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一带一路语境下的艺术设计

2018-12-28张可松

数码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中华民族一带

张可松*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2)

引言

现代艺术设计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自从包豪斯学校校长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理念开始,现代设计应运而生,并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动,艺术设计已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中的工匠精神相融合,有助于推动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

1 发挥“一带一路”的文化功能

无论是古老的“丝绸之路”,还是“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下的“新丝绸之路”,都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及形象的树立密切相关。“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文明之路、艺术之路、创新之路,在历史上对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科技发明和艺术设计等,都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历史选择的回归,面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如何承载并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灿烂艺术文明,怎样切实有效推动中外艺术设计全方位交流,在文化认同基础上构建设计精神,在“一带一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大背景下,推动艺术设计与科技、旅游、金融、制造业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又在哪里,这是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新任务。着眼于从“一带一路”,努力发挥其作为文化载体和设计之路的功能,积极推动我国设计“走出去”,以艺术设计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浓厚的“一带一路”文化氛围,促进我国设计家在更广阔的天地进行创造。发挥“一带一路”传统工艺文脉及工匠精神,不仅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灿烂艺术,而且还能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间设计的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于交流互鉴下共同发展,为东西方艺术设计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使艺术设计传播大国影响,发扬大国风范。

2 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

2.1 摆脱西方桎梏,承续中国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为条件。”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然而,尽管我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贸易顺差带来巨大利润,但和经济飞速发展相对的却是文化艺术的滞后,艺术设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远无法和经济增长媲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力推广我国设计中的工匠精神,构筑沿线各国和地区推动文明发展共识,在解读实践、构建理论上赢得更多的国际艺术设计话语权,逐步建立中国标准,是顺应时代要求与发展愿望,有利于依托资源优势实施文化战略,为文化艺术交流共融提供了广阔发展平台,让设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2.2 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用跨文化眼光审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认识到在这些现实问题上熔铸文化艺术价值是当代设计师面临的关键问题。先行者已然意识到,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互依存与民心融合,并切实作出持续努力,有利于更好地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汇聚共建“一带一路”的“正能量”。以艺术为纽带,寄文化作依托,必定会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及各地缘文化间的对话交流与协调合作。

以艺术设计增进文化认同,切实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战略协作。深入把握美学“精神追求”,在思想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特色、风格、气派。凝练、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髓与时代生命力,努力使中华民族最美的文化基因和当代社会语境相适应、相协调,在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在“丝路精神”主导下,结合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强调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共赢理念,加深互动性和对话性。在交流共融基础上,凝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共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方针,大力传承与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优秀文化。

体现艺术创作和研究的继承性与民族性,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语境相适应,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多彩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

体现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原创性与时代性,从改革发展实践中掌握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是特色文化艺术理论的着力点和着重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提出反映我国立场、智慧和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体现艺术设计和研究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在学科建设上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结构,打造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科学体系。即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2.3 打造具有“我国精神、世界身份”皀艺术名片

自汉代开通的古丝绸之路,“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外来文明相结合,才能共同构筑精神和文化。文化艺术的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是建设高品位文化大国的重要基础。文化的核心部分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艺术,因此,从文化结构上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将是构建高品位文化形象的重要元素。面向新世纪,我国精神应当包含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国精神的内涵既是我国文化和特色的构成要素,也是文化和特色的物化载体。这种精神可以转化为一种可见的社会效应和社会生存,同时充分体现于我国形象塑造的全部过程。精神往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引导了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时代向度,同时折射出了发展中存在的缺憾与不足。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强调了其中的文化理念,即被称之为“丝路精神”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寻求新的发展视角,处理好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当今社会所赋予的文化产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助推我国设计“走出去”,我国形象“树起来”,真正打造具有“精神、世界身份”的艺术设计“名片”。

3 结束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在与世界交流共荣的同时,努力弘扬中华传统的工匠精神、发挥“一带一路”覆盖面广、人文荟萃的优势,必将有利于开创传统工艺下的创新格局,进一步确立我国在世界文化和艺术设计中的话语权,体现在国际文化版图上的新高度,为艺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领域开辟出崭新天地。要相信,站在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扩大国家意识传播,发出璀璨光彩,在建立繁荣、稳定、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同时,辐射亚欧大陆,共创时代辉煌。

[1] 金巍.梅花与牡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4-26.

[2] 陈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7):09-22.

[3] 吴绍兰,黄星源,晋漪萌.“一带一路”背景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设计,2017,30(19):80-81.

[4] 周子炜.浅谈“一带一路”背景下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6(32).

[5] 杨伯韬,宋丽妮,贾臻.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走出去”的新思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中华民族一带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