耕渔猎文明形态,至今仍集中保存于湖南中部、西南部,它神秘原始、朴拙含蓄,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艺术哲学,自古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劳动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1 梅山文化概述

梅山,历史地域名称。古梅山的地理方位,原属周的荆州,春秋战国的楚国,秦的长沙郡,汉的长沙国①。“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侧辰;其北则鼎澄,而梅山居其中”②。以今天的地理方位来印证,古之梅山,东接潭州的益阳、宁乡、湘乡;西抵辰州的椒浦;南接邵州的邵阳,北达鼎州的桃源。按其四至,当以新化为中心,以安化为出入之门户,方圆达干余公里[1]。

梅山名称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湘中地区是楚王贵族部众聚居地,芈是楚国贵族的祖姓,楚人居住地称芈地。在这一带,芈梅谐音,芈山即梅山[2];其二,汉初长沙王吴芮部将梅助汉高祖刘邦灭秦有功,因此被封侯,所封之地为湘中地区今安化、新化一带,其所居地被人们称名梅山,恰好与当地芈音吻合,后遂称这片地域为梅山[3]。但梅山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它的辐射范围却远不止古梅山地区,在我国中南、西南、华南等地区皆有梅山文化的影响。

2 宗教信仰与审美

2.1 巫道合一

宗教信仰与原始巫傩遗风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古梅山地区的劳动人们在生产实践以及和自然界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济世”的神灵崇拜思想,逐渐发展起一种宗教——梅山教。梅山教乃自然神和祖先英雄相融的多神信仰,介于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之间,具有比较系统的神、符、演、会和教义,是融汇当地巫教和道教产生、发展起来的。由于历史上各民族的迁徙和融合,道教开始在长江中游地区广泛流传,梅山蛮较早受到道教的影响,梅山教有融摄道教法术和原始巫教的特征[4]。在梅山教的信仰中,具有浓厚原始的对人性本体的崇拜倾向,它对人与神鬼关系的界定不带任何宗教审阅的色彩,倒更象是对人本体气质、能量以及人的某种现实需要与愿望的有限延伸,神格与人格的界线十分模糊不清,而且神格更倾向于人格化[1]27。这种似巫似道的信仰文化影响梅山地区人们的生活审美。

2.2 图腾崇拜

古梅山文化在美术、歌谣、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上皆有发展并传承至今,成为梅山文化现代形态的基础,并影响甚广[5]。

梅山地区人们在艺术创作中通过一定的图形元素来表达他们的信仰崇拜和生活追求。如梅山深处的花瑶挑花,便是一种精湛的刺绣技术,其颜色鲜艳、构图精美、对比强烈而视觉冲击力强。挑花图案类型丰富,有龙凤纹、花草植物纹、神兽纹、宗教神仙和英雄人物纹样,在刺绣的表达下将这些图形元素提取、抽象化成几何图案,和谐、安详而活泼,隐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向往,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每逢传统节日以及吉庆活动,瑶族姑娘便将挑花绣品展现出来,诠释她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此外,如守护吉祥的滩头年画,亦是梅山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明珠,其造型饱满、风格古朴夸张、色彩艳丽、工艺精湛、寓意深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滩头年画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表现涉及甚广,诸如财神、门神、灶神、戏曲人物、宗教礼仪等,其色彩与图像形式吸收了壁画的表现技法,呈现出线条粗犷、构图饱满、质朴大气、形象夸张、色彩艳丽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6]。如久负盛名的《老鼠娶亲》,深受欢迎,营造富贵吉祥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3 宗法礼制

每逢重大节日和社会生产活动,梅山地区人们都会举行一定的祭祀活动仪式。梅山人们信奉张五郎,相传他是梅山祖师爷,本是一位猎神,长着一双反脚,倒立行走,人们将其人物形象制成木制雕像来敬奉,每逢年过节或进山狩猎等生产活动之时进行祭祀和祷告。梅山峒民还常在身上佩带梅山祖师画象,以求“兽见自退,蛇见自藏,瘴见自隐,妖见逃亡”[7]。

在湖南当地最著名的法术应数“梅山水法”,即梅山“先天符水”,其法术科仪也被称为“梅山傩戏”,用来驱鬼避邪、祛灾除病、合婚拆婚,以获得心灵慰藉和安全感,表达人们对生活最原始、最朴素的诉求。傩仪活动的过程可分为请神、酬神、送神三个阶段。首先,施法虔诚迎神请圣,掌坛巫师念《迎圣词》、《请神词》,其他巫师要行罡步,念《九州诀》。然后,请出象征诸多神灵的傩仪面具,为之“开光点像”,以便行傩仪法事和演出傩戏时使用[8]。

在梅山地区古代先民用自己的智慧修建了寺、庵、庙、观、塔、殿等宗教场所,用来开展宗教活动,展示了梅山之地的宗教仪式和古建筑文化,为研究我国古代宗教以及建筑艺术提供了多方位的视角。

3 原生态质朴之美

3.1 神秘原始

湘中古风神秘,近巫近道,这在梅山文化的现代形态诸如湘中的现代婚姻民俗、生育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尊师民俗、商贾民俗、节日民俗、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5]。

据历史文献和地方志文献记载,梅山蛮的主体是莫摇,而莫摇的主体是瑶人,但也不排斥汉、苗、侗、土家等民族。在梅山蛮时代的莫摇文化是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艺为主、渔猎畜牧为辅的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巫师还有“上恫梅山上山赶猎,中桐梅山掬棚看鸭,下桐梅山打鱼捞虾”的神词。他们在山环水绕的地理环境中构建纯木料的“板屋”居住,开垦“畲田”。“人家迄通见板屋,火耕烧确多舍田”,“板屋舍田”遂成为莫摇居处耕作的主要特色,属于开放式的干栏式建筑。唐代诗人杜甫在湘江流域看到“莫摇射雁鸣桑弓”的场面;刘禹锡在朗州、连州也看到过莫摇刀耕火种和围山捕猎的场面。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讲道长沉靖州的瑶人等少数民族“皆焚山而耕,所种粟豆而已。食不足,则猎野兽甚至烧龟蛇吠之”[9]。

梅山地区人们历史上长期过着原始的部落生活,没有文字,“不与中国通”,所以“梅山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文字记载,传情记事,全凭传说和歌谣,给研究梅山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10]。

3.2 朴拙含蓄

在宋开梅山以后,中原文化和梅山文化开始相遇,特别是“江西填湖广”的人口迁徙大迁徙后,移民领袖实际上是集宗教、政治、军事、族长等权于一身[9]33,对梅山地区的发展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

由于梅山之地的历史久远,而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为“南蛮”所据,“不服王化”、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自宋熙宁五年章谆开梅山至今不过千年,加之境内多山,交通闭塞,以及民族地域歧视等历史条件所限,文化发展较为缓慢,人文迁徙维艰,致使“梅山文化”至今尚保留有一定的原始习俗。诸如有的风情民俗、卜巫活动、社会积弊以及歌谣、故事、戏剧等均有一定的原始、朴拙的特点。如春节耍春牛是保留原梅山炯蛮—瑶民的一种节日习俗,特别是在打猎时,还保留着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即大家一起出猎,平均分配猎物。另外,当有人在河中用石灰、茶枯等毒捕鱼虾时,他人也可下河捡鱼等[10]24。

3.3 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想

梅山地区人们刀耕火种、渔猎种植的原始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是“靠天吃饭”,他们在劳动生产实践过程中长期和自然相处,产生一种“万物有灵”的思想,其民俗信仰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基础上,他们信仰的“神”也是祈求保佑风调雨顺、祛灾除病,饱含最原始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意。

梅山文化既有非物质方面的,如滩头年画、梅山武术、梅山剪纸、新化山歌等,也有物质层面的,如隆回花谣、茶马古道、紫鹤界梯田等[11],这都是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其本质是为人所用,表达梅山地区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饱含最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

4 结束语

梅山文化作为楚巫文化的一个重要形态,是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地域性表达,充分体现了梅山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风俗以及审美情趣。在梅山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萌生出万物皆有灵魂的自然精神,表现出似巫似道的民俗信仰特质,并影响着梅山地区的文化艺术。基于此,梅山文化呈现出宗教信仰与审美情趣交织、原生态的自然主义与追求真善美的人文主义交汇的美学特征,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

囿于学术能力和视野所限,文章仅着重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梅山文化所呈现的视觉美学,梅山文化还有诸多方面值得去挖掘、去研究。

注释

① 见《同治新化县志》卷二第一页沿革.

② 见《宋史》494卷,列传第二百五十三,《蛮夷二·梅山峒》.

[1] 刘铁峰. 梅山文化概论[J]. 娄底师专学报,1997(03):25.

[2] 石宗仁. 梅山蛮的民族源流.文化特征与族属[J]. 邵阳师专学报,1998( 01) :27-36.

[3] 晓月. 梅山文化的前生今世[N]. 湘声报,2006-5-17(01).

[4] 张泽洪.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梅山教[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04) :36-40.

[5] 李夫泽,李杰. 谫论梅山文化的嬗变与现代形态[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94-95.

[6] 刘新华. 湖南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J]. 文艺研究,2013(10):159.

[7] 袁愈雄. 梅山文化的内涵浅说[J]. 天府新论,2005(S1):172.

[8] 蒋永星. 论梅山文化的美学价值[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9-11.

[9] 马少侨. 试论梅山文化的几个特色[J]. 邵阳师专学报,1997(01):34.

[10] 谭盛明. 浅论“梅山文化”的内容与特色[J]. 中华文化论坛,1997(04):22-23.

[11] 石潇纯. 梅山文化:湘中旅游的灵魂[J]. 2016(06):33-34.

猜你喜欢

梅山民俗文化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梅山民歌的地域文化简析*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梅山
漫画民俗
谁远谁近?
论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