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探讨

2018-12-27秦翼王春兰

重庆建筑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河砂砂率模数

秦翼,王春兰

(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重庆 401122)

0 引言

由于缺乏优质的河砂资源,重庆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机制砂与特细砂复配出来的混合砂生产混凝土。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优质的河砂资源消耗殆尽,河砂的含泥量变高,细度模数降低,砂中的有害杂质增多,在工程使用中的风险也逐渐增加,并且无砂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用机制砂完全取代天然砂生产混凝土势在必行[1]。国标《建设用砂》(GB 14684-2011)的颁布实施,为全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保证。全机制砂的应用节约了河砂这一天然资源,一方面响应了国家环保的号召,一方面使得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1 机制砂的基本特性

如果要用机制砂完全取代河砂,最接近的思路就是把机制砂制作得越接近河砂的品质越好。试验采用的是重庆某公司提供的机制砂。该公司拥有一条先进的机制砂生产线,能够调节不同的细度模数参数,生产出的机制砂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中对天然砂的颗粒级配要求。

1.1 颗粒形态

机制砂是岩石破碎而成,生产类似河砂颗粒形貌的机制砂能耗较大,且产能会严重下降。鉴于此,试验用的机制砂颗粒表面仍比较粗糙,有较尖锐的棱角。

1.2 颗粒级配与产能的关系

试验用样品机制砂的级配均在Ⅱ区砂范围内,颗粒级配良好。随着细度模数降低,产能不断下降,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试验样品的颗粒级配及产能的关系

1.3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压碎指标

样品机制砂表观密度为2710kg/m3,松散堆积密度1550 kg/m3,紧装堆积密度1670kg/m3,压碎指标为9.2%。

2 全机制砂混凝土的配置参数

考虑到成本因素影响,对比试验所用混凝土配合比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变,适当调整砂率、用水量及外加剂用量。

2.1 材料说明

混合砂:采用细度模数3.3的山碎石机制粗砂与细度模数1.0的天然河砂,以60%﹕40%的比例搭配,混合成细度模数为2.4左右混合砂[2]。

胶凝材料用量:总用量320kg/m3。

2.2 混凝土试配

试配显示,1号和2号样品拌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不佳。

1号样品砂率调整范围为42%~50%,均出现包裹性不佳,有较严重的泌水离析现象,必须补充胶凝材料总用量方能得到有效改善。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该样品的细度模数达到2.8,机砂偏粗,用于低强度混凝土效果不佳,需要靠更多的胶凝材料来弥补细颗粒的不足。二是机制砂表面较粗糙,棱角多,导致出现离析泌水现象。

2号样品砂率调整范围为42%~48%;最终选定为46%;但是当采用46%砂率、160kg/m3用水量的时候,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为230mm,扩展度520mm,两小时的坍落度为210mm,扩展度430mm,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施工需要。若提高外加剂初始掺量,则出现抓底,泌水离析现象。因此我们联系外加剂厂家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发现,始终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拌制的混凝土要么扩展度偏小,不满足生产需求,要么出现抓底、泌水离析现象。经过调整,增加了基准用水量,采用46%砂率、165kg/m3用水量的时候,初始的坍落度为230mm,扩展度570mm,两个小时的坍落度为220mm,扩展度540mm,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外加剂需要增加增黏组分,掺量较混合砂的混凝土提高0.2%,否则会出现敏感度非常高,砂率或者用水量稍有变动混凝土状态就会出现异常的情况。因此,2号样品实际使用起来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因机制砂颗粒形态问题引起的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的情况。

3号样品砂率最终选定为43%,与混合砂的混凝土保持了一致,初始坍落度230mm,扩展度600mm,两个小时坍落度230mm,扩展度560mm,包裹性良好,改变砂率、变化用水量均未出现较敏感的波动现象,试验成功。归其原因:一是细度模数较低,与混合砂基本一致;二是由于通过不断打磨,使得颗粒形态变好。但是因其能耗大,产能严重下降,加上需要全部取代河砂,机制砂单价又不能定得过高等综合因素影响,并不是厂家生产的首选产品。

2.2.2 调整2号样品再次试配

《建设用砂》规范中对机制砂的要求:当机制砂MB值小于1.4时,石粉含量应小于等于10%。结合所查阅的机制砂混凝土的相关文献,我们决定采用2号样品,并另外补充6%左右的石粉,将筛底提升至10%。调整后的2号样品的级配情况如表2所示。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代表Ⅱ区砂的级配上下限,实线为调整后的2号样品)。

“名词儿化后转化成另一个名词,常见的是一个多义词儿化后由一个义项衍生出另一个或几个义项,不同的义项之间尽管存在着渊源上的关系,但所表达的概念是不同的,宽泛一点说,这也相当于由一个词转化为另一个词。”

表2 调整后的2号样品的级配情况

图1 调整后的2号样品的级配曲线

调整后的2号样品试配效果良好,C30配合比试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调整后的2号样品拌制C30混凝土的检测结果

2.2.3 试生产

将调整后的2号样品机制砂用于混凝土生产,一条生产线采用原有混合砂的模式,一条生产线采用全机制砂的模式,生产一个月后的强度及标准差的对比如表4所示。

表4 C30混合砂混凝土与全机制砂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对比

3 结论

(1)全机制砂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4~2.6之间,MB值在符合标准要求时,对于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石粉含量可以适当提高。换一种说法就是,若把这些石粉含量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一部分,则全机制砂混凝土的总胶凝材料用量不应低于380kg/m3。

(2)采用先进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全机制砂应用到混凝土中,混凝土的稳定性能远优于传统的混合砂混凝土,且标准差小,有利于质量控制。

责任编辑:刘艳萍

能工巧匠

种植屋顶排蓄水怎样防治污染

某经济适用房建设单位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设计了半地下车库,并利用车库屋顶做绿化。车库总平面尺寸为60 mx17m。柱距开间和进深为5.5mx6m,屋顶设计混凝土板厚为25cm,梁为反梁,梁高为60cm,防水为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屋顶平面设2c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梁侧、梁顶没有做保护,平铺10cm厚石子,2层土工布,30cm厚素土层。在施工过程中,笔者发现屋顶的排水、蓄水和防污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即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车库屋面排水问题

雨水落下后,一部分雨水从屋面排水沟直接排走,另一部分渗入土中,经过土壤吸收和土工布过滤后,多余的水通过下卧石子层和梁中预留孔洞进入排水沟排走。

石子排水层与卵石排水层比较,虽然排水效果较差,但在江南地区有施工方便、取材容易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经现场比较分析,下卧排水层的石子以三层为好。粒径2~6 cm的实铺8~10cm就可以,粒径4~8cm的实铺10~12cm为好。屋面如果做找坡层则排水效果更好,本工程没有设计找坡,屋面有积水现象。

反梁在混凝土板面标高处设排水孔,孔与孔之间未设计滤水管,孔处石子层加厚为13~15 cm,以确保孔口不被堵塞。

2屋面的防渗漏和防污染处理

本工程混凝土屋面设计为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效果尚可。但现场发现,防水涂料完成,石子排水层铺上两个多月后,屋顶居然没长一根草(局部有积水)。在主体工程施工时,屋顶混凝土浇筑后不到一个月,屋顶草长得就比较旺盛(屋面有积水)。经分析可能是防水涂料有一定的污染,使草难以生长。考虑到污染问题,屋面下卧石子层内的水宜尽快排走,设计应考虑对防水涂料全部做水泥砂浆保护层,这样既有利于防水涂料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3土的保水性设计

地表水和石子下卧层水排走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如何解决?养护浇水太多就会增加管理成本和养护成本。本工程在施工时既考虑了土的通气、排水,又考虑了所选种植土的保水性,用当地的粉砂土加木屑和腐殖土,同时选择了滤水和保水效果好的加厚土工布,使保水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少雨的季节,根据土壤湿度,也要适时浇水以保证草木的成活率。

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化、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大有好处,处理好屋顶排蓄水问题,对屋顶绿化的种植、养护极为重要。 (摘自:《建筑工人》)

猜你喜欢

河砂砂率模数
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水动力因素对砷在河砂中迁移影响的柱试验与模拟
基于单片机和模数化设计的低压侧电压监视与保护装置
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及性能研究
模数化设计方法在景观铺装设计中的应用
菲律宾建明集团与北京建筑大学签署天然河砂产学研合作协议
建立河砂长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和途径
浅析砂率对C50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
砂率对C30~C50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影响
一种新型的RSA密码体制模数分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