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营造导向下的城市更新探索

2018-12-27张垒

重庆建筑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玉田租客城市更新

张垒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1 解析社区营造

1.1 社区营造的内涵

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的社区生活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逐渐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此一过程即称为“社区营造”[1]。一般而言,社区营造的目标包括:

(1)培育社区人文精神与社区凝聚力;

(2)进行社区综合整治,完善社区配套服务;

(3)加强社区自治,建立长效机制。

1.2 社区营造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从社区营造的过程和目标来看,社区营造需要动员社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发挥居民力量的同时也形成凝聚力。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社区营造的理念,其核心在于强调城市更新不是单纯的物质空间优化,而是更加注重凝聚社区精神,激发社区活力,是集物质更新、社区治理、文化再生和社会活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更新。

社区营造导向下的城市更新,其工作尺度需要细化到社区层面,便于在更新规划编制中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也便于后期的实施和管理。

2 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

2.1 台湾桃米社区

桃米社区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西南侧约5km处的桃米里,是台21线埔里往日月潭路上的美丽山村,距离“暨南国际大学”约1km。曾经,由于地形复杂,耕地面积不多,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桃米社区的经济水平十分落后。1999年,台湾地区发生了“九二一”大地震,桃米距震中20多公里,受灾情况极为严重,亟需针对人口流失、经济凋敝、社区衰落等问题开展社区灾后重建工作[2]。

2.1.1 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导向完善公服配套

在桃米社区的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社区生活中心时,同步考虑将其塑造为精神地标,搭建了“纸教堂”(图1),将其作为社区居民生活的精神原点,在震后有效凝聚了社区人心。同时,还通过建造专门的社区教室和交流中心为社区文化和匠人技艺的传承提供空间,不定期开展相关的学习交流活动,一些特色的手工技艺就此传承下去,同时在教与学的交流过程中,增加对社区的归属感[3]。

图1 桃米社区精神地标“纸教堂”

2.1.2 促进社区生活与文化融合

桃米社区拥有全台湾29种原生青蛙中的23种,通过挖掘资源潜力,将“青蛙共和国”提炼为新的文化符号,把青蛙设计成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的醒目位置(图2)。以此为基础,桃米社区的居民结合当地的人文风情和故事传说,研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成为当地兴盛的产业。

图2 设计为青蛙主题的社区公共建筑

此外,桃米社区还建有生态文化见学园区,用以对社区的文化进行研习和传承,里面设有遵循自然农法的“农之园”,推广在地农产的“食之堂”,推行创作工艺的“市之集”,艺术与生态结合的“艺之地”,提倡学习的“学之房”,以及鼓励人们亲自体验的“工之坊”。

2.1.3 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

启动营造的时候,临近桃米村的“暨南国际大学”主动承担了部分社区规划师的任务,以志愿者的形式驻地服务,为桃米社区的社区营造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咨询与技术支撑。后来桃米社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正式的社区规划师制度,由政府引入专业的社区规划师长期驻地服务,持续性地参与社区营造。一般要求社区规划师对其服务的地区有深厚的地域情感和深入了解,其角色介于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作为居民与政府的沟通者和协调者参与到社区营造的方案制定、建设实施、维护管理等工作中,为社区营造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4]。

2.2 成都少城片区

少城片区位于成都传统的城市中心区域,自秦朝张仪筑城至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几经变迁,最终才成当今格局。现在的少城,传统街巷空间中孕育了最具生活气息的成都味道,沿街闲谈的邻里、街边叫卖的小贩、人头攒动的苍蝇馆子,已成为少城延续历史和记忆的独特方式。

2016年起,为保护少城片区历经长久岁月沉淀的独特风貌和蕴藏着生活和交往的历史智慧,成都市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合作开展了少城片区的有机更新项目[5],以推动片区的城市更新活动有序实施。

2.2.1 传承历史文化

为彰显片区文化特色,在更新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历史文化活化利用的措施。一是围绕片区内物质文化遗存或历史发生的文化事迹营造主题文化景观,可包括特色化的建筑立面、地面铺装以及在公共开敞空间增设的景观小品等形式(图3);二是举办传统节庆节事活动,如书画展览、艺术节、跳蚤市场等,既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交往,也吸引了其他市民和游客的到访,为片区发展注入活力;三是鼓励增设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图4),将文化融入日常休闲活动。

图3 井巷子井景观改造后

图4 社区美术馆

2.2.2 引导居民自发参与

为达到营造适宜居民长久生活的社区的目标,此次少城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十分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物质空间、邻里关系等综合性改善活动之中。例如,通过与少城居民充分沟通,听取对于绿植外摆形式的建议,归纳提取外摆植物的范式,形成设计手册,引导当地居民自发美化街道绿化环境(图5)。

图5 社区外摆空间改造效果

2.2.3 健全多方合作机制

推动片区有机更新共同议事制度,搭建将各利益主体囊括在内的城市更新组织结构。在此次更新过程中,先期试点建立了少城“宽门”社区工作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社会反响。“宽门”社区工作坊是为加强社区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政府、居民、企业、专家等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特别成立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城市规划建设、片区有机更新、社区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信息交流平台(图6)。

图6 “宽门”社区工作坊议事规则及现场照片

2.3 深圳玉田村

深圳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导致大量的农村成为了城中村,这些城中村具有与城市社区一样的特征:居民脱离农业生产、可以享受城市的生活配套、有相对确定的物质空间和社会关系等。玉田村就是具备这些特征的典型城中村,它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由祠堂村和向东围两个自然村组成,面积1.72公顷,临近华强北,实际居住的居民大多是在华为公司工作的青年租客。经过20多年的耗损,物业渐趋“老龄化”,楼宇普遍进入保养的高峰期。同时,由于建筑间距小、通道窄,火灾隐患种类多、存量大,消防安全问题突出。

玉田村通过引入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更新改造和统租运营,打造了与实际居住者特征相匹配的青年社区,有效解决了玉田村物质空间环境品质差、治安消防问题突出、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

2.3.1 创新探索城市更新“玉田模式”

2017年由南园街道办作为发起者,福田区住建局、区安监局、区消防大队等部门积极协作,针对玉田村当前以出租业态为主的特征,由玉田村将“城中村”物业统一出租给深圳万科旗下深圳市万村发展有限公司,对玉田村进行企业化运营整治,承担“综合整治+物业管理+统租运营”角色,这便是“玉田模式”。玉田模式是万科与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在住房租赁和物业管理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探索,以城市更新推进人才住房建设。该模式是在房屋产权人同意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介入达到租客满意的结果,形成了政府-企业-产权人-租客多方共赢的局面,“玉田模式”为城中村综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2.3.2 开展以青年社区为特色的综合整治

万科“进村”后,对接手的玉田村部分物业进行统一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听取社区里青年租客的诉求,并与租客探讨更新方案,最终确定打造彰显时尚活力的青年社区。

为营造社区环境,原本破旧、阴暗的“握手楼”外观墙体被改造为大幅漫画、涂鸦;一楼公共房间内设立有小型书吧、创客中心等,方便青年租客的日常交流;在房间内部设施布置方面,也以现代简约的风格进行装饰,同时各项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在室外公共空间的营造上,还鼓励租客参与其中,结合村子自己的个性,利用宗庙、祠堂和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独特的公共空间(图7)。通过万科与租客的协作,实现了玉田村华丽的转身,满足了城中村综合整治和租客的居住需求。

图7 外墙立面改造与青年创客中心室内布置

2.3.3 社区居民与物业公司共同管理

在完成初步的物质空间环境更新后,依托万科良好的物业管理基础,由万村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专业的物业维护和运营,负责社区的卫生环境、安全秩序、设施维护等管理和服务工作。物业公司还建立了网上社区服务平台,玉田村的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反映,并得到物业的回复。

同时,玉田村的居民还自发组成自治小组,与物业公司一起进行社区的日常管理。对于社区中的环境改善,可以由居民发起和参与类似“花园计划”等项目,居民共同协作,在适当的区域添置社区花园、社区健身场等。

3 对城市更新的启示

从以上具有社区营造特征的城市更新实践案例的成功经验来看,社区营造导向下的城市更新应以凝聚社区精神为主要着力点,需包含以下内容:

3.1 培育和传承社区文化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本地区优势资源、社区历史和共同记忆,凝聚社区共识,使得物质环境承载的人文精神和社区生活形成紧密的关系,激发社区活力。通过搭建社区交往的公共空间平台、完善承载社区精神的服务设施体系等,实现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的传承,让居民在日常的交往和使用中,加深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3.2 推动渐进式更新

城市更新往往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所谓渐进式更新,是采用“针灸式”、“益生菌”的更新方法,通过划分微更新单元、分期实施,逐步改善物质空间环境。渐进式更新强调切实关注居民诉求,在制定更新方案时要在深入社区调查走访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通俗易懂的调查问卷、制作简单明了的实体模型以及引导居民进行草图勾画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带动社区居民自发参与,降低协调难度,使更新更具有可实施性。

3.3 引导社区自治

注重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让居民的参与渗透到整个更新的全过程中,包括资金的筹措和计划、方案的讨论和设计、更新的实施和监督等。鼓励居民持续参与到社区环境的更新改善和维护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社区自治形态。引导居民成立社区自治组织,代表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有关本社区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同时参与社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3.4 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社区营造导向下的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取得成效,除了依靠社区居民,也离不开政府、专业机构、社区规划师、企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多方协作的长效机制,可由社区居委会作为牵头主体,建立多方参与的社区共同议事制度,定期开展社区发展研讨会,相关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区规划师、企业经营者、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均可作为活动的发起人,针对社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讨,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4 结语

在“强化社区治理、建设人本城市”的新时代背景下,以社区为支点、居民为主体的城市复兴应是我们未来所要遵循的道路,而社区营造导向下的城市更新将成为一个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刘艳萍

观点

今天的建筑,受到工业化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的传统很可能会完全消失。使用不正确的方法维护传统,就会保留一些历史的躯壳。要抛弃扬古抑今、重官轻民的毛病,要避免凌空蹈虚的幻想,就今天尚存在于民间的传统着手,把它当作一个生命予以鼓舞。自此着眼,建筑界应努力于保存乡土建筑,要协助民间的建造活动,使之重现生机,并且推动形式的自然转化。如果这些转化工作不能顺利展开,中国建筑就会像一切死去的古老文明一样,成为观光客喜欢的文化遗迹。这恐怕不是下一代建筑家所乐闻的。

(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建筑·历史·文化:汉宝德论传统建筑》2014年版,汉宝德著)

猜你喜欢

玉田租客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老人废品站“淘”书上万本捐建图书室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TOD/城市更新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玉田
——我美丽的家园
背影有点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