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朗读,理清内容、体会情感的方法策略》的研究

2018-12-28柴军荣

数码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钱学森火箭感情

柴军荣*

(迁西县新庄子乡米城庄小学,河北迁西,064300)

引言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同时,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朗读时找不到感情,或者是有感情不能准确表达,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在自己读书时表达感情的习惯。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平时没有很好的积累表达感情的方式与方法。学生的感情朗读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情迸发,而是在完成老师的要求。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借助朗读,理清内容、体会情感的方法策略”的课题研究。

1 研究内容(主要解决的问题)

1、朗读的方法有哪些?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运用?

2、朗读有哪些作用?

3、朗读有哪些技巧?我们应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怎样借助朗读理清文章内容?

5、如何借助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2.2 行动眇究法:

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2.3 个案眇究法:

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有感情朗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意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借助语境

课文:《半截蜡烛》第三节。

片段:““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反思:

文章的词句放在课文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它才表达特定的意思和感情,此处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是在“险”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此处透视了多元解读的辨证性,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的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等的一种契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3.2 感受内心

课文:《钱学森》第一节

片段:““

师:钱学森归国心切!怎么看出来的?

生:轮船的甲板,说明钱学森是乘船回来的;火箭的舱壁,这说明是坐在火箭里,火箭的速度比轮船快,说明他盼望早一点回来。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精彩!看这句话,有一个成语正好能概括它的意思,又能表达钱学森此时的心情,谁知道?

生:归心似箭!

师:对!但作者为什么要用火箭作比,而不是飞机或者快艇呢?

生:因为成语不是说“归心似箭”吗?

师:当然也有这个“箭”的意思。还有别的吗?

生:因为火箭是最快的,没有比它再快的了。

师:也就说明钱学森盼得不能再盼了,急得不能再急了,对吧?

生:对!

师:谁能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得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一生读,不够理想。)

师:哪个词语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生:火箭的舱壁。

师:对呀,那就要突出出来呀!

生:(读)“““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师:好!感觉出来了!一起读!

(生齐读,语感很好。)

反思:

本片断的指导是先体会人物的内心,然后用词“归心似箭”概括,最后再有感情的读——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

3.3 换位移情

课文:《小鹰学飞》小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

片段:

师:回忆自己生活中“喘着气”说的情境。

生自由练读后指生读。

师:请你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进行演读,练读。生读(学生个个喘着粗气,朗读有感、有情!)

反思:朗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入境的水平。指导这一句时,是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喘着气”说的情境来体会此时小鹰的感受,进行鹰、人的角色互换,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进行演读,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存在问题或后续研究

其一,没有体验难表深情。体验是学生情感积淀基石。没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是很难有思想共鸣的。以《开国大典》为例,这场开天辟地的庆典如果让参加过革命战争或亲临庆典现场的群众来朗读,我们相信,即使他们口齿不清,我们也能从他们的情态或语调中感受出情感来。换成小学生,即是怎样的技术指导也无法获得效果。

其二,艺术语言并非生活语言。我发现,学生平日里说话都富有感情,为什么一到课文朗读就出了问题呢?原因在于生活语言以口语方式体现,艺术语言以艺术方式体现。两者有距离。要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把艺术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二是艺术语言要再现为艺术语言。这两种转变对学生或成人来说都很难。某校例行公开教学活动,执教班级学生在底下抱怨“讨厌死了,整天就是读读读”。难道有感情朗读只会使学生厌烦,教师能不顾学生的愿望,为迎合某些人的偏见而乐此不疲么?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不断尝试失败而厌倦语文课堂,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其三,学生个体的生理特征影响表达效果。每个人声带、口腔、气息、音量都有区别。同样的材料,也会因人而有不同的朗读效果。如何判断学生的朗读是有感情的(即如何避免学生自己觉得是在有感情朗读而教师却觉得朗读感情不够而制约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甚至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是用评价尺度衡量不行,不凭尺度衡量也不行的两难困境。

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感情地朗读”受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师也应以评判的态度正确看待“有感情朗读”这个敏感话题。让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出语文应有的灵性来。

[1] 水文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的策略研究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 2015(6).

[2] 周文杰.要正确对待“有感情地朗读”[J].课外语文, 2016(17):137-137.

[3] 房文秀.阅读感悟的思考及指导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6).

[4] 王静.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3(22):164-164.

[5] 詹茂龙.指向语言发展的文本解读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 2012(10):35-36.

猜你喜欢

钱学森火箭感情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共产党人的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钱学森与探空火箭
透视奇妙的火箭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超酷的火箭
钱学森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