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互助协同网络研修模式的研究与设计

2018-12-24王淑霞史迎馨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修共同体协同

赵 博,王淑霞,史迎馨,刘 滢

(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吉林 通化 134001)

1 引言

网络背景下的教师研修已经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教师的研修方式大多以传统研修方式为主,尽管使用互联网搜索学习资源的意愿较强,但缺少连续性,研修的过程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的指导。另一方面在传统媒体的知识的单向传播不能有效激起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教师的纵向深入学习以及横向兴趣的发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教师虽具备计算机专业背景,但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相关技能,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研修以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2 理论基础

2.1 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应该是具备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特征[1]。

2.2 学习共同体理论

Wenger.E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是一种在实践者共同体中参与社会性交互活动的产物,这种社会性参与不仅给共同体成员提供社会性活动的体验,也为这种社会性活动赋予了共享的意义[2]。

2.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指教师作为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专业人员,在专业素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亦即时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3]。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样性、自主性、持续性[4]。

互助协同研修模式是教师基于特定的研修主题,通过建立研修互助共同体,开展研修活动的形式。

3 模式设计

3.1 要素设计

(1)研修主体要素

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把握研修小组的研修方向、准确定位研修问题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可以是多人,他们对主讲课程有着非常系统的掌握,对教学的难点、专业的薄弱环节等了解最为透彻,所以课程主讲教师在协同研修小组中承担着确定研修主题、研修目标、研修任务的职责。

普通教师:愿意加入协同研修小组的教师,本就怀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增强教学技能的期待,再加上已具备的一线教学经验,使得研修小组的研修过程更具目的性,更容易取得有效进展。

新入职教师;新入职教师大多年龄较小,教学经验尚浅,但学习欲望较强,思想活跃,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打破固有教学思路,提出新想法,发现新问题。

过程记录员:记录员负责对每次的研修的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如研修主题、研修目标、研修任务、各研修教师提出问题、专家教师指导的内容、研修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等。为研修后评价,改进研修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2)研修环境要素

研修工具:用于辅助教师形成组织化、多媒体的知识库的知识建构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用于支持研修教师获取所需信息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搜索策略等;用于支持研修主体之间讨论、辩论、表达想法的交流工具,如同步交流工具、异步交流工具、信息发布工具等。

研修资源:现有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已录制课程视频、图片等资料;围绕研修主题的周边资源,可以是教师之间相互推荐的,如网站、论文、节目等相关内容的资源。

3.2 流程设计

基于互联网的教师互助协同研修模式的流程设计如下图所示,大体分为准备阶段、研修阶段、评价阶段三个部分。

(1)准备阶段:按照《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由若干主讲教师讨论确定本次研修的主题、目标和任务,并提供网络课程资源。研修的主题可不局限于教材的章节,比如以教学难点为主题、或以学生易错知识点为主题等。其他教师也可以向主讲教师提出期待研修的主题,供主讲教师斟酌。

(2)研修阶段:分为授课前研修和授课后研修两部分。

授课前研修:首先,研修主体教师结合本次研修的主题、目标和任务,基于网络课程资源先进行个人自修;在协同互助环节,教师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中就专业知识或教学技能方面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主讲教师可根据网络交流的情况,决定是否有必要开展线下集中研修。

授课后研修:教师将授课前研修后的思想、教学技法等应用于实际教学后,可能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或者提出更具实践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授课后研修环节继续讨论学习。

(3)评价阶段:分为自评和互评两部分。

自评:研修教师结合自己研修的过程、效果、解决的问题等撰写自评报告。

统评:记录员主讲教师与专家教师,根据记录员统计的过程数据,给出每个研修教师客观的评价

4 问题与反思

(1)研修的持续性。以课程为单位、以教学周期为时间段,持续的开展研修活动,符合终身教育理论。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也会使网络互助研修模式逐渐在教师中建立威信,惠及更多期待成长进步的教师。

(2)表彰与鼓励。每期的研修结束后,都客观地应评出本期的研修骨干。使研修教师感受到互助协同互助的亲切感和真实感,而忽略网络的虚拟性。提升网络研修的信心。只有培养研修骨干,才能形成较为稳固的学习共同体,及时快速的解答成员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了网络带来的共享便利,同时减少网络研修的孤独感,体现研修互助协同的合作性。

(3)主讲教师的选拔。对于每个研修小组,主讲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为了使整个系列研修持续、有效的进行,主讲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猜你喜欢

研修共同体协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爱的共同体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