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红色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8-12-24李小林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发展问题对策措施红色旅游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为河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迎来了契机,为更好地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而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文章简要分析了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通过访谈与实地考察,分析了制约河南省红色旅游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探讨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问题;对策措施;“一带一路”;河南省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2017B120)

河南省积极融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河南省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河南经济发展水平与提升中原儿女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合理开发与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做到品牌带动与协同发展,其必将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动力。为此,我省要抓住此良好的发展之契机,充分挖掘和利用我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积极研发红色旅游新产品,形成红色文化、根亲文化、茶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历史古文化等相辉映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并带动与红色旅游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省旅游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加快实现中原崛起。

一、河南省红色旅游的优势

具有无烟工业之称的旅游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凸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需要,更是开发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众多、知名度高、开发潜力巨大。河南经济文化自古就与“丝绸之路”紧密相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河南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河南省红色旅游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专家的指导下,设置了访谈纲要,对旅游区工作人员及部分游客进行了访谈,同时结合实地走访考察法,对访谈结果及进所获取的信息行归纳与整理后发现,河南省红色旅游近年来在《纲要》精神引领下,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众所周知,发展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依然有部分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河南省红色旅游和谐发展的瓶颈,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访谈后发现,我省红色旅游方面的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投资与改善,目前基础设施之现状还无法满足游客的旅游诉求,以豫南某红色景点为例,突出的问题较多,如通往景区的公路过窄、景区规模小、附近吃住、停车的条件、规模与服务水平无法匹配双节、寒暑假旅游高峰期的客流量。

(二)旅游产品单一

走访调查发现,我省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提供给游客的多是静态的“地址类”,且旅游文化产品单一,多集中在故居旧址游、物品及图片展等几个方面,就连解说词也过于简短,所涵盖的伟人平生事迹、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的红色历史背景材料相对过少。游客仅仅是走走、看看、拍拍照,对红色旅游景点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等核心内涵,在心底无法产生深层次的感触与震撼。

(三)缺乏协同发展机制

走访调查后发现,河南省目前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多以地方政府牵头,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开发与经营模式。但在投资渠道与发展思路上,景区多是各自为政,多关注自己辖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即使同样是同革命遗址或伟人故居,他们之间有相同的内容板块,也同样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景区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发展机制,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缺少必要的合作与交流,对红色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不利。

(四)产业链意识淡漠

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由于景区所展示内容单一,不仅回头客极低,而且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红色旅游业和谐发展。为此以红色旅游消费为龙头,一方面把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在探索中前进,使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塑造河南红色旅游新形象,提升旅游品牌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经济意识,大力发展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产业链,带动山水自然景观、乡土民俗、地域性传统文化方面的旅游、带动吃住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使我省的红色旅游的产业链意识明显提高。

(五)宣传不力、品牌意识缺位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非常重视素有无烟工业之称的旅游业。相关研究表明,河南省红色旅游起步较晚,存有宣传不力、品牌意识缺位等不足之处,例如除焦裕禄纪念馆、红旗渠、南街村、二七纪念塔等在国内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红色旅游资源由于宣传的不到位、知名度低,这与红色旅游资源大省的声望极不相称。

三、对策措施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应积极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做得比较好的省市,学习他们先进的开发思路、投资理念与管理经验,从加大投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开始,逐步建立配套的旅游服务规范標准,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满足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需求。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红色旅游资源也多处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在交通、通讯、餐饮、住宿、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发达省市相比还明显滞后,随着全域旅游文化的兴起,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凸显。同时,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休闲养生等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悄然剧增,外出旅游观光已成为人们工作减压、休闲养生、陶冶情操的一种流行之风与发展趋势。由此可见,未来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而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中的一个特色品牌,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更富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此,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让旅游者瞻仰红色圣地,品红色文化,大有收获、感悟颇丰且玩的非常快乐。

(二)建立健全红色旅游开发组织机构

红色旅游内含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品牌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一般的开拓视野、游山观水相比,其不仅具有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同时由于其代表着一种精神洗礼,出自内心中那种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对伟人的崇敬,具有一种严肃的革命性与政治特性,代表着庄严与神圣。其所内涵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红色旅游具有真实性与严肃性,因此,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与批准。旅游产品不能一味为了“吸睛”、为了增加旅游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歪曲革命历史事实或杜撰伟人故事,倘若为乐而乐,或偏向娱乐化发展方向,就会违背了唯物史观,也违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为此,要建立健全红色旅游开发组织机构,省委、省政府与上级旅游局要搞好顶层设计,做到加强组织管理与简政放权相结合,优化服务意识,制定健康旅游服务规范和标准,科学引领河南省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指导地方红色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方面,既要还原历史真实面目,又要突出文化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地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保护好地方生态环境,二者兼顾、协调发展。

(三)整合资源,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发展永无止境。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为此,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红色旅游境区,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了取得长足的发展,景区之间应注重合作,走合作发展与合作共赢之路。一方面是把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围绕我省几条交通大动脉,着力打造几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在全省形成点、线、面相互结合、生辉相映的红色旅游格局;二是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建设为龙头,以革命遗址和重大战役、重大事件为重点,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遗存,同时把红色旅游和地方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建立区域联动机制,走协同共赢之路。围绕伟人故里、名人纪念馆、重大历史事件旧址、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四大板块,重点构筑名人故里游、革命旧址游、时代精神游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精心打造红旗渠精神、南街村风貌、杨靖宇纪念馆等知名品牌。将这些知名品牌穿成一条线,再将这些点构成一个面,精心打造出点、线、面相结合的红色旅游新格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开发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实现和谐有序发展,在发展红色旅游业之时,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规模与产品项目之现状,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在以红色旅游业为中心的同时,充分开发地方红色旅游的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以豫南信阳为例,可将许世友将军故居游为中心,以豫南三日游为主线,将罗山何家冲、挺进大别山会议旧址、鸡公山、南湾湖、汤泉池等山水景观穿成一条旅游专线。在旅游期间,大力实施营销策略,将毛尖茶文化、信阳特色小吃、信阳土特产等打造成文化名片,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力争给游客留下最美印象。因为自媒体时代,游客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营销策略,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就是最好的宣传,也将会是下一次游客組团莅临的缘起。为进一步解决好红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还应注意与周边旅游资源特点相结合,开发出产业链,例如通过红色旅游与地方自然山水景观游相结合,红色旅游与地方特产营销相结合,红色旅游与了解地方风土人情相结合、红色旅游与学习地方亘古历史相结合,突出老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忠厚的民风、清新自然的湖光山色,自强不息的革命传统等。使红色旅游发挥出真正的品牌效应,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宣传、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自媒体时代,河南省的红色旅游应立足于国内市场,将文化内涵深厚的红色旅游、风光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其他地方文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范围,以此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使河南的红色旅游成为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名片。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提高我省红色旅游的国际知名度。首先,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应遵守市场与营销规律,制定适合中原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根据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的产品类型与特点,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有利于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切有利条件,审时度势、精准定位旅游市场,开发出红色旅游精品,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再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的优势,促进红色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利用网络优势,加大多种形式的宣传力度,同时利用开展红色旅游论坛、研讨会等形式,扩大河南省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红芳.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以河南省红色旅游开发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07(06):32-33.

[2]秦艳培.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3):150-153.

[3]赵宗彪河南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10(5):75-79.

[4]袁平.浅析河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J].开封大学学报,2006(09):25-27.

[5]帅军霞.河南红色旅游整合开发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05):109-111.

作者简介:

李小林(1979- ),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发展问题对策措施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