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之声”带给地市广电的启示

2018-12-27谢昕华

声屏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广电

谢昕华

摘要:地市级广电媒体曾经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盲目扩张现象普遍,频道、栏目过多过滥。现在这种状况的弊端已经显现,一些频率、频道遇到生存困难。地市级广电媒体必须以中央广电媒体内部融合,“中国之声”起航为标杆,从体制、投入、覆盖、人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改革,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之声 地市级广电 生存现状 深度改革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第三十六条为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归口中央宣传部领导,实行媒体融合新跨越。这为做大做强传统主流媒体指明了方向。

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宣传平台,在落实中央“四个意识”,指导、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舆论推动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的影响,市场化倾向严重,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政府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现在,一个地市广播电视台,一般都有三到五个电视频道,两到三个广播频率,有的还有广电报。有的一个频道就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栏目。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地市广电部门还在大力建设所谓的新媒体中心,“两微一端”如雨后春笋。这种办台思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去,是能基本生存下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经济形势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曾经“广种薄收”的媒体生产方式,已经凸显出机构臃肿、人员负担重、同质化严重、生产效率低、内部恶性竞争等弊端,很多城市媒体已经出现生存困难。国家这次对中央广电媒体实行“三合一”的战略布局,给曾经“野蛮生长”地市媒体如何做大做强起到了具体指导作用。

推进媒体融合,集中精力打造拳头产品

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媒体的盲目扩张,那么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高质量的媒体。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央视《新闻联播》遇上央广“中国之声”。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已经听到了央广播音员的声音,把动态的现场和朴素的叙述结合起来,把新闻的串联与故事的讲述融合起来,把《新闻联播》的权威大气与广播的亲切亲和融合起来。这种优质资源共享、强强联手的做法是媒体自身强大的有效途径。已经存在诸多弊端的地市广电媒体,更需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科学统筹广播与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现在很多地市广电台开始实行“中心制”改革,成立新闻中心、制作中心、广告中心、技术中心、新媒体中心等,通过一次策划多次加工、多个平台播出,实现了从简单的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

现在的城市广电媒体,很有必要对自身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定位,明确媒体特色和主导方向,合理撤并频道、栏目,促成媒体内部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改变过多过滥的局面;着重保留和策划具有本土特色、反映本土特色的精品栏目,采取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拉近受众的心理距离,牢牢锁住本土收视群。地市台虽然没有做《诗词大会》《县委大院》《绝对忠诚》等精品的人力物力,但是以新闻立台、以精品立台的立足点不可偏离。

加大政府投入,让新闻人真正静下心来做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48字”方针,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由于地市媒体缺少科学规划,媒体负担偏重,为了生存,杀鸡取卵、恶性竞争的行为普遍存在,甚至出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倒挂的倾向。媒体从业人员都成了“广告员”,医疗药品广告曾经泛滥成灾。好好的新闻因为受到经济因素的干扰,被“钱”牵着鼻子走,没有了记者观点,导向模糊,节目质量低下。长期以来,媒体失去了公信力,从业人员没有尊严,为了满足赞助商的要求,采访了不该采访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出了不该出的同期声。这样被“钱”绑架了的新闻,还有多少权威性、指导性、公信力?

为了让新闻从业人员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新闻,诚心出品“既有态度又有温度”“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新闻作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已是十分重要。只有加大投入,稳定“军心”,稳定队伍,真正实行经营创收与采编分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才能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8年,湖南省娄底市委、市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加大对《娄底新闻联播》的财政支持力度。按照该栏目现有人员的年度平均工资总额,由市财政下拨给该广播电视台。栏目记者基本没有广告创收压力,可以一心一意做新闻。

实现网络互通,扩大有线电视信号入户率

由于电信宽带与广电宽带的政策差异、传输质量等问题,现在电信运营商已经分掉了很大一块的有线电视用户“蛋糕”。为了争夺宽带用户,他们还使用多种优惠手段吸引客户,造成广播电视有线用户急剧减少,媒体的覆盖率、影响力相应减少,这也是目前地市广电媒体的“硬伤”。这种状况使得地方党委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媒体“自娱自乐”的严峻形势,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没有了覆盖率,收视群体减少,媒体广告客户的吸引力也是越来越小,媒体生存受到巨大考验。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地市党委政府可以采取互利双赢的思路,出台相应政策,将广电宽带并入电信宽带中。这样,本土媒体就有了更多的传播空间,同时也为其他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实质性内容,形成运营商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了保持广电宽带的正常运行,政府每年可以财政预算的形式保证广电宽带建设、维护的相关费用,从而为地市城市媒体覆盖率、入户率奠定稳定基础。

深化人事薪酬改革,激活媒体发展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现。”面对不断更新的媒体新生态,地市广电要想突围,人才同样是关键。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只有打破身份、等级界限,以节目质量论英雄、以工作业绩论英雄,才能迎来传统媒体新的春天。要改革薪酬制度,实现员工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创业创新。从薪酬、情感上遏制媒体优秀人才“离职潮”。

中央深改组会议后,中央电视台和其他中央新闻媒体已经对人事制度实行了改革,解决了部分符合条件员工的身份问题。中国广播电视总台负责人又提出了“待遇留人”的设想。很多省市台通过人才引进等渠道,也在逐渐减少编外用人。通过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员工福利,留住优秀人才。目前娄底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在出台媒体从业人员相关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留“人”与留“心”的问题,让员工有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尊严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新时代呼唤新气象,需要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地市廣电媒体更要做好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工作,推动发展舆论引导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地方媒体智慧。

(作者单位:娄底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广电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地方广电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的回顾和思考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地市级广电媒体的人才流失及其治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广电视频云技术的应用
EPON在广电双向网改造中的应用分析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刍议“四种意识”做好广电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