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imura病合并肾病综合症一例

2018-12-24朱林波孙明非李君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木村滤泡尿蛋白

朱林波 孙明非 李君强

作者单位: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亦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主要累及浅表淋巴结及头颈部软组织,属慢性进行性免疫炎性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免疫球蛋白E升高等。该病罕见,至今全球报道约300余例,而并发肾病综合征的病例更为罕见[2]。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合并肾病综合征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包块1年,水肿7d”于2013年9月10日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右腹股沟区无痛性肿块,此后肿块缓慢增大、增多并融合,半年前发现右颌下肿块,于当地医院行右颌下肿块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皮病性淋巴结炎”,7d前发现小便泡沫增多,双下肢浮肿,体重增加,查尿常规提示大量蛋白尿,血生化提示低蛋白血症,拟“肾病综合征、右腹股沟区肿块”收住入院。既往长期皮肤瘙痒病史,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病情迁延反复。体格检查:右腹股沟区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5cm×2.0cm,质中,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活动好,局部皮肤无红肿,无触痛,全身其他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下肢中度浮肿。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0×109/L,嗜酸性细胞计数 0.81×109/L,嗜酸性细胞百分比 16.2%。(2)尿常规:尿蛋白3+。(3)尿蛋白四项:α1微球蛋白2.84mg/dl,微量白蛋白305.00mg/dl,免疫球蛋白15.40mg/dl,转铁蛋白 12.33mg/dl。(4)24h尿蛋白 3806mg/d,尿蛋白/肌酐 419mg/mmol,本周氏蛋白阴性,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1.9U/L;β2微球蛋白 1.7mg/L,免疫球蛋白E >2500.00IU/ml。(5)血生化:总蛋白 39.7g/L,白蛋白 19.5g/L,球蛋白 20.2g/L。体表局部肿块彩超:右侧腹股沟见一大小约57mm×13m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回声增强,并见数个淋巴结回声,较大约25mm×6mm,界清(肿大淋巴结考虑,性质待定)。泌尿系B超检查:双肾大小形态正常,皮质回声稍增强。其他化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院后数日行骨髓穿刺活检术、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及肾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1)骨髓穿刺报告:嗜酸性杆状、分叶核状粒细胞分别占2%。(2)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提示:淋巴结呈增生性改变,淋巴滤泡较清晰,滤泡间大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图1),免疫组化:CD20(B区+),PAX-2(B区+),BCL-2(滤泡中心-),CD10(滤泡中心+),CD3(T区 +),CD43(T 区 +),CD21(滤泡中心 +),CD34(血管 +),Ki67(生发中心表达,其余少量+)(见图2、3),诊断为(右腹股沟)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考虑KD。(3)肾穿活检:综合光镜、电镜检查,考虑为微小病变性肾病。根据上述资料及病理结果,诊断为木村病合并肾病综合征,遂予强的松片50mg晨起顿服,水肿渐消退,体重渐减轻,定期门诊随诊,1个月后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四项、24h尿蛋白定量、EOS、IgE均正常。目前仍密切随访中。

图1 增生的滤泡中心及滤泡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HE×200)

图2 滤泡间细胞阳性表达(正常T细胞区表达)(IHC)

图3 淋巴组织滤泡中心阳性表达(正常B细胞区表达)(IHC)

2 讨论

1937年我国肿瘤学家金显宅首次报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1年后日本的Kimura再次详细描述本病,此后学界称之为木村病或金氏病[3]。该病亚洲人群多见,主要分布于中国、泰国、越南等地,以男性多见,是主要损害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唾液腺的慢性免疫炎性疾病[4-5]。木村病合并肾脏损害更为罕见。

作者复习2000年以来23篇文献报道共37例,进行分析。此病病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过敏、毒素或病毒感染有关[6-7],认为相关因素作用导致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改变及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引起淋巴因子释放,从而出现淋巴结改变和肾损害。

多以颈面部无痛性淋巴结或软组织包块为首要临床表现,少数表现为腹股沟、腋窝等其它部位包块[8]。86.4%患者外周血EOS增多,IgE均明显升高,尿检均有异常,其中单纯血尿4例、蛋白尿3例,血尿合并蛋白尿1例,78.3%患者达到NS标准,23例行肾穿活检术,病理类型多样化,表现为系膜增生、微小病变、膜性肾病、系膜增生伴球性硬化;并发哮喘、心、肝、肺等多脏器损害均有个案报道,其中9例报道合并皮疹及皮肤瘙痒[9]。

治疗方法包括肿大淋巴结手术切除、激素冲击(强的松)、免疫抑制(雷公藤)及放化疗(CHOP方案)等[10],治疗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均有较多成功案例,总体治疗效果佳,表现为包块缩小消失,水肿消退,蛋白尿转阴,EOS及IgE减少,复发少,复发后更换其他疗法亦能获得良好疗效。

文献报道KD的误诊率达85%,误诊为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时有发生。故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IgE升高时,应考虑到KD可能,病理检查是确诊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可行淋巴结穿刺或手术活检以尽早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猜你喜欢

木村滤泡尿蛋白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台声》画坊