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2018-12-24胡景璇吴荣华孟晓伟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发展

胡景璇 吴荣华 孟晓伟

摘要:中医药是我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瑰宝,是我国独有的医学珍宝。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进行中医药文化渗透,是中医药成功走向国际化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将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浅谈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丰富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内容,注重中医药典籍的外文翻译,大力发展留学生中医药教育,广泛宣传中医药医疗成就,以期凭借中医文化的逐步渗透,获得中医药的国际认可,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发展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江西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编号:2016B025);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路径探索(编号:2016jzyxrw-1)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在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独特的治病理念与方法。如今全球化、多样化的发展,中医药要发扬光大就必须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科技支撑、文化渗透、医疗服务、产业开发和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五大支柱。要想让世界更多的人去认识、接受、享受、信赖中医,首先是向世界进行中医文化冲击。以中医文化熏陶作为基础建设,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一、丰富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内容,增强中医药文化的渗透度

开放思想,对外交流是将中医药带出国门,带向世界的有效方式。只有我们中国人积极主动的将中医药置身于全球医学体系的大背景中,让中医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才有可能让世界更多的人享受中医特色诊疗和顺利进行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具体可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改变中医药单一的学术技能交流模式。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表明,中医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因此可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学术交流会中加入中医药古典文化欣赏环节弘扬中国文化,如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故事,向外国交流者普及中医药文化。第二,搭建“互联网+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范围,创新中医药文化呈现方式,如建立3D中医药文化网络博物馆,使外国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东方中医文化的传奇色彩。第三,依托中国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传授中医文化。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已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汉语文化机构的全球覆盖率近50%,我国的文化已逐渐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认可并学习,这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中国文化交流机构保证了中医药文化纯粹、顺利地流向世界。

二、注重中医药典籍的外文翻译,保证文化传播的纯粹性

书籍是中医文化代代精确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万家的重要传播体。尤其是中医药典籍,内容里蕴含着浓郁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包含抽象的自然哲学思想和古典文化理念,只有把现代翻译做到生动形象、准确无误,才能保证外文翻译工作精确无偏差。由于中医药这类书籍隐晦难懂,更是需要专业的外文翻译委员会负责专门的翻译、校对和出版工作,以保证中医药内容翻译的规范性、严谨性、准确到位、通俗易懂,便于交流。此外国家和政府需对外文翻译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严格要求每一名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翻译的工作者,要以文化交流的目的进行翻译,既不偏离中医学专业性,又不缺乏文化内涵,并且易于理解,从而保证我国文化传播的纯粹性和广阔性。

高质量的中医外文翻译不仅仅是准确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帮助从未学习过中华文化的外国人轻松准确解读中医的得力助手。近年来中医药国际组织通过构建统一化的中医翻译标准,在中医药书籍外语翻译方面起到了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2007年12月28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通过颁布《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开展“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国际标准研究”和“中医药英文翻译标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翻译的标准化建设。

三、坚持以教育和医疗成果为载体,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地位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晦涩难懂。要学好这门传统经验医学,就必须知晓一定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要宣传好这门经验医学,就必须用事实征服世界,用实际成果减轻海外人民的疑虑。

1.扩增中医药院校留学生名额,开设中医文化课程

中国是“中医药”的摇篮,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发展自然资源,还拥有浩大的人文历史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一次又一次在国际上亮相,并先后在一些疾病的救治中取得了其他医学所不可比拟的疗效,因此也得到了众多海外人士的推崇。如今中医在全球医学领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学子来华学习真正的地道中医。中国中医药院校便成了向国际传播“中医药”的重要使者,要想将如此精深的中医治病理念和方法灌输到留学生的大脑里,中医文化学习是留学生研习中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中医留学生是中医药的主动学习者、追求者和推广者,拥有全面、准确地向世界展示中医特色的能力,从而帮助消除文化屏障、语言障碍带来的传播失准和曲解的现象。据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已签订86项中医药合作协议,建设了10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其中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每年约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就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医药已在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获法律认可,18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医疗保险计划。以上成绩的获得足以充分证明,中医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已逐渐赢得越来越多海外人民的认可、信赖和追捧。中医热浪潮在国际上已初步形成。

在中医药专业成功招收外国留学生后,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他们孕育成可与国医大师相媲美的中医大家。这才是对外教育的核心。目前来华求学中医药的国外学子日益增多,一系列问题也在教学过程中涌现出来。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和语言差异造所就的理解困难。留学生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文化,学习中医时必然是运用西方思维模式去解读中国医学著作。这不仅行不通还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求學负担。中医文化就是解读中医的钥匙。若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辅以中医药文化教育将有利于留学生搭建中医思维。唯有灵活的中医思维方可提升中医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2.宣传卓越的中医药医疗成就,获得中医国际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文明的视角评价道:“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的精辟阐述,使世界对中医药有了更高的崇敬,并把中医药置于中华文化的最重要位置上,表现出总书记心中强烈的中医文化自信。

我国自信地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成就,同时世界也在热情地回应和鼓励。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5年,屠呦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从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中挖掘出来的青蒿素,因其对疟原虫100%的杀死率,拯救了上亿名疟疾患者。2016年里约奥运会,“飞鱼”菲尔普斯带着拔火罐留下的黑紫色印子在泳池里夺得金牌,他身上的中国元素再次让世界对中医疗效有了新的认识。2016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团队完成的“热敏灸技术”作为联合国向全世界推广的唯一一项原创中医技术已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家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诊疗效果。“热敏灸技术”更是走出国门,相继在葡萄牙、俄罗斯等国开办了21家热敏灸分院。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针灸医生也慕名来到江西热敏灸医院学习热敏灸技术。每一个中国与世界的中医药故事,都彰显了中医药的神奇。每一个中医药技术的世界好评,都是中医药文化的成功宣传的标志。凭借中医药的文化渗透、辉煌成就和卓越疗效让世界信服中医,崇尚中医,是提升中医药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潘淼,李雪梅.中医文化教育对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作用探讨[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08):125-126.

[2]周勇.中外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利益分析[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7(03):16-20.

[3]杨昌昕,钱坤,徐华,等.高校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有效路径的探索与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2):2194-2197.

[4]李哲.中医药医疗合作成“一带一路”上靓丽的“名片”[J].现代养生,2017(12):28-30.

作者简介;

胡景璇(1997.9- ),女,内蒙古兴和县人,在读大学生,攻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孟晓伟(1987.7- ),通訊作者,男,江西九江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政策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发展
聚焦港口国际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